523世界海龜日。讓我們追隨海龜的翅膀。遨游。

第一次看見海龜,是在澎湖的大義宮。那年,在澎湖做研究,聽人說,廟裡養著綠蠵龜。「靠,海龜雖然有靈性,是小時候心目中的龜仙人,但它不是保育類嗎?怎麼被貢起來了」跑去看,真的,6隻海龜,除了綠蠵龜,還有玳瑁,就在十幾坪、不及一米深的許願池裡。當時,我不知道他們被養在這裡多久了(後來聽說是30年),但這跟我想像中的海龜,很不一樣。我不敢看他們太久,因為他們幾乎不太會動。
第二次看見海龜,還是在澎湖,是澎湖水族館,養著4~5隻的綠蠵龜,這次的空間比較大了,我看見他們游動,不知因為好奇還是什麼的,有兩隻還朝我游了過來,在我眼前停留,望著我。我望著她,有股難以言喻的感覺,即使受困水缸,她的泳姿,看起來還是那樣的優游自在。不知道她望著我,看到了什麼?或許是一下子,或許我沒能像其他遊客一般回應他們,或許是被別的事物吸引,也或許他只是按照既定的軌跡移動,拍動了兩下鰭狀的前肢,遊走了。那一瞬間,我真的覺得,她在水的世界裡,飛翔。
第三次看見海龜,是在沙巴西巴丹島*(Sipadan)附近的水底世界。那一次,我看見的是烏龜阿嬤(或是阿公,不知道),一隻殼長1.3米以上的大海龜。她在休息,沒有理會我,我停下來,靜靜的看著她,她還是一動不動。那個空間,沒有其他的潛水者,就我跟她。那一刻,我想應該把眼睛張到最大了,希望每個感光細胞都有記憶體,能夠把影像傳遞到潛意識中。那1小時,我看到了6隻海龜,有些跟阿嬤一樣躺在海底的礁岩上,有些則直接躺在白沙上,有些,被驚擾到了,緩緩的游開。一起一落之間,比在水族缸看到的,更緩慢從容,但是,可以感覺得到,他們被打擾了。
我看到,真正屬於她們國度的樣子。
如果你還沒看過,這部片子,帶你跟著他們的翅膀飄流。我們不知道,他們游得有多遠,但是我們知道,他們會再回來。如果那片海灘還在,如果那裡沒有防波堤。
菲比跟一群兄弟姊妹孵化後,看見的第一張臉,不是要帶他們回家的媽媽,而是瞪大眼睛虎視眈眈的螃蟹,準備將他們帶回巢中肢解。逃過了這一劫,還有許多的自然/非自然現象在困惑著他們,引他們走向未知的世界。
出生後的半小時,就是菲比存亡的關鍵,接著,一波浪湧打上來,帶著她回到湛藍,展開雙腳,準備在海裡飛翔 …
主辦單位:台灣海龍王愛地球協會
日期 |
縣市 |
合辦單位 |
時間 |
地點 |
地址 |
|
1 |
5/22 四 |
台中 |
荒野保護協會 |
PM 7:00 |
台中市北區育德路115號 | |
2 |
5/23 五 |
琉球 |
屏東縣琉球鄉公所 |
AM 9:30 |
琉球鄉公所大禮堂 |
琉球鄉本福村行政路12號 |
3 |
5/23 五 |
台北 |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
PM 7:00 |
呷米餐廳三樓 |
台北市衡陽路9號(呷米餐廳) |
4 |
5/23 五 |
新竹 |
荒野保護協會 |
PM 7:30 |
新竹市公園路86之1號 | |
5 |
5/28 三 |
墾丁 |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
PM 2:00 |
墾丁國家公園 |
墾管處遊客中心 大型簡報室 |
6 |
5/31 六 |
澎湖 |
海洋公民基金會 |
AM 10:00 |
海洋公民基金會 |
澎湖縣馬公市西文里92-77號 |
(每場有導讀及映後座談,約2小時)
西巴丹島的生態旅遊
西巴丹島位於馬來西亞沙巴東岸的小島(面積不到5公頃),早在1933年就被宣佈為鳥類保護區,由於區內海龜數量眾多,在1964年成立海龜自然保護區。但是,即使成立為保護區,因無經濟效益及執法不力,在發展生態旅遊之前,當地居民是以捕魚及撿拾海龜蛋維生。1983年後,在私人業者的推動下,逐步成為潛水勝地。
成為潛水勝地後,為了維護遊客的安全,海軍警力進入當地,讓原本的非法炸魚及拖網漁業受到管制,四周海域的魚群及海龜數量逐漸回復,但席捲而來的觀光客及因應而生的度假村廢水,讓四周的海洋水質起了變化,能見度從原本的60米下降為20〜30米。為永續海洋資源,馬來西亞政府遂於2005年1月強勢指示島上所有的度假村撤出西巴丹島,更限制遊客登島(遊客必須住宿於鄰近的島嶼,再搭小船至當地海域進行潛水活動),每日潛水客也規定為限量的120名。
在大刀闊斧的管制下,海洋生態得以維持,但伴隨著的是當地居民的失業問題。馬來西亞政府一方面以補償金的方式補償當地居民之生活損失,一方面著手成立沙巴海洋公園,並輔導居民轉業成為巡查員及潛水生態調查員。為了將環境的外部價值內化為對環境的認同,馬政府在當地學校成立海洋教育小組及清潔小組(kampung clean-ups),鼓勵居民參與海洋公園的規劃,並以申請進入世界襲產為目標,來凝聚當地人的環境意識。
另外,為保護海龜的繁衍,馬來西亞與菲律賓政府合作,指定菲律賓南部延伸到沙巴東北外海的3個小島:舍林甘島(Selingan)、古利山(Gulisan)和小巴坤甘島(Bakkungan Kecil)為龜島傳統資產保護區(Turtle Islands Heritage Protected Ared; TIHPA),著手進行龜卵孵育、標記追蹤等保育研究,並與地方組織配合,進行海龜產卵地的巡守工作。
因為環境維持得宜,即使前往西巴丹需要經過飛機、計程車及遊艇等3道繁複且冗長的交通接駁過程,潛水客仍絡繹不絕。對群島國家而言,觀光產業是主要的經濟來源,其效益甚至遠遠大於漁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根據國外的經驗,平均一公里的珊瑚礁一年可以為地方帶來至少100萬美元(沙巴家庭年均收入1,300美元)的觀光收益。然而海洋觀光發展成功與否,關鍵還是在於海洋環境的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