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紅藜市場火熱,剛入門種植紅藜的農友很多,經常有農友詢問:
「我家的紅藜很矮就出穗,穗也很小,是什麼原因呢?」
「為什麼隔壁的紅藜很高,我的卻很矮,明明是同樣土地啊?」
「紅藜雖然粗放,但是要不要除草啊?」

農業的問題其實很複雜,天時、地利、人和都是可能的因素,可樂穀是台灣第一個有機紅藜、藜麥農場,有多年種植經驗的謝場長分享寶貴經驗如下:
- 土壤:
紅藜喜好偏鹼性土壤,pH值6~7最好,若是偏酸性的土壤,要先進行土壤改良才能種植;台灣的農地大部分偏酸性,種植紅藜前必須先檢測與了解自家農地的土壤特性,進行適當改良。若土壤本身的有機值含量越高,自然紅藜也會生長得越好。 - 水份:
紅藜是旱作作物,農地排水不佳,或因多雨潮濕,會影響紅藜的生長情況。另外,不要以為紅藜是旱作,就不須給水,在幼苗期、生長期和出穗期間,還是要適度補充水分才會長得高、結穗多。 - 肥料:
紅藜雖然不需要大量施肥,但是如果每年在同一塊土地上種植同樣的作物,適度補充肥料是必須的。一般來說,一分地約150kg~200kg有機肥已經足夠了,可以只施基肥,有必要再追肥。
- 種植密度及雜草管理:
紅藜最佳株距行距不要小於20cm,太密會造成紅藜植株矮小,穗自然也會很小,必須適當時候做間拔疏苗;紅藜幼苗在生長到30cm高之前,最少要拔草二次,不要讓雜草長得像紅藜一樣高了,除草讓土壤肥份可以集中在紅藜植株,也讓紅藜幼苗可以充分吸收陽光。
紅藜耕種需管理行距、株距,密度過高會造成生長不良
- 品種:
品種是農業種植最重要的成功因素,這部分我們留在下一篇好好來談談。
雖然謝場長已經將紅藜的種植經驗,濃縮成5個撇步:土壤、水份、肥料、種植密度及雜草管理、品種,但實際上操作上,相信農友們因為土地面積、緯度、氣候,甚至是習慣的不同,會碰到很多眉眉角角的問題,歡迎在底下留言,若我們有空時會儘量回答大家的問題。

南農電舖-良農台灣脫殼紅藜 特價中 https://www.facebook.com/fastbuy/
請問屏東佳冬氣候適合种植?季節?
請問 苗栗通霄風強田地 能夠種植嗎
請問一下紅藜適合種植的緯度 範圍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