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名越工被抓 重挫美濃野蓮產業 農民移工抱頭痛哭

高雄美濃,是水生蔬菜野蓮在台灣唯一具有產業規模的產地,總耕種面積約一百公頃,年產值超過三億。可是9月20日,美濃一位宋姓農民,卻被內政部移民署查獲,同時雇用八位以依親名義來台但逾期居留非法工作的越南籍人士,並可能將面臨最高七十五萬元的罰緩。

種植野蓮比一般農事辛苦,農戶求「工」若渴,尤其到了夏天出貨高峰,農民鋌而走險雇用非法外籍人士的情況很常見。這次宋姓農民被查獲的消息一出,立刻在當地投下震撼彈,沒有被調查到的野蓮農戶怕受牽連,個個都主動減少出貨量,而原本應該是人聲鼎沸的野蓮池,也因為這樣足足少了三分之一的工人。農民們私下流傳,「沒想到野蓮產業,竟然被移民署打敗!」

%e6%b8%85%e6%b4%97%e9%87%8e%e8%93%ae%e6%98%af%e6%a5%b5%e7%82%ba%e7%b9%81%e8%a4%87%e7%9a%84%e5%b7%a5%e4%bd%9c%e3%80%82

颱風災損嚴重 野蓮獨占鰲頭

莫蘭蒂颱風離開第五天,9月19日的中午,農委會發布最終災害統計,全國農業損失將近22億。就在各地農村哀鴻遍野、蔬果量少價揚之際,高雄美濃特有的水生蔬菜野蓮,卻因為不受天災影響,出貨量暴增五成。

野蓮產業表現突出,不只是這次莫蘭蒂颱風,其實只要颱風一來,各家野蓮農戶個個都摩拳擦掌要好好衝刺一番。主因是野蓮生長在水中,不怕下雨更無懼強風,只要有乾淨的水源、有足夠的人力,野蓮產業就有蓬勃的生機。

根據美濃區農會表示,目前的全美濃的野蓮耕種面積,大約一百公頃上下,由於一年至少可以收穫三次,一公頃平均可以採收兩萬台斤,照市價一台斤五十元來算的話,年產值絕對有三億以上。

對美濃而言,野蓮原本只是一種地區性野菜,初期並沒有受到政府部門青睞,可是經過農民自主努力,卻能達到斐然成績,相當不簡單。

%e5%ae%8b%e5%a7%93%e8%be%b2%e6%b0%91%e8%a2%ab%e6%9f%a5%e7%8d%b2%e9%82%a3%e4%b8%80%e5%a4%a9%e7%9a%84%e5%a0%b1%e7%b4%99%ef%bc%8c%e6%ad%a3%e5%a5%bd%e7%99%bb%e8%91%97%e9%87%8e%e8%93%ae%e7%94%a2%e6%a5%ad
宋姓農民被查獲那一天的報紙,正好登著野蓮產業大發颱風財的報導。

野蓮產業工作辛苦 長期缺工嚴重

由於耕種野蓮必須泡在水中,農民常會皮膚感染、關節病變,再加上穿著青蛙裝工作,夏天必須忍受酷熱高溫,冬天又要耐住冷水寒風,曾有農民以客家話形容種野蓮,「熱天熱到會高毛、寒天冷到發瘴。(夏天熱到非常可惡,冬天冷到直發哆嗦)」在美濃人眼中,野蓮是極為艱苦的農業項目。

正因為工作困難度高,缺工情況非常嚴重,野蓮農戶最高價出到時薪200元,也不見得可以請到工人願意下水,美濃的野蓮農戶,長期處在苦於人力不足的困境。尤其是遇到颱風季節蔬菜短缺的時候,訂單量大增,找不到工人的農戶,不得不冒險雇用逾期居留非法工作的外籍人士。

%e5%be%9e%e7%a8%ae%e4%b8%8b%e9%87%8e%e8%93%ae%e8%8b%97%e9%96%8b%e5%a7%8b%e7%ae%97%e8%b5%b7%ef%bc%8c%e5%a4%a7%e7%b4%84%e9%82%84%e8%a6%81%e5%86%8d%e7%ad%89%e4%b8%89%e5%80%8b%e6%9c%88%e6%89%8d%e8%83%bd
在美濃湖畔種野蓮的李姓農民說,他們整天不是踩著爛泥就是泡在水裡。(該農民非當事者。攝影/李慧宜)
%e7%a8%ae%e9%87%8e%e8%93%ae%e7%9a%84%e8%be%b2%e6%b0%91%ef%bc%8c%e6%95%b4%e5%a4%a9%e4%b8%8d%e6%98%af%e8%b8%a9%e8%91%97%e7%88%9b%e6%b3%a5%e5%b0%b1%e6%98%af%e6%b3%a1%e5%9c%a8%e6%b0%b4%e8%a3%a1-2
穿著雨鞋行動不便,李姓野蓮農只好赤腳下池工作。(該農民非當事者。攝影/李慧宜)

移民署查緝非法越南移工 立刻重挫野蓮產業

9月20日早上,一位種植野蓮的宋姓農民,正忙著莫蘭蒂颱風後忙碌的出貨工作。

這一天,他手下共有十三位工人,四位在池子採收野蓮,九位在室內水池清洗包裝。同時間,內政部移民署高雄市第一專勤隊與旗山分局兵分兩路,針對室外池與室內池進行突擊檢查,查獲他的工人中有八名,是逾期居留非法工作的越南籍人士。

這些越南籍人士,全部都是越南籍新住民的父母,他們年紀約莫五、六十歲,先前是以依親名義來台,但卻逾期居留非法工作。根據第一專勤隊蕭先生表示,這些逾期居留人士,只要繳交一萬元罰金,持有效護照、買妥機票,就會以最快的速度被遣送回國。

另外,高雄市勞工局就業安全科外勞查察股股長宋世宏說,宋姓農民因為違反就業服務法第44條和第57條,勢必會面臨最低十五萬元最高七十五萬元的罰鍰。

宋姓農民的事件震驚美濃,不到一天時間,消息傳遍各家野蓮農戶,曾經或正在雇用非法外籍人士的農民人人自危,紛紛主動降低出貨量,而非法工人也都四處躲避,原本應該熱鬧的野蓮池,一下子竟然少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工人。

野蓮產業嚴重缺工,雇用非法工作的外籍人士,早已是業界睜隻眼閉隻眼的默契,而這也是野蓮產業長期存在的隱憂。只是沒人料得到,內政部移民署最近的查緝行動,剛好觸碰到野蓮產業最敏感的那條神經,重創美濃野蓮產業。

%e5%ae%8b%e5%a7%93%e8%be%b2%e6%b0%91%e5%ae%b6%e4%b8%ad%ef%bc%8c%e5%b9%b3%e6%97%a5%e8%87%b3%e5%b0%91%e6%9c%89%e5%85%ab%e3%80%81%e4%b9%9d%e4%ba%ba%e5%90%8c%e6%99%82%e5%b7%a5%e4%bd%9c%ef%bc%8c%e5%8f%af
宋姓農民家中,平日至少有八、九人同時工作,可是被移民署查獲逾期居留者後,諾大的清洗池只剩兩個員工。(攝影/李慧宜)

風裡來水裡去的革命情感

美濃愛鄉協進會理事長劉孝伸表示,宋姓農民是備受社區肯定的人,他耿直、海派,也是美濃反水庫運動與水資源保育運動的重要民間代表。所以一聽到消息,他馬上趕到旗山分局關心陪伴。

劉孝伸印象很深刻,在農民受訊製作筆錄前,警察提供短暫時間讓農民與員工彼此告別。沒想到雙方一見面,大家一起抱頭痛哭。宋姓農民非常自責,認為自己沒有照顧好這些比自己更弱勢的人。

在旗山分局接受偵訊時,宋姓農民特別向警方表示,「我們已經夠弱勢了,他們比我們更弱勢,這些農事工作沒有人要做,還不是靠新住民?還不是要靠這些新住民的父母?」他一再向警方強調,「你不寫下這些,我就絕對不簽名,你要怎麼辦我,沒關係、隨便你!這些工人都是我的家人,大家感情非常深,我沒有保護好他們,我真的很難過。」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宋姓農民伸出自己的雙手,「你看看,我們每天下水採野蓮,手的表皮都被黴菌吃掉了,天氣越熱越嚴重,很癢很難過。最危險的,是夏天遇到午後陣雨,瞬間雷聲大作、風雨陣陣,人站在水裡真的會怕。現在沒有人要做這些事,為了生存,我自己做、這些工人幫我做!」他一再重覆說,「我們很需要人手,可是就是找不到人,我們從事這個產業,該怎麼辦?」

說著說著,想到八個上了年紀的員工被上手銬的那個下午,宋姓農民的雙眼紅了又紅,淚水不斷在眼眶裡打轉。

%e8%be%b2%e6%b0%91%e9%95%b7%e6%9c%9f%e6%b3%a1%e6%b0%b4%e5%b7%a5%e4%bd%9c%ef%bc%8c%e7%9a%ae%e8%86%9a%e5%ae%b9%e6%98%93%e6%84%9f%e6%9f%93%e9%bb%b4%e8%8f%8c%e3%80%82
宋姓農民的雙手,因為長期泡水工作,皮膚感染黴菌。(攝影/李慧宜)

針對特定產業 農民期盼政府開放農業外勞

颱風後市場需求量大,應該是最忙碌的時刻,可是現在美濃的野蓮池,卻沒有什麼人。

宋姓農民表示,「美濃有五十多場野蓮場,一場平均有五個這樣身份的勞工,總計加起來至少有兩百五十人。現在全部的野蓮池都不敢動,產量大幅降低,大家都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客戶了?這對整體的美濃產業,衝擊非常大。」他希望政府可以重新討論農業外勞的可行性,讓雇主和勞工都能在合法的情況下種植野蓮。

劉孝伸也認為,引進農業外勞的問題,應該重新被討論,盡速解決農村缺工的問題。他說,「就是因為請不到工人,雇主才會鋌而走險雇用這些越南爸爸、越南媽媽!」

在美濃湖旁耕種野蓮二十多年的李姓農民也說,「我有技術、有資金,也可以找到土地,可是我只敢種兩甲地,就是因為完全找不到人。」他希望政府可以以專案方式,提供野蓮或其他相同嚴重缺工的農業項目,適度開放農業外勞,不然,野蓮產業看不到明天。

美濃區農會總幹事鍾清輝表示,美濃是野蓮在台灣唯一的具有產業規模的產地,可是這個產業最大的門檻,就是勞動力不足,沒有新住民投入,野蓮產業很難有未來。可是他沒有想到,連新住民的父母親也都成為重要的人力來源。

至於開放農業外勞的問題,鍾清輝直言,「農會立場很兩難,明明知道勞工不足,但是又怕沒有推廣外銷或擴大內需市場,一旦開放就容易造成產量大增、價格崩盤。」他強調,開放農業外勞的事情,要顧及市場和排擠效應,「一定要有相關配套才能進行。」

宋姓農民說,被政府罰錢不是重點,現在他最煩惱的,是他的下一步該怎麼辦?因為從現在起,他又回到請不到工人的老問題上了!

SONY DSC
美濃湖畔的野蓮池。風景優美,可是背後的辛酸卻沒有人知道。(相片提供:連偉志)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