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我有話要說】天災補助要改革 種田需要專業

編按:520新政府正式上任,農業與食品業對於新政有所期待,讓台灣成為更宜農更安心的國家。【新政府,我有話要說】系列,訪問農食相關業者,他們分享如何讓台灣更好的想法,以下為受訪者口述,上下游記者整理採訪。

天災補助要改革 種田需要專業

【受訪者】嘉義農民胡榮原

引進全台灣第一台有冷氣的四驅噴藥機

我在嘉義種了25.8甲田,退伍後曾去台北工作一、兩年,但從小跟著種田習慣了,而且家裡只有我一獨子,所以就回家種田了,從20幾歲種到現在50幾了。

以前都是請雲林的代噴業者噴藥,但他們很欠工,而且稻子要是病菌感染,一週就不行了,所以我一直想要自己買機器噴藥。

5年前我就在日本汽車雜誌上看到日本有最新的田間管理機,可以噴藥、施肥,去年我請經銷商引進,自己花了180萬,沒拿政府一毛錢,當時我是全台灣第一個引進的人,每次出動都很多人來看,還有別的縣市特地跑來,後來經銷的農機行還特別請我去屏東示範,因為他們自己也不會開。

以前稻子種植前期水還沒放乾,機器會卡住,需要人工噴藥,這台機器是四輪驅動,在濕濕的水田上作業不會「著底」(陷在土裡),而且有冷氣,配備內循環,可以清淨空氣,外面的農藥進不來,比用人工噴藥健康多了,還更有效率。

很多人說無所事事的人才來種田,但其實種田需要專業,像我收割機、插秧機、噴藥機都是自己修的,小孩會訂《科學人》雜誌,我有空時就拿來翻,學到怎麼管控土壤和水質,用適當的有機肥增進地力,不要看扁農業。

附冷氣的噴藥機器,讓農民不用冒著健康損害風險
附冷氣的噴藥機器,讓農民不用冒著健康損害風險
胡榮原為了務農自己蓋了個倉庫、買上千萬機具1
胡榮原為了務農自己蓋了個倉庫、買上千萬機具

提升品質卻領不到災損

大部份的農民都是種稉稻台南11號交公糧,因為產量比較好,但我種的是糯米,交給糧商,因為市場比較有需求,為了提升品質,我自己花錢蓋碾米設備、倉庫、買收割機,避免颱風天時調度不到機器、無倉可放。

四年前我開始用有機肥,雖然比較貴,但覺得土壤變好了,稻子也長得比較好,可是有一次颱風,很多人的稻子倒了,等著領天災補助,我的稻子長得比較強壯,沒倒這麼多,補助反而沒有過,還被其他的農夫笑,這麼認真顧幹嘛。

現在的天災補助應該改革,改用天災保險,農民自己負擔一些風險,穀價也應該要合理反應成本,現在我租金加上農藥、肥料成本,沒賺太多錢,幾乎都是賺自己工。

小地主大佃農看得到吃不到

如果用現在穀價來算,以台南11號為例,大約需要種7~10甲,才能維持一個家庭,政府為了鼓勵大面積耕作,前幾年辦了「小地主大佃農」政策,但要求必須和地主簽約、附地籍謄本,很多老農有「三七五減租」陰影,怕簽約後,以後政府徵收農地,會先收走他們的土地,所以根本不願意簽契約,只想用口頭租約,我就因此無法參加小地主大佃農。

像我自己家裡只有2、3甲,租了20多甲,10多個地主,沒一個有簽約,這樣對我們非常沒保障,例如一期作收成比二期好,所以有些地主自己收回去種一期,二期才租給我們。

小地主大佃農可以補助農機具,但我都拿不到,上千萬機器設備都是自己出錢,而且這個政策反而拉高了地租,先前一分地租金是3000元,有了小大政策後,反而變成4000元。

奉勸年輕人別輕易投入

現在很多年輕人看到我們好像做得不錯,都說想要做,但我都要他們考慮清楚,因為現在氣候變遷比較嚴重,稻子很難管理,沒有以前那麼好做了。

農村就像一塊海綿,景氣好時,大家都不做,景氣壞,一堆人回來,前幾年金融海嘯,農村也出現一波返鄉潮,但待下來的沒幾個,種田要下定決心,如果要買機器就得花很多錢,希望政府鼓勵像我們這種專業農戶,我的倉庫蓋得可是比農會還要專業。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