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提到了5個紅藜種植的關鍵,而品種則是農業種植最重要的成功條件,所以留在本篇細談;紅藜因近幾年才有大量專業種植,農政單位尚未正視,各區農改場也未開始建立紅藜品種的育種及資料庫,一切都需民間自行努力,所幸紅藜消費市場的接受度逐漸打開,讓可樂穀謝場長及研究團隊可以一步步踏實的孕育出色彩繽紛、產量高、品質佳的紅藜。

紅藜外殼顏色:
在外人來看,紅藜表面都是一樣的紅色,但可樂榖農場的專業選種育種標準,會先區分出紅、橘、黃3大主色,再細分成18種次顏色色系,經過多年研究,可樂穀發現不同顏色產量確實有所差異。

籽實顏色:
紅藜除了一般常見的淡棕色籽實,其中還有黑色籽實紅藜,外殼較脆硬,經長年留種研究,初步發現黑色籽實會減少20%產量,其營養與機能性成分與一般籽實的相異之處,目前仍在進行實驗分析中。

地區品系:
台灣不同鄉鎮來源的品種,有不同的高矮植株、結穗大小、成熟長短皆有不同;可樂穀農場「105年度秋季種植」紀錄分析,計畫種植藜麥11個、紅藜7個品種,無奈接連幾個颱風橫掃,導致苗盤受損嚴重,最後只剩藜麥6個、紅藜4個品種,因此緊急新育4品種紅藜苗來補足缺額,卻影響到下一年度的種植計畫,所幸團隊夥伴齊心協力補救種植進度。下表為105年度秋季可樂穀種植紅藜品種與成長特性,分享給農友參考:
品種培育需要全面性的深入研究,這部分值得紅藜專業種植者們合作,盼望農政系統、學術單位、產業先進,可以一同將紅藜的在培管理朝向更穩定的方向發展,甚至開發出特殊性機能豐富的品種,才能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