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缺工辛苦阿媽 台南農改場實驗機械化 代耕緩解人力

胡麻(芝麻)缺工有解方?採收胡麻極其費工,從收割、綑束、敲打果莢、至篩濾雜質都需要人工,在缺工大環境下,胡麻栽種都靠千歲團阿媽,產業發展面臨瓶頸;台南農業改良場特從義大利、日本分別引入結束機、採收機,盼能稍稍緩解缺工壓力,目前兩台農機已測試一段時間,會持續試驗、調整,若一切順利,可望在今年年底秋收時提出較完整的損耗率報告,待時機成熟便會對外公布觀摩。

目前台南農改場正在測試胡麻採收農機(王仕賢提供)
目前台南農改場正在測試胡麻採收農機(王仕賢提供)

胡麻採收工序複雜 機械採收須評估耗損

根據農糧署雜糧特作課所掌握的最新數據,105年胡麻栽種面積達2508公頃,相較於前年微幅增加;然而採收胡麻工序複雜,必須先以人工收割,將胡麻捆成束曬乾後,再鋪上帆布,以人力敲打曬乾的果莢,最後過篩、剔除誤混入的雜質種子,一道道工序都需要人力,才能換得一粒粒胡麻。

台南農業改良場場長王仕賢表示,目前引入的義大利機種為結束機,能省去農民綑束的人工;至於日本機種則為採收機,能將整株胡麻植株捲入農機,並自動敲打、分離出胡麻粒。

現兩組農機都已執行試驗一段時間,農民反應為何?王仕賢坦言,雖然日本採收機一次包下採收、敲打工作,「但是由機器敲打、分離的風險就是耗損率高!」尤其風量開得越大、越可能不小心篩掉胡麻,「雖然日本機能省去較多人工,但農民最看重的是耗損率。」因此仍在觀望中,反倒是功能單純的義大利結束機,農民普遍接受度較高,「至少先省去一部份的工,農民就很高興了!」

(上)傳統芝麻必須要敲打才能夠把芝麻粒敲出來

IMG_1504

(下)使用機械可自動敲出芝麻,但是可能耗損會比較多

胡麻採收極其費工,機械採收仍需試驗,評估耗損(王仕賢提供)
胡麻採收極其費工,機械採收仍需試驗,評估耗損(王仕賢提供)

(上)芝麻敲粒前,要先將生鮮芝麻採下來捆數,過去需要大量人工

IMG_1621

(下)目前實驗,機械或可取代捆束的工作

台南農改場改造義大利結束機,近日測試已能成功結束(王仕賢提供)
台南農改場改造義大利結束機,近日測試已能成功結束(王仕賢提供)

代耕業為主要考量

待完成觀摩、確實精算出採收機一天的採收量及採收面積後,王仕賢建議以「代耕業者」為首要購入對象,「當然不用每個農民都買,否則耕種面積不夠大,光付利息就賠慘了!」應該走向集團式耕作,由代耕業者估算出代耕面積,再行購買採收農機,「若農機效能夠,代耕業者甚至可以多收一些地來代耕!」

至於一台胡麻採收機要價多少?王仕賢表示,當初農改場以370萬元台幣自日本購入,至於代耕業者的購入價,則還需細看農機具補助計劃。

機械採收:除了農機,也要研發品種

王仕賢表示,目前仍在持續試驗,針對胡麻田單位面積產量、株距、農機採收行進速度及風量評估其採收效能,並進一步調整,若一切順利,可望在今年年底提出較完整報告,「要知道怎麼將耗損控制在農民可接受的範圍。」只要耗損成本低於農民採收的人力成本,農民的使用意願就會隨之提高,該農機也就有潛力繼續發展。

但王仕賢也坦言,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國以機械採收胡麻,「還是要考慮品種!」美國胡麻品種在採收期間,包覆胡麻粒的蒴果並不會開裂,機器採收的損失比較少,「但台灣主要種植的台南一號胡麻卻是會開裂的品種。」增加了機械採收難度。

既然如此,台灣農政單位是否該培育不開裂的胡麻品種?王仕賢表示,目前確實有從世界種源庫、中興大學蒐集不開裂的胡麻品種,並思考如何改良育種,「但育種是條漫漫長路,還需要投入一段時間研究。」盼能培育出適合台灣氣候生長、又不開裂的胡麻。

IMG_1129
我國芝麻種子採收時會開裂,增加機械採收困難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