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族編織工藝獲得國際肯定!台灣家飾品牌Kamaro’an結合花蓮豐濱港口部落藝術家,應用傳統輪傘草編織技術,開發出具簡約風格的現代燈具,受到外國室內設計公司的好評。今年更被MAISON&OBJET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選為亞洲新銳設計師,九月將帶著作品前往巴黎參展,讓國際看見部落的傳統與創新。

部落傳統輪轉草,變身時尚工藝草燈
甫成立兩年,Kamaro’an是由Tipus Hayfay、張雲帆與劉立祥共同創立。三人用設計來延續花蓮港口部落的傳統工藝,與族人舒米・如妮合作,使用當地傳統用在於草蓆的輪傘草,截取草的外皮,結合草蓆編織技術,開發出浪草燈、旋草燈和桌上風景等產品。團隊希望透過家飾品,讓大家認識部落工藝和文化,同時增加在地的工作機會,如同品牌的阿美族語的意思,「住下來吧!」
為了讓設計順利在市場流通,Kamaro’an2015年底在募資平台上提案,順利募得將近兩倍的資金。Tipus表示,提案成功後,Kamaro’an便開始準備出貨和培訓工作。團隊委託部落的長輩處理輪傘草,年輕人負責編織,最後再由舒米・如妮作最後的品管工作,進行少量的生產。Tipus說,這樣的產能可以永續使用部落的輪傘草,「輪傘草就是要用才會長得好,今天不用它,老的草會壓到小的草,這批草也會變得亂七八糟不能用,」而且不會為了製造產品,對當地造成額外的負擔。


設計簡約,製作繁複,部落參與
Tipus補充,包含外地的年輕族人,以及有編織草蓆經驗的大姐都曾向他們反應想做燈具。只要是有興趣,他們都會提供材料來讓族人學習,「在分享這個工藝的時候,她們就會知道,以前的草蓆就是這樣做,」輪傘草的編織技法就可以被延續下來。
Kamaro’an的燈具看起來簡約,但製作工序卻相當繁複,光材料就要先剖再烘曬,至少要一星期的時間,而且能用來編織的外皮只有兩成,編織也都會隨寬窄需要做微調。Tipus說「連草都要人工挑,要花很多時間。」


作品受國際青睞,入選亞洲新銳設計師
儘管製作相當費工,但成果受到國際青睞。Tipus表示,Kamaro’an去年通過文化部評選,跟著其他品牌到巴黎聯合參展。在那次的會展中,團隊發現外國買家都很有興趣,「他們覺得很新鮮、沒有看過,」而且也拿到了西班牙和法國室內設計公司的訂單,認為有往國外發展的潛力。因此今年初被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選為亞洲新銳設計師的時候,大家的心情都非常開心。
Tipus解釋,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是相當大的傢具傢飾商展,過去台灣有很多出色的設計師得到獎項,「因為我們沒有很多機會往外走,得獎會有很好的效果,促進更多人認識,」而且國際發展總監分享,未來不再是工廠製造那種以量制價的時代,Kamaro’an產品是以手工製作,可以彈性訂製,相當具有發展潛力。

巴黎參展,部落工藝一併展現
而面對部落,Tipus認為,Kamaro’an提供想回到部落工作的人,可以觀察部落的機會,「其實不管是要經營民宿或產品,還是要回到部落裡面去觀察,知道部落需要什麼,」部落過去一直有人來來去去,最後定居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跟位置。
雖然今年初就已經得知獲獎消息,但團隊相當低調,直到最近才在網路上跟大家分享這個好消息。九月份,他們受邀前往巴黎進行參展。針對這次的展場,團隊打算以簡約的形式,將部落的意象帶到現場,除了自己的產品,還會陳列部落藝術家撒部・噶照(Sapud Kacaw)打造的漂流木單椅。設計師張雲帆表示,將透過這些使用在地材料的作品,來呈現港口部落的生活氛圍。
.jpg)
延伸閱讀:轉轉的美麗│輪傘草燈轉動部落經濟
(本文為財團法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 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