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沒有外國技能實習生,日本的農業恐怕無法成立。」
「東京的蔬菜很多都是實習生採收的,要是他們一起罷工了,第二天都市就沒菜可買、沒便當可吃了。」茨城縣某位不願具名的農家表示。
聽起來似乎太過誇張,然而,他卻道出了日本農業缺乏基層勞動力的嚴苛現狀。
過去日本的農業的勞動主力為農家與其家人,農忙時則雇用附近的主婦,近年因為人口減少、年輕人口外流的影響,短期兼職越來越難找,「春夏農忙的時候需要大量人手,附近都找不到人,每年都為了怎麼找人十分頭痛。」長野縣新規就農邁入第九年的蔬菜農家坂下表示。
為了鼓勵農家或農業法人雇用員工、提升新規就農者人數,農水省大力補助新規就農,如2008年的「農的雇用事業」,雇用一人可得到每年最多120萬的補助,15年有5448人受惠;還有「農業次世代人才投資基金(原名「青年就農給付金」,分為「準備型」和「經營開始型」,每年可領150萬日幣,最多可領五年。
然而根據去年雇用事業的問卷調查,有將近半數的農家和法人坦言「徵人越來越不容易」,常常是「登了求人廣告卻沒人上門」,人手不足問題依然深刻。
光靠本國人手似乎已經無法解決問題。日本總人口自2010年、勞動人口自2013年開始減少,農家平均年齡達67歲,新規就農者僅佔4.9%,「請實習生是唯一的出路。」許多農家私下表示。
(照片提供:善興棒).jpg)
平均費用低於本國勞工,人數年年上升
根據全國農業會議所的調查,日本有25.8%的新規就農者的希望年收為200~300萬日圓,另有21.4%希望能有300~400萬。與此相比,實習生的月薪僅11~13萬日圓,加上來回機票、繳交給監理機構的管理費等,雇用一個實習生的一年花費約200萬日圓,比日本人平均薪資低,在家鄉多半又有農業經驗,往往很快就能上手。
另外,實習生因為想賺取更多收入,通常更願意加班,「加班少的,像是根莖類農家,反而沒什麼人氣。」監理團體指出。對部分雇主來說,或許是更有魅力的選擇。
日本目前僅開放高勞力密集的設施園藝、蔬菜、果樹、養豬、養雞、酪農六項農產業,雖有名額申請限制,2014年的農業實習生人數為2.6萬人,佔當年農業雇用人口的14%,總數累積已突破10萬人。
活用實習生的農業經營
實習生多半分佈於關東圈、北海道、九州、愛知縣等地,北陸、近畿、山陰地方則較少,其中約有22%集中於關東蔬菜供給重鎮茨城縣,為全國第一,該縣JA中央會甚至在2014年和越南政府簽訂「技能實習生納受協定」,預計三年內引進300名越南實習生。
像茨城一樣由農協擔任監理團體、與外國對口的例子並不在少數,全國500個以上的農業監理團體中,農協約佔五分之一,其中北海道更超過五成。許多農家活用穩定的勞動力,擴大農業經營。
關東某農家雇用了四名實習生,栽培溫室蔬菜:「以前種露地蔬菜和果樹,現在以菠菜為主。」五年來不管是面積還是收入,都增加了兩倍。
茨城縣也有農家改種一年五、六收的葉菜類,所得因而增加,據推斷,有請實習生的佔了該地農家的兩成,但其收入卻佔了全體農家的四成左右。
在本國勞動力年年減少的現在,實習生已成為農業生產不可或缺的珍貴勞動力,延長年限、開放職種的聲音不絕於耳。(系列待續)
他山之石可為藉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