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翔台北」貨櫃船擱淺新北市石門海岸快滿一個月,船身斷裂導致的重油外洩範圍持續擴大。事發後,鄰近海岸專門採笠螺的漁民被迫放棄,轉而往汙染處南方的淡水、三芝一帶採集,而即將開跑的蹦火漁季,則因日前磺港漁港發現擴大油汙,蒙上一層陰影。

漏油後野生笠螺「金閃閃」
「德翔台北」3月10日被發現擱淺在台二線29.5公里、距海岸約200公尺處,自從24日船身斷裂、重油外漏至海洋後,沿岸石頭就被染上黑色,原本鹹鹹的海風味也混雜著一股油腥味,難以消去。
重油流出後,油汙不斷飄移,進而影響到距擱淺處8到9公里的跳石海岸,這裡原本是北海岸中,笠螺產量較豐富的一區,事發後漁民已不敢靠近。
在跳石海岸附近採笠螺的許阿姨說,「原本每個月就這5、6天,農曆月底到月初,退潮線最低、最適合採笠螺,但自從上個月漏油後,這邊的石頭都『金閃閃』,我已不敢下去。」
撬開攀附在石頭上的笠螺,許阿姨表示,現在野生笠螺的殼都沾上一層油汙,如果真的拿去川燙,這些油就會滲到螺肉裡頭,一定不能吃,雖然她一天平均可以採2到3斤,一個月約可以賺4000到5000元,但為了信用和健康說什麼也不敢冒險。



油污範圍日益擴大 磺港 「蹦火仔」漁業恐受波及
更糟的是,連日來北風吹拂、洋流持續往東移,不僅附近的富基漁港、石門漁港、草里漁港、老梅綠石槽一一淪陷,原堅稱油汙範圍已受控制的環保署日前改口說,距擱淺處12至13公里的磺港漁港海面也有油汙。
農委會漁業署昨天更指出,油汙範圍越來越大,原本只監測石門鄰近的3個漁港還不夠,金山磺港、龜吼、野柳、基隆外木山、正濱、八斗以及淡水第二漁港共7個漁港也派員採樣,將擴大監測。
在金山磺港漁港推動「蹦火仔」的文史工作者郭慶霖氣憤地說,「蹦火仔」是非常傳統的沿岸漁法,一旦船往外開到離水深12米處,就很難把青鱗魚誘捕上來,因此蹦火仔漁船大多在富基漁港到萬里漁港間移動,8年前巴拿馬籍晨曦號貨櫃輪同樣擱淺在石門外海時,蹦火仔漁業就曾受到影響長達3年。
郭慶霖解釋,海面油汙飄散後,魚群會遠離這濃濃的油腥味,當時蹦火仔漁船很難在沿岸捕魚,漁獲量因此大減,最嚴重的有船長說少6成,他強調,「目前全台蹦火仔漁船也只剩磺港這4艘,去年才剛被登錄為新北市文化資產,這每一艘平均都有8到10個家庭要養。」
郭慶霖表示,石門沿岸擱淺貨櫃船已非頭一遭,這10年間就出現晨曦號跟德翔台北,為何政府至今還是無法應付?甚至油汙已經擴散到磺港漁港還要漁民親自查看、舉證。

百年魚法蹦火仔過程(拍攝製作/上下游)
污染海藻是否進入食物鏈?
至於北海岸春季到夏季盛產的野生石花菜、海菜、石蓴、紫菜等,目前除了老梅石槽一帶受汙染外,主要產地萬里野柳、貢寮龍洞和澳底,並未受到影響。
不過郭慶霖擔心,生態系有其法則,石門沿岸受汙染的海藻會被浮游生物、魚蝦貝類等生物覓食,這些魚蝦和貝類再進入大魚的肚子裡,最後轉而來到消費者口中,過去船汙事件發生時,漁業單位究竟有沒有完整監測?如果沒有,那應該盡快藉此次機會投入資源進行科學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