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限界集落株式會社」談日本農業政策的啟示

最近台灣流行二齣與日本農村發展相關的日劇──「限界集落株式會社」以及「拿破崙之村」,熟悉日本農業政策的人,必能敏銳地嗅出劇情中所包裹的日本農業/農村發展政策;而了解日劇的人,也應該能從劇情中讀到文以載道的意味。個人覺得如果只把這二齣日劇當成勵志片來看,未免太可惜,因此今天就先以「限界集落株式會社」為題,寫一篇輕鬆的推廣文,帶大家一探隱藏在該劇中的農業政策內涵。

何謂限界集落?

影片一開始,來自鄉村的女主角到都會應徵,結果對方把她的故鄉形容成「限界集落」。什麼是限界集落?該詞乃日本社會學者大野晃於1991年所創,意指因人口外流導致空洞化、高齡化,65歲以上的人口佔半數以上,共同體的機能維持已達到極限狀態的村落。

就現象面而言,限界集落因就學兒童及未成年者外移,20歲到40歲的人特別少,50歲到70歲的人口特別多(圖1),造成地方收穫季停辦,地方文化傳承中斷;又因醫院、公務機關等考量成本也外移到較大的聚落,公共交通運輸逐漸減少,生活機能不佳導致更難以吸引移住人口。

而隨著高齡者持續凋零,鄉村即面臨滅村的危機,走向「超限界集落」或「滅村集落」的命運。為了避免鄉村破滅,增加國土管理與環境維護的困難,日本政府乃祭出一些農業政策。

image001
圖1. 比較1955年與2000年日本某一限界集落的人口組成變化,顯示人口高齡化現象。

要救農業或救農村?

然而,限界集落有農業,但務農人口很少,而且高齡化的傾向很嚴重;二級產業的人口稍微多一點;青壯年就業人口最多的是三級產業,他們大多擔任公務部門的受薪人口或地方小商店的營業者(圖2)。

因此,鄉村部門出現一個難題,即使政策想要提振農業,但是卻缺乏農業繼承人,就算有被迫留在鄉村的青年人力,也經常是技術與能力都不足以對應都會消費市場變化的一群。在這種同時面臨農業衰落與農村滅亡的重雙困境下,要先救農業,還是先救農村?這正是這齣電視劇要談的。

如果診斷的結果「救農業」是首要的目標,那麼開出來的處方應該是擴大農地面積(放棄小農)、淘汰缺乏能力與效力的生產者及生產模式(放棄傳統農家營農改推企業化農業經營模式)、引進技術改良生產效率以及強化大型的行銷通路網絡。而這不正是日本從20世紀中葉一路走了半個世紀的農業現代化與農業工業化路線嗎?

此一發展模式的確為日本培養出一些強大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農企業,但卻也是造成了鄉村破滅,地方文化生活崩解的原因。

雖然21世紀的今天,日本的農業政策尚未能完全放棄農業現代化的路線,但經過反省後,日本政府在21世紀出頭推出的國土總合發展計畫中,重新承認地方的存在價值與文化的重要性,進而提出「朝向多元且富個性的地方營造,促進地方自立、創造美麗國土」的發展策略。也就是診斷的結果為「救農村」,因此開出了「農山漁村的六次產業化‧地產地消法」的處方(農林水產省,2011)。

image003
圖2. 同村之2000年職業別,一級產業人口最少,且多為65歲以上;三級產業人口明顯年輕化。顯示一級產業面臨承繼及存續危機。

地產地消

所謂地產地消,即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簡言之就是要把農產品留在產地,讓消費者來產地消費。表面上看起來,這是一個完全違背當前農產行銷模式的策略,但在21世紀全球化時代的今天,屬於後工業社會的日本,已經具備了全球化的基本條件──便利的網際網路和交通運輸。便利的國際資訊流通與觀光移動,為地方所帶來全球化好處是,地方不只能把東西賣出去,更重要的是把人帶進來消費,而地產地消的機會點就在這裡(圖3)。

因此在這個時代,農業必須經過一番調整,讓一地的產品精緻化、多樣化,而這剛好跟工業時代追求大面積生產單一作物的思維相反,這也是影片中那些老農無法理解乃至袖手旁觀之緣由。

地產地消要能成功,首要的條件就是運用在地的環境與文化資源,打造鄉村的魅力,使之成為巨大的吸磁中心。而溫暖的人情、多彩的文化、無毒有機的環境以及安全新鮮的食物,正是這個世紀所強調的價值,因此日本政府認為,透過產地旅遊、食農教育、在地食材餐廳、農產直賣所等來行銷鄉村的魅力,營造產業生根的立地優勢,正是未來農業應該要走的道路。

為了落實地產地消,日本政府進一步為鄉村量身打造了一個具有商業戰略性意義的策略──鄉村六級產業(農山漁村の六次産業)。

image005
圖3. 傳統農業產銷與地產地消概念比較圖

再次定義鄉村六級產業

鄉村六級產業的政策目的到底為何?國內雖不乏文章介紹,但部份文章流於說文解字、斷章取義,並未真正掌握此一政策的脈絡與用意,故本文認為有說明之必要。

首先必須注意此一政策的全名是「農山漁村の六次産業」,我把它翻譯成「鄉村六級產業」,特別保留「鄉村」此一地理空間性,乃是因為該政策的核心目的為運用在地的農業資源以活化鄉村,亦即,它不是一個單純的產業政策,而是前述的「救農村」策略。

然而,國內在引進概念時,經常把「農山漁村」四個字省略,只剩下「六次產業」,因此不論所介紹之案例或所建議之施政策略,往往忽略了解決鄉村小農資金及技術困境等問題,補助的對象也難以嘉惠弱勢小農,最後造成反而補助大企業或外來三級產業的結果,加深大者恆大、小者恆小的農業M型化問題。

本人認為,以農村為場域推動六級產業化,目的是透過結構性的農村業態調整來活化農村,促成農村的永續。此一做法是認識到過去的鄉村以輸出一、二級產業為主,這樣的結果造成鄉村的集體貧窮,而新的發展方式就是調整農村業態,在農村創造出負責銷售的三級產業,透過大眾媒體把農村行銷到都市和全球消費者的面前,把人帶進來地方消費,讓一、二級產業不再依賴運銷和配銷,就能在地獲利(圖3)。

然而,如果只是財團或企業在鄉村開一家使用在地食材的餐廳,那麼問題又回到原點──農業生產者無法在此結構中獲利。因此,要讓小農當頭家,才能徹底翻轉農業生產者的地位,根留農村。為了達成此一目的,日本的鄉村六級產業以三個策略來實現:

(1)融資支持,創造新的業態

2013年日本官方與民間合資成立了「株式會社農農林漁業成長產業支持機構」,機構期限是20年,國家出資300億,民間大企業出資18億,在東京成立總機構,全國各地成立次級機構,主要就是要輔導地方六級產業化,在地方招募案件、開發案件。怎麼做呢?

例如北海道的某個村落募集了村落居民的資金想要成立村落公司,這時候他們可以北海道的次級機構提出計畫,北海道的次級機構除了從東京的總機構獲得部份資金外,還會招募北海道的民間機構來投資。重要的是,該計畫規定農林漁牧業者的股份要大於企業,以避免企業的股份多於農民,最後獲利分配多數落入企業口袋的結果。

不過也考慮到村民資金不足的問題,村民事實上不用出那麼多錢,因為次級機構最高可以出到百分之五十,有次級機構幫忙,農民出更少錢就可以組一個公司。

一旦農林漁牧業者組成村落公司,集結起來提供高品質的生產與穩定的供應量,那還要企業家進來做什麼?正如我們在電視劇中所見,處理網路行銷的是年經人,也就是說,行銷農村需要有能運用網絡媒體的新血,也要有行銷、經營管理以及物流的企業知識,而這部分正是農業生產者不擅長的。因此新的業態中,企業不再是一級產業的剝削者,而是一級產業的事業伙伴,不僅提供金融,也提供上述的企業知識(know-how)。

集落營農邁向生產、加工、販賣整合的農村六級產業(出處影片截圖)
集落營農邁向生產、加工、販賣整合的農村六級產業(出處影片截圖)

(2)法令調整,讓村落法人化

被遺留在限界集落的農業產業都是小而弱的,過去的做法是鼓勵農企業併購農地,但結果卻加速鄉村人口流失與地域社會文化崩解。受到反身現代性的影響,鄉村六級產業鼓勵連小博大,改變小農的規模不經濟問題,這就是劇中講的集落營農,整合農村的生產、加工與販賣,村民共同集資成立「止村農場公司」,以村落公司(集落営農法人化)的方式將個體的農家集合在一起,共同創造具有競爭力的產業型態。

村落登記為公司的好處為何?首先,登記為公司的話就具有一個法人格,可以安定地雇用青年回鄉就業;第二,可以依據經營所需,向外聘用具有能力協助鄉村發展的人才;第三是確保融資與獲取投資的財源。

capture-20150526-220931
(出處影片截圖)

(3)鼓勵移住,提升鄉村人口

提升鄉村人口是拯救滅村最直接的想法,但日本使用的手法很潑活,對象也不限於青年返鄉歸農。「限界集落株式會社」一片中,就運用了很多範例。例如:

  • 宣傳鄉村的好山好水,歡迎都市中的退休族移住到鄉村養老;
  • 發展食農教育活動,促進都市與鄉村的交流。在劇中則是與小學合作推動農事體驗或農村留學;
  • 以農業創造鄉村魅力,例如在地食材餐廳推出野菜蓋飯、觀光農園推動食農教育活動等,讓更多人了解農業,進而喜愛農業;
  • 運用農村的空房舍,暫租給有意移住鄉村的人,活化農村窳陋空間;
  • 培養農業繼承人,例如農業實習生制度,或鄉村移住者的農事指導等。

結語

或許是國情相近之故,台灣的許多農漁政策經常直接挪用自日本。然而,仔細了解日本農漁政策的背景脈絡與政策間的相互支持性,我經常覺得我們總學了皮毛而已。甚至,在向日本看齊之前,我們缺乏好好診斷台灣的農業問題,審慎思考我們究竟需要的是一套「救農業」還是「救農村」的政策。

此外,我想特別提醒從日劇學政策的觀看者的是,這類日劇雖然看似強調文創產業、地方造節與大眾媒傳對鄉村振興以及民眾參與農村社造的力道,然而我更覺得這些日劇所要闡述的是「人心之華」在社區營造過程中的關鍵性角色。

也就是這些關乎農業發展的活動、事件或作為,必須構築在社區居民間的羈絆情感與凝聚力之上,賦予在地居民榮耀感,並將這些情感與榮耀對應到與外部社會的信賴關係強化上,農村社造才可長可久。以社區為基礎的農業產業,不可以不重視「人的營造」。

(本文曾刊登於農訓雜誌,第311期,頁20-23,2016年1月。)

參考文獻

農林水產省(2010)。「地域資源を活用した農林漁業者等による新事業の創出等及び地域の農林水産物の利用促進に関する法律」(六次産業化・地産地消法)について。http://www.maff.go.jp/j/shokusan/sanki/6jika/houritu/index.html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