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食農教育:陽明山與湖山國小的小農夫學習體驗

《我知道》
詞/曲:李雙澤、梁景峰
小朋友 你知道嗎 我們吃的米哪裡來
我知道呀 我知道 那是農民種的
小朋友 你知道嗎 我們吃的魚哪裡來
我知道呀 我知道 那是漁民捉的
小朋友 你知道嗎 我們穿的衣哪裡來
我知道呀 我知道 那是工人織的
小朋友 你知道嗎 我們是怎樣長大的
我知道呀 我知道 父母養我長大

( 試聽網址:http://www.indievox.com/song/5359 )

 

食農教育:學農的第一份差事

九月中,我打電話給北投泉源農場的農友敏慧姐,說我想到農場幫忙與學習農事,敏慧姐說:「好!剛好下禮拜開始要上食農教育,哩來哩來~」於是,我學農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國小上食農教育。

台北市產發局去年開始在8所國小試辦食農教育,今年擴大為16所國小。食農教育包涵飲食教育、食品安全、食物生產等多元面向,張瑋琦老師在這些領域規畫許多可實際操作的教案,像是讓小朋友學習烹調食物、認識食品加工;至於食物生產這塊,產發局與台北市有機蔬菜產銷班的農友合作,由農夫老師帶領小朋友實際種菜。

敏慧姐負責陽明山國小與湖山國小兩所學校的食農教育,兩所小學都是陽明山區的小學校。陽明山國小是四年級同學參與,目前四年級有兩個班級,一班有十幾位小朋友。湖山國小更迷你,一個年級只有一班,一班十多位學生,所以是五、六年級的小朋友共同參與。這兩所國小,透過併班或跨年級的方式一起上課,人數都約30人,是很適合分組參與食農教育的規模。

這兩所郊山小學都有校地可以種菜,但有些空地之前沒有種植作物,土壤太硬,所以農友詹大哥先幫小朋友鬆土、整地、作畦,接下來的課堂上,小朋友們以菜苗或種子種植,學習澆水、追肥、除草、除蟲、拔菜、挑菜、煮菜、吃菜、賣菜的完整過程。

IMG_0568

家長表示:「種菜?學英文才有競爭力吧!」

在學校種菜對陽明山國小來說並不陌生,七年前就已透過士林農會的輔導,在學校裡種植山藥。但一開始家長不認同校方作法,他們認為如果有多餘時間,上英文課才是正經事。山上學校地處邊緣、學生又少,「競爭力比山下差」是家長們最擔心的事情。

陽明山國小校長黃耀農試圖與家長們溝通,他解釋學英文與種山藥並不是互相抵觸的事情,校長以販賣山藥舉例,小朋友年底時會製做山藥加工品,到建國花市義賣,義賣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外國人來逛攤位,校長要求小朋友們:「客人講英文就要用英文回答,客人講台語就要用台語回答。」這個用英文賣山藥的例子稍微讓家長釋懷,不再反對在課程中安排食農教育的相關課程。

菜園中的失控小朋友

我看過一些食農教育的文章或報導,文章裡小朋友都很乖巧,經過食農教育都能了解粒粒皆辛苦的道理,這是事實。但在菜園裡的小朋友,一整個就是失控。比如他們會拿著小鋤頭敲擊水泥地(不去鬆土在敲水泥是在幹嘛?!);抓到菜蟲他們會興奮尖叫,一個傳一個在手中把玩小蟲,玩著玩著小蟲就不見了(又讓蟲蟲爬回菜園了啦!);又或者他們看到黑黑的、些微發酵氣味的土壤或是有機肥就驚呼:「有糞味!大便好噁心!狗屎也!」

看著這群大驚小怪的小朋友,農夫老師詹大哥倚著鋤頭,氣定神閒地對他們說,「那你們都是吃狗屎種出來的東西啊。」這群吱喳吵閙的小麻雀立馬安安靜靜閉嘴(詹大哥好帥!)。

湖山國小:從土地到餐桌

除了種菜,學校老師也會彈性安排其他活動來進行食農教育。例如湖山國小種菜課程持續一個多月後,陸續有葉菜類可以收成,早上小朋友們先至菜園「間拔」,收成較大顆的青菜,小顆的則留在菜園裡繼續生長。老師依菜園的菜色,幫小朋友設計「四菜一湯」菜單,有生菜肉捲、珠蔥炒蛋、炒青江菜、炒福山A與芥菜雞湯,全班分成四組來練習烹調煮食。

IMG_0550

煮菜這天教室裡熱閙滾滾,全班分工合作,有人洗菜、撿菜、切菜,有人熱鍋爆香。教室裡刀光火影,我心裡暗暗為他們捏一把冷汗。小朋友炒完了青菜,開心的端著盤子來給我看「這是我們的青菜拼盤」。從土地到餐桌,一切都自己來,上菜後小朋友們迅速把青菜們一掃而空。敏慧姐課後笑著跟我說,其實芥菜、A菜都是有點微苦的青菜,小朋友一向不太愛吃的,但他們竟然全部吃光光。

在食農教育課堂上,老師曾問過小朋友們的種菜心得,每個人幾乎都會說,農夫好辛苦喔。我覺得這不是體面話,他們對辛苦勞動的體悟,反應在連微苦的青菜都吃光光這個細節上。

陽明山國小:從生產到銷售

煮食之外,食農教育也包括學習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過程。陽明山國小的小朋友從田間拔菜之後,要練習撿菜,挑去發黃、爛掉、太多蟲孔的葉子,重新整理後,秤足斤兩再裝進袋子貼上標籤。扣除已經吃進小朋友肚子裡的青菜,以及生長期間較長,尚未收成的高麗菜,陽明山國小包裝了油菜、青江菜、水口白菜、珠蔥、芥菜等共約80袋的青菜,在11月初帶到花博廣場的農民市集販賣。

IMG_0774

賣菜前,小朋友已在學校裡透過情境劇的方式,模擬練習過賣菜可能的情形與對話。所以在花博市場賣菜時,小朋友一點也不害羞,扯開了嗓子大聲叫賣。有遇到客人嫌菜太貴,小朋友也侃侃解釋,這些菜要種兩個月,這些日子以來,每天要澆水、捉蟲,細心照料,很辛苦捏~。這完全不是背台詞,這是他們真實的體驗,從而對於勞動價值的理解與尊重(但關於友善農作物太貴這件事,我有個很暗黑的解法,這之後再寫另一篇文章說明)。一個鐘頭後,小朋友的青菜已完售一空,進帳4000多元!賣菜收入他們決定捐助公益團體,幫助其他弱勢小朋友。

如果真的要說食農教育課程的改進空間,我認為這是市政府的計畫,難免跟法規綁得太死,當前「有機」的法制化、官僚化的作業規範,太快變成「部編版」的統一教材。如果能透過引導性的經驗與思考,擴大小朋友對於環境友善農耕的概念,或許更能貼合食農教育的理想。不過這就不能太依賴政府資源,一切還是得靠民間自己來了。

最後,我覺得自己在食農教育收穫超級多,雖然一開始的我想直接到農場實習學農,但其實農友每日都有大量的工作進度,哪有閒時間慢慢示範給我看。反而在國小跟著小朋友從零開始,做畦、撒種,做液肥、抓蟲、拔菜、包菜,整個過程操作過一回,遠遠勝過自己當鍵盤農夫在網路找了一堆資料還是不知從何著手的茫然感啊。

最後再幫小朋友宣傳一下。陽明山國小六年級小朋友12月6日上午9點到建國花市賣山藥(靠仁愛路端),可能有山藥銅鑼燒、山藥麻糬、山藥雞湯等加工品,歡迎大家多多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