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百年藍染工藝:美濃廣興國小感恩收穫木藍

IMG_9934_1

美濃在清朝時期曾經是台灣藍染重鎮,廣興地區(竹頭角庄)大面積種植藍染原料作物「木藍」,曾經擁有三座藍染工坊,分別在大埤頭聚落(理和小徑上)、廣興三山國王廟及九芎林的南巷聚落,足見藍染產業之興盛。

藍染工藝曾經是美濃客家的重要文化遺產,然而現今卻已經遺失,只能從一些舊地名諸如「染布寮」尋膩遺址,緬懷藍染的工藝。

長期研究推廣藍染工藝的溫文玲主任訪談耆老,美濃在120年前也就是他曾祖父(阿太)一輩的客家藍衫布料仍有使用植物的藍染,然而到祖父一輩卻已經完全消失。藍染工藝及木藍種植先後受到化學染料工業取代藍靛染色以及菸葉經濟興起的影響,完全消失在美濃的地景與文化當中。

廣興國小在三月份種下木藍苗栽,經歷四個月的種植已經熟成,86號清晨五點天色微光,美濃廣興國小的師生家長已經齊聚在學校旁的木藍田,趕在蘇迪勒颱風肆虐前搶收一分八的木藍田。

謝惠君校長在祭拜謝土的儀式上,特別回顧美濃過去的藍染歷史,透過學生廣興國小預計通過「種藍、建藍、製靛、染布」,來進一步重建藍染工藝文化,在家長會與區公所、農會的支持下,邁出藍染復興運動第一步,因此藍染的復興運動也成為地方上的一大盛事。

IMG_9938_1

(美濃廣興國小謝惠君校長是美濃媳婦,三年前調任廣興國小之後,深刻感受到美濃鄉土運動深厚的歷史傳承。秉持以小學作為社區文化火車頭的使命感,扮演復興藍染運動重要推手。)

令人納悶的是,為何要在日出以前完成採收呢?負責藍染復育計劃的溫文玲主任表示,日出前採收的木藍葉色素尚未受光合作用影響最為飽和,取藍製靛的品質也最好。雖然正值暑假,但師生家長、社區志工也一同參與,趕在颱風來臨前搶收木藍。

其實六年前,溫文玲曾經試過一次復育種植木藍,透過南投工藝研究所向台東的木藍種植業者分株種植。但由於莫拉克颱風造成嚴重的災情,兩分的木藍種植全軍覆沒,僅存一株移植回到盆栽繼續種植,對溫主任推動藍染復育工程打擊頗大。

這些年來,廣興國小持續推動藍染工藝復興,結合課程發展各種藍染布料的設計手藝。在謝惠君校長鼓勵下,溫文玲利用僅存的一株與藍染老師支援的木藍種子,繼續在校園育苗。今年則將育成的種籽移植到一分八的農地上。

IMG_9947_1

 (溫文玲主任(右立者)是廣興國小復興藍染運動的主要執行者,在六年前的木藍復育計劃在莫拉克打擊之下功敗垂成,去年開始又在謝校長鼓勵支持之下重起爐灶。她感慨的說:實在很辛苦,復育藍染一路上有太多的點會令人氣餒想放棄….

56日的總收成量大約是300~400公斤,未來廣興國小將繼續結合課程與校園空間裝置藝術,將藍染工藝文化更貼近學生的生活中,同時也復興藍染在客家鄉土文化中的意義。

目前學校保留一部分木藍作為育種,另一部份將作為學校科學實驗的對照組,讓學生共同來探索,日出前後採收、開花前後採收、莖與葉、初生與再生採收後製作藍靛的品質差異。

IMG_9943_1

(收成這一天孩子們一大早就被挖起來,眼看自己種植的木藍”長大成人”,也有些許的驕傲感,已經在孩子心裡留下藍染的種子。)

溫文玲以日本德島的藍染工藝產業為案例,說明推動藍染復興,不僅是傳統文化,同時也能朝向社區產業復興方向邁進。希望藍染的復興,能夠為日漸凋敝的農村,帶來新的活力與希望。

木藍曾經是廣興一帶重要的經濟作物,由於木藍性喜潮濕、高溫、全日照環境,特別能夠適應南部氣候。地方人士也引頸企盼假使這一波廣興國小能夠從木藍提煉製靛的實驗能夠成功,技術成熟以後,將持續在社區內推廣。

IMG_9939_1

IMG_9606_1

  (廣興國小推動的藍染復育計劃,一路從藍染手工製品的設計,藍靛的使用與製作,一路向上溯源,從零開始研發種植已遺失的傳統藍染作物–木藍。)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