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健康農業才有希望 南韓一年投注千億台幣 免費友善食材校園供餐

「韓國現已是『三農崩潰』的重症患者,農民高齡、農村貧窮、農產價格低重重打擊韓國農業。」韓國農漁村社會研究所所長李宰郁如此闡述韓國農業現況;不僅從農人口僅占總人口的5.5%,甚至平均農戶年齡為66.5歲,農業生產額更僅占全國總生產額的1.9%。農政課題已然成為南韓總統文在寅上任後的重要課題。

為了拯救農業,南韓政府在三、四年前努力以國中、小校園午餐作為提振農業之拉力,一年投注四兆韓元(約1100 億台幣)提供學童友善環境營養午餐,頗具成效。富邦文教基金會校園食材管理專案計劃舉辦「借鏡韓國——總統大選後談農民運動、學校午餐與合作經濟」論壇,邀請韓國農漁村社會研究所所長李宰郁、首爾市城北區學校午餐支援中心長李璸琶,分享南韓經驗驗。

(左)首爾市城北區學校午餐支援中心長李璸琶(右)韓國農漁村社會研究所所長李宰郁(攝影/賴郁薇)
(左)首爾市城北區學校午餐支援中心長李璸琶(右)韓國農漁村社會研究所所長李宰郁(攝影/賴郁薇)

擴大友善食材公共供餐,預計從國中小擴及高中、軍隊與醫院

在現任總統文在寅上任前,南韓已陷入「農產低價政策」所致的農村貧窮、離農困境長達近五十年;另外李宰郁也指出,先前執政的保守右派較不太重視「輕環境」(友善環境)的友善農業耕作,「所以近年韓國友善農業耕作面積較十年前民主黨執政時期下滑了1%。」無農藥的友善農業耕作面積從3%下滑至2%,現文在寅再度喊出「擴大有機面積、推動友善農業」口號。

強調「城市、農村合作經濟」的「擴大友善食材公共供餐」是文在寅政策一大重點。目前全南韓國內17市中已有12市國中、國小為「免費友善食材校園供餐」,文在寅新政府下一步盼將友善食材供餐擴及至高中、軍隊、甚至醫院。

韓國營養午餐(圖片來自講者簡報)
韓國營養午餐(圖片來自講者簡報)

韓國營養午餐9成9為國產食材,如何做到?

目前台灣國內光要推動「校園午餐採用四章一Q國產食材」就已經寸步難行,學校、業者紛紛喊難。而南韓國中、小如何一舉做到免費校園供餐幾乎九成九都是國產食材、甚至採用友善食材已是「普遍情況」?

首爾市城北區學校午餐支援中心長李璸琶首先解釋此事緣起:1998年至2003年前南韓總統金大中承諾將校園供餐擴及國中生,「但量一大,原本的學校廚房就處理不了,而必須委外處理。」然而委外業者除了要考量成本、還要處理大量食材、快速出餐,「導致服務品質越來越差,甚至出現速食進入校園的情況。」每年更幾乎都有上千例學生食物中毒案例發生。

為確保食材安全、學校供餐正常,李璸琶表示,南韓部分家長主張修法、擬定地方自治條例,要求學校直營校園供餐、設置地區供餐支援中心;現更發展到串聯生產者、走向「友善食材校園供餐」。

而今,南韓中央、地方政府每年撥給4兆餘元(折合台幣約1066億元)經費做為學校免費供餐財源,「不僅如此,學校直營營養午餐比例更高達97.9%。」由學校管理校園午餐的自主性自然高;相較台灣有公辦民營、公辦公營、自設廚房、以及中央廚房四種供餐模式,各縣市有不同收費標準,南韓校園供餐情況明顯單純許多。
19388431_1488773511170491_7955705199515975918_o

孩子健康就是農業希望

李璸琶以南韓首爾市城北區友善食材校園供餐系統,說明友善食材採購、監督運作機制:目前該區學校午餐所採購的食材主要為米、泡菜、水產物、畜產品,而米、泡菜及水產物經教育廳(相當於教育部)、學校、專家、家長試吃品評後,會選定一供應來源共同購買,「像首爾有61所國中、小、高中,就會共同跟該產地購買農產品。」農民知道自己是在跟整個市區交易,也會更安心、用心生產農產品。

選定食材供應商後,每批食材要進入校園之前,還需經過由專家、營養教師所組成的「友善環境供餐支援中心」驗收、貼上「城北品標誌」,確認其為安全食材,才得以進入校園。

但「友善環境供餐支援中心」究竟為何單位?李璸琶解釋,該中心屬於地方行政機關性質,中心內的人員皆為約聘人員,「具有公務員性質。」主要有5名專責人員,分別進行監督、調配安全食材、驗收等業務工作;若家長有意投入,也能在經過一定時間專業教育後,加入執行團隊。

「校園供餐是義務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環。」李璸琶表示,過去大眾可能認為校園供餐只是「一天中的一餐」,但認知正在改變中,南韓政府、民眾現在惠認為,「給孩子健康,就是給我們農業希望。」唯有實現城鄉共同體,才能讓韓國農業起死回生。

19275096_1488774101170432_1158654249262270711_n

19274799_1488774521170390_8175119753179929395_n
南韓積極,台灣營養午餐將扮演何種角色?

對此,富邦文教基金會校園食材管理專案計畫協同主持人高嘉鴻不由得嘆道,「南韓都已經認為校園午餐是『義務教育』的一環了,那台灣呢?還是覺得只是學校代辦業務嗎?」確有必要釐清校園午餐在台灣的意義到底何在,是圖個溫飽?還是食農教育的一環?

高嘉鴻進一步指出,南韓已經將校園午餐視為義務教育,因此不僅由政府統籌食材管理,教育廳也有編列專責人力負責相關業務;但台灣「校園午餐採用四章一Q國產食材」政策推動至今,農委會已經一肩扛起食材源頭管理責任,但卻不見教育部所扮演的角色,甚至校園午餐主管機關國教署只有兩、三人在負責校園午餐業務,難免吃緊。

「我們現在應該要想,校園午餐到底是該做的事、還是代辦的事。」高嘉鴻表示,如果是該做的事,教育單位是否該思考多編列人力負責相關業務,「畢竟食材是要進入校園,教育單位總該把關。」否則若要農委會身兼發標章、監督食材兩種工作,多少有「球員兼裁判」的壓力。

富邦文教基金會校園食材管理專案計畫主持人高嘉鴻(攝影/賴郁薇)
富邦文教基金會校園食材管理專案計畫主持人高嘉鴻(攝影/賴郁薇)

延伸閱讀:營養午餐改革推不動 教育部置身事外 團膳業者抱怨行政指令混亂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