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棗子的主要產區高屏兩地,年初經帝王級寒流摧殘,年尾又接連遭兩個颱風侵擾,導致棗子產量大減,近期售價更是節節飆高。不過為了因應春節將近,一向致力研發蜜棗新品種的高雄農業改良場,今宣佈新品種高雄十二號蜜棗「珍愛」將在過年前上市。
較耐寒耐雨的珍愛不僅可抵禦寒害冬雨,由於生長期較長,還可接在現有的高雄八號棗子後頭採收,除了分散缺工影響,其果肉細緻多汁、櫥架壽命長的特性,更可大幅提高農民收益,減少天災帶來的損失。有意購買的消費者,請直接洽詢高雄市大社區農會。
意外得來的「珍愛」連獲棗子比賽冠軍
「珍愛是意外造就的美好,」大社棗農蘇文財說,103年他意外發現自己種植的「高雄八號」棗樹上,有一根十分翠綠的枝條,經架接之後,隔年竟然長出多汁如卵圓般的翠綠果實,於是他立即將這發現告知高雄農改場,並開放其他棗農接枝,有「珍愛」之名的高雄十二號蜜棗也就此誕生,更連續兩年獲得棗子比賽冠軍,沒有枉費他狂風暴雨中護著棗樹的辛勞。
對於這場美好的意外,有「棗子公主」之稱的高雄農改場研究員邱祝櫻說,台灣產的蜜棗,本身是來自印度,因為棗子實生苗變異很大,不少農民都會持續尋找新品種;而此次的「珍愛」也同屬於「枝條變異」,是植株自然產出與母細胞不同的新細胞,就會形成與原本不同的枝條,其開出的花朵與果實也就會是新的品種,簡單來說,珍愛可看作「高雄八號」的兒子。

「珍愛」甜脆多汁,分期採收耐儲運
至於「珍愛」的特點為何?高雄農改場場長林景和則強調,它不同於台灣原生的細長果實,更異於目前市場主流的中葉、高雄八號及高雄十一號等品種,珍愛的外觀為卵圓形、翠綠色,吃起來甜脆多汁,加上果重平均150克以上,糖度12-15度、櫥架壽命也長達4到6天,更可耐得住低溫與冬日細雨,因此預計今年栽種面積將會從10公頃(2500株)大幅上升到300公頃。
缺工問題可望得到改善,大社區農會總幹事陳宏誠說,以往棗子採收期較為集中,但珍愛研發成功後,一甲地裡頭,棗農就可選擇有三分地種高雄八號、三分種高雄十二號、另外四分則種高雄十一號,因為這三種棗子分別在元旦、年前和年後採收,不僅可以避免全面性減產問題,分不同時程採收也可減少突然勞力密集的需求,對農民來說是極大利多。
由於具備果肉多汁、櫥架期長耐儲運的特點,林景和也表示,珍愛預計在日本開放蜜棗輸入後,成為外銷的主力品種,現階段也已經有部分外銷到中國、新加坡和加拿大等地,都有傳回不錯的評價,因此預估今年栽種面積會提升,也為農民找到更多出路。
突然覺得帶籽水果都有一種種苗外流的感覺,當然也包含帶冠芽鳳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