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芬普尼雞蛋最終檢驗出爐,總計有44個牧場、124萬隻雞、70─80餘萬顆雞蛋受波及。此次肇事雞場幾乎都是「非密閉式籠飼」傳統禽舍,亦即禽舍本身無法控制環境溫度、濕度,但又因籠內飼養,無法讓雞隻透過自然沙浴活動來清除雞蝨,有雞農坦言,藥商推薦什麼好用就拿來用,沒想到違規惹禍。
農委會統計,傳統「非密閉籠飼禽舍」佔比近8成,若類似用藥習慣不改,未來仍是食安未爆彈。防檢局表示,雞蝨目前沒有任何合法用藥,也不得使用任何環境用藥,到底該如何解決問題?
雞蝨躲在雞毛裡,濕熱禽場成溫床
「幾乎全世界蛋雞都可能有雞蝨問題。」台大獸醫專業學院院長周晉澄表示,蛋雞會一直待在禽場內產蛋,直至其產蛋效率下降才會被淘汰,「雞隻無法同進同出,禽舍也難完全淨空消毒、清理,」一旦禽舍出現雞蝨,濕熱蛋雞場就成為雞蝨溫床。
雞蝨會躲藏於雞羽下,「雞全身都是毛,雞蝨躲在雞毛裡,就會咬牠,」周表示,如此一來便影響雞隻進食,甚至造成其產蛋率下降。蛋雞農深受雞蝨所苦,但防檢局副局長施泰華也坦言,目前確實苦無可施用於禽隻身上除蝨的核准動物用藥。防檢局長黃㯖昌日前說明,因為雞蛋是人類要吃的食物,用藥需特別謹慎,國內外幾乎都無推薦用藥。

放養雞透過自然沙浴,密閉式環控籠飼靠人為控制
而在目前沒有推薦用藥的情況下,蛋雞出現雞蝨該怎麼辦?台中起初牧場負責人表示,若採放養方式,雞隻自己會去洗砂浴,其身上的外寄生蟲就會在翻滾過程中被抖落,或利用陽光將寄生蟲驅除,這是較自然的方式。
「但以蛋雞產業現況來看,採放牧做法的可能連1%都不到。」農委會家禽生產科科長李宜謙表示,因為不論是戶外放牧或室內平飼,蛋雞都會跑來跑去,撿蛋效率較差,因此95%以上的蛋雞業者均為「籠飼」集中產蛋。

不只芬普尼,消毒藥水環境用藥都不得用於雞舍
立祥畜牧場蔡姓場主認為,傳統雞舍較需要除蟲,至於密閉式環控禽舍的雞蝨問題應該不大,李宜謙表示,若做好環境溫度、濕度控制,確實有助防疫寄生蟲,「只是目前有環控設備的蛋雞場大概只有兩成。
然而,有環控設備、較能控制雞蝨問題的蛋雞場約僅有兩成,那麼其餘八成蛋雞場又要如何防疫?「用藥是一定會的,只是不一定會有芬普尼成分。」李宜謙坦言。
彰化雞農指出,向藥商買藥來做環境清潔或除蝨等做法早已「行之有年」;某陳姓雞農也直言,「長久以來都是藥商說甚麼好用,農民就買甚麼來用。一名不願具名的陳姓藥商甚至指出,雞農通常會以肥皂水配合消毒藥劑,裡頭再加入陶斯松和賽滅寧等合法環境用藥,用以消毒驅蟲。
但是依照防檢局規定,上述提及的消毒藥水、或環境用藥都「不得」用於禽舍內部消毒,沒有環控設備的傳統禽舍難控制雞蝨問題,一旦雞隻爆發雞蝨疫病,在目前防檢局未有核准除雞蝨推薦用藥的情況下,雞農只能嘗試各種除蝨偏方,目前已踩到「芬普尼」一顆地雷,至於下一顆地雷在哪裡?何時會踩到?猶未可知。
傳統雞舍轉型密閉式環控是否可能?
如何協助傳統雞農除雞蝨?「環控是很重要的一點。」周晉澄指出。李宜謙也認為,若要有效控制禽舍疫病,還是必須推薦環控設備。
「只是環控設備造價高,一般蛋雞農很難負擔。」養雞協會秘書長王建培表示,雖然農政單位有提供低利貸款,但對蛋雞農來說還是不小的負擔,推廣有待努力,僅有中、大型雞場才有能力建置環控設備。
設有環控設備的大武山蛋雞畜牧場翁姓業者也指出,環控禽舍造價較傳統雞舍高出六倍,「平均一隻雞的造價要五、六百元。」對小場蛋禽場來說,確實較難負擔。

小型蛋場怎麼辦?
王建培認為,對小場蛋場業者來說,只要確認環境衛生、通風處理得宜,倒也不一定要環控設備。「有環控是一個很重要的點。」但周晉澄也進一步指出,除了有環控設備之外,還需配合消毒計劃,「使用何種消毒藥劑、是否為合法藥劑、施用方式、會不會殘留,」都是亟需正視的問題。
另外,周也建議,消毒工作也需輔以固定淘汰、分舍管理等做法,方能有效控制禽場寄生蟲、維護雞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