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提供/當地潛水人員葉生弘

東西吉廊道魚況豐富 保育倡議 3%海域完全禁漁做種源庫,為其他海域養魚

「捕魚也要養魚!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東西吉廊道應該劃為『完全禁漁區』,作為漁資源種源庫!」多位長期關注海洋資源保育議題人士,在「公共政策參與平台」發起連署,倡議國家公園保護區內應劃設一個「種源庫」,不是一段時間的禁漁,而是從此以後都完全禁漁,種源庫海域魚資源豐富,「魚滿了,自然就會擴散到附近海域。」透過局部禁漁,活絡整體海域漁資源。

3%海域的面積禁漁做「資源種源庫」為其他海域養魚

「在蘭嶼、綠島、墾丁潛水,一年所看到的魚群,還不如在東西吉廊道潛水一天看到的魚群那麼多,真的嚇到我!」國家公園內的東西吉廊道魚群豐富,主要以烏尾冬、銀紋笛鯛、紅魽、黃雞魚等四種魚群為大宗,另也能看到紅條石斑、龍王鯛,甚至還有一些馬糞海膽。潛水潛了20幾年,資深潛水員吳祖祥看到如此豐富的魚況,深受感動。

然而,吳祖祥眼中的寶地並不是「完全禁漁區」,目前僅是「底刺網禁漁區」,除了底刺網之外的任何漁船都能進入東西吉廊道捕魚;雖然東西吉廊道目前不算澎湖主要漁場,但由於周遭海域漁業資源越來越匱乏,開始有釣客、漁民來此捕魚。吳祖祥表示,一支釣、延繩釣的使用情況正在增加。

「雖然一支釣、延繩釣已經是相對友善的漁法,但像延繩釣,主線下的支繩都可掛上魚鉤,如果主線拉得很長,還是可以釣起很多魚。」唯有完全禁漁,才不會摧毀好不容易復育起來的成績,於是吳祖祥發起「東西吉廊道劃為『完全禁漁區』」連署活動。

吳祖祥表示,東西吉廊道的海域面積約為1,200公頃,僅占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總海域面積的3%,「面積不大啊!」且並非澎湖主要漁場,「只要這麼小小的一塊海域禁漁、讓魚有地方繁殖就好,其他海域都還是能照常打魚,這裡的魚滿了,自然會溢流到周邊海域,漁民一樣受惠。」

YouTube video

澎湖縣府:東西吉兩島本身漁船少 但會影響望安、將軍嶼漁民

吳祖祥與地方保育人士表示,澎湖縣政府即有權力可以直接劃設完全禁漁區,但是幾次與澎湖縣政府、甚至中央漁業署、總統府溝通,得到的回應不脫「考量漁民生計,還需三、五年通盤檢討、評估……」等字句;吳祖祥表示,也因此更加堅持發起連署,「必須透過更多民意,讓縣政府意識到海洋保育的急迫性。」

對此,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副局長林宏城回應,「雖然海域面積只有3%,但漁獲量可能占小漁民、小漁船漁獲量的30%~50%。」林宏城說,以漁獲量來看,東西吉廊道確實不是主要漁場,「但卻是附近小漁船的主要生活海域。」小漁船跑不遠,頂多跑個5、6浬,而僅能在附近海域釣魚,「完全禁漁,連釣魚都不行,小漁民的生計誰來顧?」

劃設東西吉廊道為完全禁漁區會衝擊多少在地小漁民?澎湖縣政府農漁局漁政管理科王姓科長表示,目前西吉島已經廢村,東吉島據船籍資料來看,有兩艘漁船能進行釣魚活動,「但至於有多少自用小船,手頭上則沒有資料。」

林宏城表示,雖沒有官方統計資料,但根據他自身觀察研究,東吉島從事一支釣漁民約50名、延繩釣漁民也約50名,「劃設完全禁漁區,主要是在擔心衝擊望安、或將軍嶼漁民的魚權。」

在地觀察,東西吉廊道現多外來漁船,在地小漁民少之又少

地方保育人士指出,現大多是七美、望安、甚至有嘉義布袋的漁船來此捕魚,「而七美、望安CT0等級以上漁船不少。」這些漁船跑個10幾浬絕對不是問題,將小小一塊東西吉廊道劃為完全禁漁區幾乎不會有太大影響。

知情人士指出,「目前開放東西吉廊道漁場,但來這裡捕魚的幾乎都是外來漁船。魚一多,到處的船都來了。反而在地小漁民少之又少。」

林宏城表示,雖然真的僅是一小塊海域,但若完全禁漁,就代表這些小漁船的釣點直接少一個,或多或少還是有影響。林宏城表示,自去年開始,已陸續與漁民溝通只要用一支釣就好,而不要再使用延繩釣,「但漁民只回應,再說、再研究。還需持續溝通,一步一步來。」

 圖片提供/當地潛水人員葉生弘
圖片提供/當地潛水人員葉生弘

禁漁倡議拼連署 呼籲政府正視海洋保育

吳祖祥表示,台灣很多海域確實水很清,但是魚況稀疏,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才短短兩、三年,透過海巡署、國家公園管理處落實取締非法,魚況就恢復得如此可觀,若長期禁漁,勢必能夠讓東西吉廊道一帶海域成為豐富的魚資源種源庫,維持漁業永續。

吳祖祥再三強調,「魚資源種源庫絕對有其必要性。」不僅能夠永續維持澎湖海域漁業資源,東西吉廊道一帶更能發展觀光休閒潛水,「想想看,豐富的魚況能為澎湖帶來多少觀光效益。」

吳祖祥表示,雖然連署門檻訂在5,000人,但吳希望連署人數能衝上10,000人,以此呼籲澎湖縣政府正視海洋保育議題。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東西吉廊道海域劃設為「完全禁漁區」連署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