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吃月餅、烤肉,總要來顆酸酸甜甜的文旦才對味,買文旦,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是台南麻豆。麻豆文旦,年年供不應求,明年中秋的老欉文旦,現在就要下訂單。其實全台文旦最大產區在花蓮,熟悉業界的通路商指出,麻豆老欉「年年喊缺貨,年年有貨賣。」市面上的麻豆文旦,不少是盤商到花蓮、宜蘭、台東收購,運到麻豆轉賣,價格立刻翻倍。
被當麻豆文旦替身的花蓮農民,有苦說不出。全台文旦面積最大的瑞穗農會無奈表示,花蓮鶴崗的文旦,品質不輸麻豆,卻為人作嫁,近年鶴崗文旦雖闖出知名度,但類似事件仍層出不窮。花蓮縣政府農業局前局長杜麗華認為,加強品牌行銷、區隔市場,花蓮文旦,絕對有自己的價值。
花蓮文旦變裝麻豆 價錢翻倍
麻豆幾乎等於文旦的代名詞,但花蓮的文旦,幾乎佔了台灣三分之一的文旦栽培面積,其中瑞穗就有700公頃,麻豆則約600多公頃。弔詭的是,全台各地中秋文旦旺季,幾乎每個商家都標榜自己賣的是麻豆文旦。
熟悉業界的人士指出:「麻豆老欉文旦,年年喊缺貨,年年有貨賣。」實際上麻豆根本沒生產那麼多文旦、特別是老欉,很多都是盤商從外地運過來麻豆轉賣,其中又以瑞穗鶴崗、玉里東豐為最大宗的替身來源。
花蓮柚農指出,每年文旦剛開始採收,一台台大卡車,就直接開進農民家中,「同一個集貨場裡,左邊放的是花蓮文旦的箱子,右邊是麻豆文旦。」滿載麻豆文旦的卡車,大喇喇地在花蓮路上穿梭。這些盤商通常是南部業者,部分來自果菜市場,「今年麻豆文旦賣得特別好,我出了兩卡車給他們,他們還回頭問還有沒有。」一位不願具名的花蓮農民說。

一顆文旦重量約450~600克,以600克算,去年全台產量約7萬公噸,等於一億一千多顆文旦,平均每個台灣人每年吃掉5顆文旦;但台南產量只夠全台每個人吃1.5顆。換句話說,我們吃到的5顆文旦,就有3.5顆不是來自台南。
根據瑞穗農會資料,鶴崗文旦產地的平均售價,每台斤約3、40元,裝上箱子運到麻豆後,價格立刻翻倍,一斤60元起跳,品質較好的,每斤甚至高達百元。但盤商到花蓮的收購價,每斤僅11元,「這價格還是外表比較好、果粒大小在600克左右的。」
一位玉里農民,剖開一顆嬌小玲瓏的文旦,細緻的果肉和豐沛的水分,吃起來一點也不比麻豆文旦遜色,但出售的價格,卻連一杯飲料都買不到,其他太大顆或外表有瑕疵的,一斤收購價更跌到8元,甚至被攔腰砍半,「明明我們的品質這麼好,大家都以為是麻豆的,盤商價格又壓這麼低,實在很不甘心。」

花蓮文旦物美價廉
2006年,當時花蓮縣長謝深山巡訪文旦園時,親眼目睹盤商將花蓮文旦,裝進麻豆文旦的箱子,媒體形容他「當場臉都綠了。」那一年,瑞穗農會坦言,約有十萬斤鶴崗文旦,變裝成麻豆文旦。
近年瑞穗農會積極行銷,鶴崗農民自產自銷的比例增加,但不願具名的農會員工坦言,在農會的監督下,拿麻豆箱子到花蓮裝箱的大盤商雖比以前少,但市場需求依舊存在,盤商「直接用麻布袋裝」,寧願承擔碰撞風險,「裝走後,運去哪裡、怎麼銷,我們也不知道。」雖然他也為花蓮文旦不平,但仍站在農民立場,能賣掉、賺錢,是最重要的。
雖然麻豆名氣大,但若稱這種行為是魚目混珠,恐怕也過於貶低其他地區的文旦。事實上,花蓮有許多種植超過30年的老欉文旦,杜麗華說,麻豆業者不會笨到砸自己招牌,就是因為花蓮文旦物美價廉,大盤才會來收購;隨著麻豆的老欉凋零,花蓮的柚樹逐漸長大,未來二十年,花蓮地區的文旦前景可期。
宜蘭縣冬山鄉也盛產文旦,以往同樣只有替身的命,農會總幹事黃志耀認為,現在品種改良技術高超,而且文旦好不好吃,和疏枝、施肥等管理因素關係大,不一定要迷信老欉,每個消費者喜愛的甜度和酸度也不同,消費者應該親自認識農民,知道貨源,支持品質好的文旦。

立品牌才是長久之道

其實嚴格來說,全台灣的文旦都可以稱為「麻豆文旦」,因為麻豆文旦是品種名,但一顆文旦的身價,除了基本的品質,行銷更是決勝點。杜麗華7年前曾以無毒農業,行銷花蓮文旦,輔導各產區成立自己的品牌,「花蓮國柚」成為第一個登陸加拿大的台灣文旦,雖然人去政息,但也奠定鶴崗文旦的名聲基礎,甚至有大盤收購玉里文旦當鶴崗文旦替身。
最近四年,麻豆農會推出「產地團體商標」,申請農民必須遵守安全用藥規定、甜度達10度以上,最重要的必須是道地麻豆生產的文旦,今年發出30萬張標章。麻豆農會總幹事李育賢不諱言,光靠外表,很難分辨究竟是哪個產地的文旦,商標除了方便民眾辨識,也是行銷方法,有商標認證的麻豆文旦,雖然價格比較高,每年還是供不應求。
農委會十年前,也曾集合台灣幾個主要的文旦產區:台南麻豆、雲林斗六、苗栗西湖、宜蘭冬山、花蓮瑞穗與台東東河,以「台灣文旦」為共同品牌外銷,但因政策轉換,加上各地區互有私心,持續5年就不了了之。
第一屆台灣文旦聯盟召集人黃志耀說,光靠政府扶持補助不夠,各地區還是要找到自己的產品定位、分級分價,以冬山鄉為例,總共分成三級,價錢從十斤300~500元不等,近幾年也漸有知名度,擺脫替身陰影,今年的文旦已銷售一空,「品質好也要有品牌支持,花時間經營通路、品牌,才能走出自己的路。」


(本文為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人事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新聞選題與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