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種27年,正港台灣黃牛新上市

日本和牛、美國安格斯牛享譽全球,在全球化競爭下,各國紛紛推出在地化的特色牛肉搶占市場。台灣黃牛可說是本土代表,近半世紀卻因沒有經濟效益,瀕臨絕種,農委會畜試所經過27年保種,成功保留430隻「台灣黃牛」,去年輔導國產肉品專賣店鋐景公司,推出正港「台灣黃牛」品牌,膽固醇比一般牛肉低、牛肉香氣更濃郁,結合產銷履歷、CAS 雙認證,希望仿照日本和牛,建立本土牛肉品牌。

外來牛扣關,台灣黃牛香火岌岌可危

10389288_880093752018204_7380553754066820598_n
台灣牛肉自給率只有6%(圖/畜試所提供)

去到日本,吃一頓鮮嫩多汁的松阪牛是許多人必排行程。早在上個世紀,日本就已經建立起悠久的「和牛」文化,選定4種具有在地血統、特色、歷史的牛種,由中央畜產會頒發「和牛統一標記」,小牛從一出生就有「身分證」,記載出生日期、地點、父母血統,著名的松阪牛、神戶牛、米澤牛就全是在地和牛,讓日本肉牛業即使面臨進口便宜牛肉叩關,仍舊供不應求。

台灣牛肉市場則幾乎淹沒在全球化浪潮,每年從澳洲、美國、紐西蘭等國進口九成以上牛肉,國產牛只佔市場6%。自給率低不說,連具有在地歷史的品種都瀕臨消失。

許多老饕喜歡的本土溫體牛,其實超過8成是荷蘭品種的乳公牛,13%為黃雜牛,其餘3.8%則是水牛。消費者可能覺得奇怪,市面上不是有許多火鍋店都標榜使用台灣黃牛,為何台灣黃牛榜上無名?

「大部份業者號稱的『台灣黃牛』,應該是混雜了『台灣黃牛』和外國品種的黃雜牛。」農委會畜產試驗所所長黃英豪說,黃牛早在17世紀就由中國華南引進台灣,協助農民耕種、搬運,但黃牛體型小,隨著國外大型牛種以及農機引進,不符經濟效益的黃牛逐漸被淘汰,或是與國外品種雜交,純種台灣黃牛的香火岌岌可危。

台灣黃牛雖然不是本土囝仔,但在寶島打滾久了,也漸漸融入在地風土民情,不僅性情溫馴、耐熱抗病,連一般牛隻最討厭的寄生蟲壁蝨都不怕,近年氣候變遷越顯激烈,適應本土的台灣黃牛非常具有生物多樣性價值。

10514706_880093898684856_5179811499965627815_n
國產牛主要來自乳公牛(圖/畜試所提供)

畜試所保種27年,結合產銷履歷、CAS上市

10500349_880090298685216_4650993551878558596_n
畜試所所長黃英豪認為,台灣黃牛適應本土氣候,保種非常重要

為了搶救台灣黃牛,1987年,農委會畜試所擬定「建立家畜禽種原庫及種原利用」計劃,在全台到處收購黃牛,安置恆春分所進行研究和繁殖,歸納外型、特徵,固定遺傳基因,培育出遺傳穩定性佳的純種黃牛,2010年依據《畜牧法》登記「台灣黃牛」品種,目前畜試所總共有276頭,民間則有154頭。

很多人可能以為黃牛就是黃色的,但恆春分所長黃政齊說,黃牛有黑色、白色、咖啡色,不是全靠顏色判斷,台灣黃牛相較雜種肉牛,耳朵比較小、牛背有突起的肩峰、骨骼纖細、鼻鏡呈黑色。

畜試所進一步分析肉質,發現台灣黃牛走小而美路線,雖然體型小,但骨架也小,因此屠宰率和精肉率高,也就是一頭牛可屠宰成肉的比例較高,一般肉牛頂多60%就很好,台灣黃牛精肉率高達63%到73%。

黃英豪說,台灣黃牛不僅香氣濃郁,而且不飽和脂肪酸高,膽固醇低,100公克中僅32毫克,一般肉牛約46毫克,吃起來更健康。

去年畜試所技轉給國產肉品專賣店鋐景公司,推出正港台灣黃牛肉,結合產銷履歷、CAS 雙認證,從小牛出生到上市資訊全都po上網,目前一個月僅屠宰4頭,相較國產肉牛一年4萬頭屠宰量,顯得十分珍貴,台大動物科學系退休教授駱秋英甚至形容,台灣黃牛就像是皮包界中的LV,香氣濃郁、肉質軟嫩多汁。

雖然台灣黃牛比較粗放,但因飼養時間長,價格約高出其他國產肉牛3成,鋐景公司總經理楊鎵燡說,一般肉牛只要養1年半到2年,就能長到上市體型600公斤,台灣黃牛必須養2年半到3年,才能達到上市體型550公斤, 成本仍偏高,但肉質軟嫩不輸進口貨,「就像台灣人,體型不大但很有料!」未來擴大市場後,應該可以更平價。

10488066_880088055352107_75138121327453665_n
台灣黃牛肉質軟嫩多汁(攝影/林慧貞)

擴大本土牛市場,維持生物多樣性

10533327_880086632018916_6898320457244335112_n
台灣黃牛走小而美路線,體型小但精肉率高(攝影/林慧貞)

吃牛和保種看似違背,不過駱秋英說,保種若只有研究單位自己努力,數量很難增長,一旦賦予經濟價值,民間有利可圖,物種才能擴展延續,就像日本和牛產業,不只經濟價值,還有文化、生物多樣性的概念。

台灣黃牛產業才剛起步,相較日本用分子生物鑑定確認和牛DNA序列,目前畜試所僅能依外觀判斷,但外觀容易受環境及遺傳因子影響。畜試所研究員李光復表示,日本雖能用分子生物鑑定,辨別本土和牛及進口牛,但對於和牛間的品種鑑別準確率也只有70%,台灣正在加緊建立台灣黃牛DNA資料。

由於台灣黃牛還在試水溫,農委會尚未打算仿照日本和牛,訂定專屬台灣黃牛標章, 因此市場上仍可看見寫著台灣黃牛,卻是黃雜牛或其他牛隻的窘境。黃英豪說,現在市場的量還不夠多,因此傾向讓業者自己打品牌,但若市場擴大,會和畜牧處研議是否訂專屬標章,業者若有意願技轉可洽詢畜試所,也希望消費者多多捧場,開拓本土牛肉市場。

10408559_880092345351678_3230532004127016172_n
台灣黃牛和台灣雜種肉牛比較(圖/畜試所提供)

購買和推出料理的地點 ──

鈜景國產肉品專賣店(嘉義朴子、台北東門市
場、內湖特力屋)
西普客生技公司專櫃(新北市永和)
特色料理餐廳
鈜景御牛殿麵鍋食堂(東門、內湖、朴子))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