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澳查獲鯊魚魚鰭與魚身比例不符(圖片提供/漁業署)

打擊非法捕撈 漁業署今公佈第一波裁罰結果 累計開罰1820萬元

為達永續漁業經營、儘早解除黃牌,《遠洋漁業三法》去年修法通過,漁業署也在今日召開記者會,公開第一波違規裁罰結果;據漁政單位指出,截至今日為止,總計裁罰24件、金額達1820萬元,其中更有一艘漁船因逾期未返港,船體遭到沒入。為了讓違規漁撈行為不再發生,主管機關農委會也呼籲漁民須遵守法律,才能讓產業與資源永續。

對於此次裁罰行為,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指出,我國被歐盟列為黃牌已達一年十個月,為了實現今年十月解除黃牌的目標,同時健全產業的後續發展,因此按照歐盟給予的四大面向建議一一努力。其中,遠洋漁業相關法規已修正,也與21個國家完成漁業合作,在「改善監測系統、管控及監督系統」部分更建立了24小時的漁船監控中心;因此,陳強調現階段就是法律的執行,將針對既有違規事實依法進行開罰。

漁業署副署長黃鴻燕說明裁罰手段(攝影/孔德廉)
漁業署副署長黃鴻燕說明裁罰手段(攝影/孔德廉)

漁業署:首波裁罰最高四百萬元 因大目鮪超額捕捉

在具體裁罰結果上,漁業署遠洋組組長林頂榮則指出,官方是按照進港數量的十分之一進行抽測。累計成果中就發現,東港一艘漁船捕獲15噸大目鮪,超過官方配合的10噸,已超標50%以上,屬於重大違規;因此船東遭開罰400萬元、船長則是80萬元,總計開罰480萬元。

此外,在七月的抽測中,一艘蘇澳捕鯊漁船在港口進行卸魚檢查時,也被發現鯊魚鰭與鯊魚身比例不符規定,船東和船長總計遭開罰120萬元。對此,林頂榮強調,這樣的執法是希望對違規發揮嚇阻功效,其目的不在處罰,而是希望台灣漁民能夠遵守法律規範。

東港大目鮪捕捉超額(圖片提供/漁業署)
東港大目鮪捕捉超額(圖片提供/漁業署)
蘇澳查獲鯊魚魚鰭與魚身比例不符(圖片提供/漁業署)
蘇澳查獲鯊魚魚鰭與魚身比例不符(圖片提供/漁業署)

何世杰:卸魚預報少交一份文件 就遭開罰百萬 重創漁民生計

對於官方雷厲風行的執法,業界卻相當不以為然。台灣鮪延繩釣協會秘書長何世杰就指出,近期協會收到不少申訴,很多都是逾期一天未繳交卸魚預報,或是少交一份文件的一線漁民,出海三、四個月才賺二十多萬元,一次開罰卻要到百萬。像近年有艘漁船船長數幾年遭殺害,七十多歲的父親只得再次出海討生活養家,但卻因為卸魚預報晚了一天繳交,遭漁業署開罰130萬元。

業者直指官方應著重「打擊犯罪」 應對漁民施行行政指導

何世杰也強調,官方的意旨是在打擊犯罪,可是這些漁民的處境較貼近「信用卡費未如期繳交」,但一次就被重罰上百萬元,叫他們如何維持生計?較好的做法應該是在開罰前去訪視違規理由,在有辦法證明獲利沒有異常增加的前提下給予補件機會,或甚至提供行政指導,教會漁民如何適應法規變遷,而不要把他們都當成罪犯來對待,因為制度上的變革都是漁業界血淚換來的成果。

面對業界陳情,陳吉仲指出,依法執行是常規,漁船進港之前要先點選相關資料進行卸魚申報,若違規就會進行開罰,但制度也不是一成不變,若有相關情資,漁民可以進行訴願,討回自己的公道。

農委會:卸魚申報不確實 所有統計資料都不正確

對於新法引起雙方爭議,陳也強調,「如果卸魚申報不確實去做,所有漁業統計資料將都不是正確的,如此不僅無法對國內外交代,更無法儘早解除黃牌,所有人的權益都會受損」。此外,他也表示農委會絕對會照顧漁民,包含相關社會福利也會考慮進去,只希望在遠洋漁業的永續發展下,讓所有漁民和相關團體能夠配合法規。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