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豬開放進口的壓力,台灣的養豬產業如何面對自由貿易的衝擊?是否影響國人的食安狀況?對此主婦聯盟基金會舉辦講座,邀請年輕畜產從業者分享看法。華駝有限公司經理李鑫聰認為,自由貿易不可怕,可怕的是劣幣逐良幣的養豬產業體質。永隆農場負責人張勝哲則說,努力提升品質、做認證的養豬業者,反而能在自由貿易浪潮中做出市場區隔。
美豬進口 台灣養豬產業的挑戰之一
美豬開放進口的壓力一直在,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近日訪美,與美國農業部長維爾薩克( Thomas Vilsack)會談時,雖然強調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豬不應成為台美貿易談判的先決條件,但是美方對此並未明確回應。
先不論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豬是否進口到台灣,台灣的養豬產業早已面臨飼料價格上漲、國人消費習慣轉變等挑戰。華駝有限公司經理李鑫聰指出,光是這兩年,台灣的養豬戶數就減少六%,從九千五百多家減為八千八百多家,豬隻總數量則減少近四%,從六百一十多萬頭減為五百九十多萬頭。
李鑫聰認為,如何改善養豬技術、管理方式,成了養豬戶不得不面對的課題。根據研究,不同生長階段的豬隻適溫範圍不同,例如新生仔豬適合34~38°C、肉豬後期則適合15~21°C。但是目前台灣的養豬戶有七成仍採傳統養殖方式,李鑫聰以除了吃苦還是吃苦的「阿信式飼養法」來形容,室外和畜舍溫度一樣,缺乏科學化的管理。
豬隻拍賣市場 無法建立多元化的豬隻消費市場
不過也有不少養豬業者努力提升養豬技術,注重動物福利、建立產銷履歷、申請各式認證等,但是一旦送到豬隻拍賣市場,這些努力並沒有辦法反應在價格上。
李鑫聰認為,台灣的豬隻拍賣市場採逐隻拍賣,每天的拍賣頭數固定,每隻豬的拍賣時間只有幾十秒,有認證的跟有用瘦肉精的都是同樣的起標價格,沒法區分養豬品質。
拍賣市場的好處是讓養豬戶有銷售去處,把豬送去就能領錢回來,但這像是溫水煮青蛙,「出標的人怎麼喊養豬戶就怎麼給,而且養豬戶也不敢不賣,久而久之,養豬戶跟消費者的關聯是斷開的。」
「應改革拍賣市場, 在食品安全的基本前提下,建立不同品質、價位的豬隻消費市場。」李鑫聰舉例說,若拍賣起價七十元,通過某某認證的豬可以加兩元,讓養豬戶的努力可以被呈現出來,如此一來才有可能改善養豬業的產業體質。
政策也能引導建立多元化的豬隻消費市場,李鑫聰以韓國為例,韓國養豬業者若養一頭無抗生素的豬,政府補助六千韓元,若養一頭有機的豬,政府則補助一萬六千元韓元。
養豬業轉型 專業知識不可少
養豬其實是一項高知識含量的行業,對於獸醫、畜牧、營養、管理、環境工程等領域都要有一定了解。永隆農場負責人張勝哲說,六年前離開科技業,返回彰化田尾老家繼承家業,為了投入養豬產業,他參加各式培訓課程、閱讀相關書籍,加上六年來的實務經驗,「到現在我還是覺得養豬很困難,要搞懂的知識實在太多了」。
張勝哲設立豬廁所,讓豬舍保持乾爽環境,向其他農友採購非規格品的地瓜、胡蘿蔔、菇菇,加入玉米豆粉飼料中。此外,他也花費數百萬,將傳統畜舍改為現代設備,並且取得台灣安全農法、產銷履歷等認證。
雖然有了這些努力,也不能保證豬隻健康成長。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台灣的仔豬感染流行性下痢(PED),業界估計約有六十萬頭仔豬死亡,因此影響今年端午前後的豬價。張勝哲的牧場也中標,死了五百頭小豬,「光是0.1克的豬糞便,就可能讓整場小豬中標」。
追求品質的國產豬肉 讓消費者安心選購
不斷精進養豬技術,也不一定反應在價格上。張勝哲說,他們每個月要出四、五百頭豬,主要銷售通路還是拍賣市場:「在拍賣市場上,不用瘦肉精、努力做認證的農戶,和其他農戶的價格都一樣,這樣的制度是在鼓勵什麼樣的養殖方式呢?」
張勝哲說,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他們牧場決定推自有品牌「 花田喜彘」,發展自己的通路。不過他也坦言,目前仍在起步階段,大宗的通路仍是以拍賣市場為主。
雖然提升養豬技術、推自有品牌是條難走的路,但是張勝哲認為,在自由貿易浪潮下,追求品質的國產豬肉,才能保有競爭力,讓消費者安心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