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主張:
- 對校園使用者及勞動者應投入更多制度面關注;
- 多次樹木事件非個案,制定校園樹木管理辦法可治本;
- 大學應作全國楷模,落實保育責任與氣候適應;
- 校園規劃應以共生為念、落實意見表達、民主討論。
前情提要
「校長草皮願景說」是2017年二月五日時,薛富盛校長臉書提出,針對校園技工及工友逐漸不足,「打算未來的興大校園將以大草坪綠地為主體,移除部分雜亂無章的綠籬和樹種,取而代之的將會是台灣原生樹種和定點式的花園(或花圃)。」
經過同學們在校長臉書表達不滿以後,公關組三月八號才在靠北中興及校長頁面回應,只會「移除部分雜亂無章的綠籬和樹種」。其中移除「有害樹種」黑板樹的正當性,係來自於台中市政府鼓勵移除有害樹種的政策;移除綠籬笆的正當性「主因為校園交通安全考量,因視覺死角容易造成教職員生意外事件……社區民眾也屢有反映綠籬笆危及幼兒與嬰兒車之活動行進」。
校園願景的四點思考
本社無意針對校方做錯什麼來討論,而是聚焦在我們如何透過合作、關注細節、生活需求及民主討論,讓我們的校園朝向更適合人類及動植物共同棲息的空間。讓校長願景中「參天古木聳立」的公園地景,以適合亞熱帶氣候及都市公園的方式具實現在校園環境中。
一、對校園使用者及勞動者應投入更多制度面關注
學校再窮不該窮勞工、車子再趕不該趕行人。校長發文只提到「人力減少」、「減輕維護成本」、「交通安全」的說詞;公關組在反彈聲浪之後,才以「有害樹種」及「幼兒及嬰兒車」為由,正當化校長原先提到的經費與人力問題,同時指責同學及民眾「張冠李戴」、應該要「稍微求證」。本社認為這是天下無敵的公關手法;忽略校方本來的責任,妥善處理學校所有關係人/使用者的空間權利競爭。
本社認為校方為因應外勤班人力減少,可以適度的減少綠籬植栽;但是否有必要精簡到「以大草坪綠地為主」則需再三思考。校方可以公佈技工人數的總量變化,以取信同學及民眾的質疑。更可以思索更制度面的改善薪資、約聘雇彈性勞動、人力調度、預算花費的必要性與校園管理等問題。有同學提及「窮有窮的作法」:引入學生的人力資源;或者校方可以調整及移除部分灌木叢以拉開行株距、部分植栽較可以容許較長時間隔的修枝,以收節省人力及經費之效。
公關組也忽略車速對交通安全的影響,學校根本沒有在取締及提醒校園內超速的汽車(本校速限25 km/h);這絕對是造成交通危險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也應考量去除綠籬後,晚間車輛車頭燈照明是否有造成對向駕駛人的困擾。我們應更進一步的思考:為何嬰兒車會遭遇危險是綠籬的問題,而非汽車的問題?是否可以校園漸進改為大面積徒步區?彰顯行人最大的人本價值。
二、多次樹木事件非個案,制定校園樹木管理辦法可治本
黑板樹(及其他樹木)的落枝問題,係因經過長年的非專業疏枝及預防性修剪,使得本來就長得快、不堅固木質結構,受到真菌等疾病感染分解。首要的目標應該是能不能在預防性修剪時,減少砍頭及錯誤的切口、避免造成傷口無法癒合。在沒有校園樹木管理辦法的情況下,學生沒有權力要求向學校調閱資料,到底哪幾棵樹被移除?移除的理由是什麼?是不是真的有嚴重的病害與樹木結構危害?而針對安全島綠籬笆的移出,學校並未透過植栽計畫交由校園規劃委員會審議,提供完善嬰幼兒車、夜間行駛的車燈考量,也衍伸新的交通安全的爭議。
本社深信,本次的「校長草皮願景說」並非砍樹個案,而是制度性的疏忽校園植栽規劃的複雜性。這幾年來有屢次事件與樹木有關,2012智慧之塔、2013門面樹樁事件、2014維也納景觀工程、2015市府提議移除黑板樹、2016永豐大樓、2016喜馬拉雅山砍樹趕鳥、2017校長草皮願景說層出不窮,各次均受到校園同學強烈反彈。其中的原因,校方在報導中承認「確實還沒有明文規定,相關管理辦法還需要再討論」;完全沒有一套可遵循的規則,來因應校園各式各樣的樹木事件及校園工程的植栽遷移、各方意見、空間影響及規劃策略。因此本社主張,唯有透過訂定校園樹木管理辦法,才能讓同學與校方從發想、規劃到設計階段,得到完整的資訊接露及意見表達討論回應。
學校如果想以現階段的狀況補救,停止用公關口沫卸責;至少應尊重現行學校的校園規劃委員會的規定,將綠籬及黑板樹爭議交由委員會追認討論。並且,開誠佈公目前被移除的綠籬(同學回報青剛櫟、校門朱槿、摩斯矮仙丹與石榴)及黑板樹有哪些,該株是否有造成實質的危害。長期而言,應審慎的考慮蒐集全校同學意見,草擬「校園樹木管理辦法」;從治校政策源頭及校園樹木管理辦法把關,以解決長期以來校方在樹木管理的人治作風。
三、大學應作全國楷模,落實保育責任與氣候適應
我們正處在一個氣候變遷及生物大滅絕的時代;即使我們校園內沒有明星物種,但至少是個有完整功能的生態系統。從這個生態系統延伸,中興大學已經是都市生態/環境教育的重要據點、有人工湖提供蓄水、具有氣候變遷適應功能。如果校方認物種棲息及保育功能的教育意義不重要,那這間學校生科、獸醫與農環學院可以關門大吉了。「綠化,是一個文明的指標」與自然共榮、尊重植物生長的區位,並非不可及的目標。更實際的,一個對環境、農業與技術發展有責任的學校,可以進一步思考:這些樹木及綠地在永續環境、碳中和目標中的教育及社會示範的意義。
另一方面,台中的氣候不適合草皮;冬天乾燥需要澆水,夏天太濕熱需要常除草。草坪是西方溫帶海洋性氣候耗水、耗能、又不遮陽的景觀,特別是在法國宮廷式造景中常用的元素,彰顯權力與財富之用。台灣夏天氣候炎熱,景觀應以喬木為主;更有助於校園區域內著眼碳中和的目標,以作為全國校園管理中,應用環境及農業技術的楷模。
四、校園規劃應以共生為念、落實意見表達、民主討論
學校可以有效的更替樹種,但是一味地配合台中市政府移除「有害樹種」黑板樹的政策、不審視樹木本身狀況、排水系統是否良好、是否有危險結構並供更週知,難以取信與學生及民眾。本社除了質疑「有害樹種」作為一個空泛概念與管理上的藉口、強調「沒錢有沒錢的作法」以外;就以最自私的人類中心觀點,利用樹木的遮蔭服務為己用;「共生」,應該是校園規畫的主要思考:不僅僅是人與樹木的共生,更是教職員生間、社區居民、候鳥留鳥、校園動物以及樹木植栽間的合理空間配置。
更希望學校未來在執行校園第三期、第四期工程時(詳見:校園建築設計準則及整體規劃構想計畫摘要本),應將教學研究空間、樹木及植栽、生態服務及碳中和等考量,並列細部規劃設計的重點。更進一步的,校務發展中心應審慎考慮,未來如何讓所有同學的意見,都能有效地在校園景觀及工程過程中妥善討論;並且引導學生參與校園樹木管理辦法的制定與實施。
去年永豐大樓事件後,本社已經完成草案細節;遺憾在與校方溝通的過程中校方以 「謝謝指教」 迴避本社與567人連署的共同訴求。希望校方痛定思痛,主動邀集樹木栽培相關領域的老師、全校教職員工、全校同學、社區使用者及校友蒐集草案意見,並由總務處統籌版本提請校務會議決議通過。這是二十一世紀了。讓學生參與治校不會天崩地裂,而是會讓校園變得更美好、更宜居、並負擔起環境責任的地方。
更多資訊
- 薛富盛校長發文:https://www.facebook.com/fsshieu/posts/625269157676863
- 校園建築設計準則及整體規劃構想計畫摘要本 :http://research.nchu.edu.tw/upfiles/ADUpload/oc_downmul2364125666.pdf
- 興大砍樹種草 遭批「砍掉大家回憶」
- https://udn.com/news/story/7325/2330583
- 以農立校卻砍樹種草皮 興大生:校長若讀森林系會被當:
-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70308/880286.htm
- 中興大學擬移除部分樹木 改種草皮花圃:
- http://news.pts.org.tw/article/351670
- 網傳興大砍樹種草皮 校方澄清:誤會一場:
- http://m.ftv.com.tw/newscontent.ashttp://news.pts.org.tw/article/351670px?sno=2017308C05M1
- 靠北中興18208(公關組親自回應爭議):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9%9D%A0%E5%8C%97%E4%B8%AD%E8%88%8818208
- 以農立校的興大擬砍樹種草皮 網友:環境智商零分: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2328974
相關照片
已被移除的斑葉榕(園藝學系 陳同學提供)
中興湖-喜瑪拉雅山西南側,擋土牆斷根證據
備註:本文於2017年三月十八日發表於中興大學永續學社臉書。考量到公開本社主張、持續檢驗治校成果、以及未免臉書社群退化,將此文貼至上下游新聞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