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全台最大農藥漏洞 |檳榔共業三十年
  • 專題前言
  • 政府怠惰,檳榔共業

    01 蜂屍滿山谷

    02 用藥黑白來

    03 毒門秘方重金屬

    03 毒門秘方重金屬

    04 黯然傳統紅白灰

    05 政府裝瞎三不管

    06 致癌殺手

    07 嚼檳者剖白

    08 毀山滅林的代罪羔羊

    09 浪子回頭

    Trending Tags

  • 自成秩序的檳榔江湖
    03 價格越管越亂

    【自成秩序的檳榔江湖】 前言

    01 進口打亂江湖秩序

    01 進口打亂江湖秩序

    02 產銷模範生的秘訣

    02 產銷模範生的秘訣

    03 價格越管越亂

    03 價格越管越亂

  • 檳榔產業的未來
    檳榔樹下種咖啡,剛好提供咖啡需要的半遮蔭環境,故無需砍除檳榔(攝影/蔡佳珊)

    【檳榔產業的未來】前言

    邱銘松是屏東檳榔轉種可可的先驅(攝影/Foodbank)

    01 轉身的可能─平原

    02 轉身的可能—山坡地

    02 轉身的可能—山坡地

    03 荖葉:走自己的路

    03 荖葉:走自己的路

  • 被遺忘的「白歷史」
揭開全台最大農藥漏洞 |檳榔共業三十年
  • 專題前言
  • 政府怠惰,檳榔共業

    01 蜂屍滿山谷

    02 用藥黑白來

    03 毒門秘方重金屬

    03 毒門秘方重金屬

    04 黯然傳統紅白灰

    05 政府裝瞎三不管

    06 致癌殺手

    07 嚼檳者剖白

    08 毀山滅林的代罪羔羊

    09 浪子回頭

    Trending Tags

  • 自成秩序的檳榔江湖
    03 價格越管越亂

    【自成秩序的檳榔江湖】 前言

    01 進口打亂江湖秩序

    01 進口打亂江湖秩序

    02 產銷模範生的秘訣

    02 產銷模範生的秘訣

    03 價格越管越亂

    03 價格越管越亂

  • 檳榔產業的未來
    檳榔樹下種咖啡,剛好提供咖啡需要的半遮蔭環境,故無需砍除檳榔(攝影/蔡佳珊)

    【檳榔產業的未來】前言

    邱銘松是屏東檳榔轉種可可的先驅(攝影/Foodbank)

    01 轉身的可能─平原

    02 轉身的可能—山坡地

    02 轉身的可能—山坡地

    03 荖葉:走自己的路

    03 荖葉:走自己的路

  • 被遺忘的「白歷史」
很抱歉,找不到任何文章,請試著用別的關鍵字搜尋看看,謝謝!
查看所有搜尋結果
揭開全台最大農藥漏洞 |檳榔共業三十年
很抱歉,找不到任何文章,請試著用別的關鍵字搜尋看看,謝謝!
查看所有搜尋結果

05 政府裝瞎三不管

撰文:鄭傑憶 共同採訪:林珮君、劉怡馨
2019 年 7 月 8 日
在 政府怠惰,檳榔共業

雖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但父母難免偏心。芸芸眾生的農作物中,檳榔給人的刻板印象草根粗鄙,爹娘不疼,政府乾脆眼不見為淨。

政府部門互相推諉,檳榔用藥沒人管

台灣的農藥核准必須由藥廠提出申請,並經地方政府與農政單位評估核可後,才能合法販售、施用。因為沒有藥廠提出檳榔用藥申請,也就沒有推薦用藥。一旦有藥廠申請,檳榔就能化暗為明合法使用農藥?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鄒慧娟言詞閃爍,「還是要先確認用藥的必要性。」

其實政府對檳榔的用藥需求心知肚明,農委會藥毒所曾經到田間與市面抽查,並訂出合理的農藥殘留容許量。「可是送進防檢局後,牽涉到的單位無法達成共識,就沒有進一步動作。」藥毒所前所長費雯綺指出。

檳榔農有用藥需求,政府卻無推薦用藥也沒制訂殘留容許量(圖片提供/賴鵬智)

檳榔的老搭檔荖葉稍微得到一些關愛的眼神,防檢局公告了推薦用藥,可是食藥署把檳榔牽扯進來,一併拒絕公告荖葉的農藥殘留容許量。「政府沒有訂出標準,我們怎麼知道多少劑量才不會殘留超標?政府不輔導,放任我們自生自滅。」在台東種荖葉二十幾年的邱創慶批評。

面對農民的抱怨,農委會把責任推給食藥署。費雯綺說,「食藥署不公告標準,不打算管制、檢驗,而食品安全標準並非農委會的職掌,我們也不能自己去公告殘留標準。」

荖葉用藥兇已經是多年沉痾,更嚴重的是,《上下游》送驗的一份樣本檢出13種農藥竟然全都是非推薦用藥,其中對蜜蜂威脅甚大的益達胺為5.84ppm、加保利6.96ppm,亞滅培更是高達8.41ppm。費雯綺承認管理疏失,「殘留過高也沒有標準可以依法處理,但也不能說是不得檢出。」她又強調,「農民若使用未推薦農藥,可以依《農藥管理法》開罰。」

荖葉病害多,但防檢局推薦的農藥種類少、藥效失靈,農人轉而請農藥行另配藥方,卻落入違法的尷尬境地。邱創慶指出,「推薦用藥不多,用久了會有抗藥性。農民覺得沒效就會增加用量,或是藥行怕生意不好,會建議推薦範圍外的農藥。」

荖葉容易得病蟲害,有農藥需求,但規定可用的推薦用藥並不多(攝影/Foodbank)

政府漠視檳榔,對荖葉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藥毒所僅在2014年因農藥殘留標準的研究案到田間與市面抽驗過,不曾執行其他的稽查,遑論開罰。「必須有政策指示才會去抽驗,衛福部也不會去抽驗市售荖葉。」費雯綺承認了政府怠忽職守。

以致癌當藉口,食藥署拒管檳榔添加物

檳榔與荖葉遭到的冷眼對待不只讓農民無所適從,食藥署不管農藥殘留,也對添加物置之不理,更讓約百萬人的嚼食者暴露在未知的風險中。

消基會在2010年抽驗市售荖葉發現農藥殘留嚴重時,就要求政府納管,但食藥署鴕鳥心態不改。「檳榔不是食品,它確定是致癌物,根本不建議民眾吃,因此也不會訂農藥殘留量。」 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魏任廷毫不諱言,沒有訂定檳榔相關危害物的容許量,更不會有定期抽驗把關的計畫。「不用驗農藥,也知道檳榔是致癌物。」

食藥署把檳榔管理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在2015年發文指出,因為檳榔的致癌性,與其搭配的添加物如荖花、荖葉、紅灰及白灰都不適用《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2017年再度重申,「『檳榔』非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之管理範疇,且為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之致癌物,不以食品原料管理。爰所詢有關製造檳榔使用之原料,亦不適用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

致癌評估是要提醒各國政府控管風險,到了台灣卻淪為政府推諉責任的藉口。隸屬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國際癌症研究所(IARC)在1987年認定「嚼食含菸草的檳榔」或「同時有吸菸與嚼檳榔的習慣」對人類有致癌性;2003年更進一步宣告,檳榔子是第一級致癌物。

然而荖葉並非致癌物,甚至東南亞的許多料理都用來入菜,但被檳榔拖累,食藥署採連坐法一併打入冷宮,兩者都沒有農藥殘留標準。

荖葉並非致癌物卻被檳榔拖累,圖為荖葉醃漬肉片(攝影/劉怡馨)

差別待遇,食藥署有管同為致癌物的加工肉

事實上,並非致癌物都是食藥署的拒絕往來戶。香腸、火腿和燻肉等加工肉在2015年被列為第一級致癌物,過量食用可能引發的結腸、直腸與肛門癌佔健保癌症支出的13.4%,超過口腔癌的6.4%,但衛福部在食安法下特別制定了《肉類加工食品業應符合食品安全管制系統準則之規定》。

同樣聲名不佳的菸與酒也是第一級致癌物,但比起宣稱是貴族作物的菸草、象徵品味的酒類,草莽檳榔的命運卻是判若雲泥。日本統治時期打壓檳榔但把利潤豐厚的菸、酒納入了專賣制度,國民政府來台後歷經取締私煙引發的「二二八事變」,隨後將專賣局改制為菸酒公賣局管理生產、製造、運輸與銷售,種植菸草也有保價收購,檳榔卻只能自求多福。

1980年代綠金剛萌芽,尚未被列為致癌物時,政府曾經一視同仁把檳榔與菸、酒都納入當時的衛生署管轄。「檳榔是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在管的,檳榔袋子上的警語就是我推動的。」一位前衛生署官員表示。縱使早年法規不夠完善,當時的食品衛生處起碼以營業衛生的名義管理了檳榔與其添加物。被逐出家門的檳榔業像是眷戀著還有人在乎的過去,現在的包裝盒仍印著「行政院衛生署警告」,而不是改制後的衛福部。

檳榔盒上的致癌警語(攝影/蔡佳珊)

轉折點發生在1990年前後,先是衛生署的一場內部會議把檳榔和菸、酒一起歸為「嗜好品」,爾後財政部國庫署依《菸酒管理法》成了菸酒主管機關,衛生署的角色慢慢限縮在關鍵時刻的食品衛生管理。歷經這麼一番組織改造,有心無意間,檳榔被擠出了政府管理體系,淪為沒人認領的無主物。

反檳健將:檳榔有害,政府又不管,傷害更大

國民健康署因為有菸品健康福利捐的大筆財源,在防制菸害之餘,也順便管了檳榔,但僅止於宣導檳榔的壞處,沒有實際的管理。這位前衛生署官員表示,「國健署最多的就是鈔票, 但沒有實驗室、沒有稽查員,什麼法規都沒有。由沒有稽查權的單位納管,永遠是騙人的。」

惹人嫌的燙手檳榔在不同公部門間扔來推去。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科長周燕玉坦承,檳榔沒有列入《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確實是個漏洞,也多次向食藥署反映必須納管。經濟部在1997年與1999年也兩度發文表示,檳榔應適用當時的《食品衛生管理法》,因食品的定義為 「供人飲食或咀嚼之物品及其原料。」

為了甩脫檳榔這拖油瓶,衛生署在《食品衛生管理法》2010年修法之際,原本打算釜底抽薪,以菸、酒與檳榔屬嗜好品又有致癌性,排除在食品定義之外,但闖關失敗,檳榔繼續妾身不明。

在塑化劑、毒澱粉的一陣陣食安風暴後,政府在2014年推出了《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時任立法委員的田秋堇回憶攻防過程中,確實有人提案要把檳榔一併納入管理,「檳榔雖然不會吞下去,卻是放入嘴巴嚼食,況且口香糖也是食藥署管。」但食藥署認定檳榔不是食物,加上基因改造食品等議題更熱門, 輕重緩急一排,老是遭白眼的檳榔再度被遺忘了。

三十多年來奔走各地提醒檳榔風險的牙醫韓良俊點出政府的矛盾,「檳榔有害,有害你又不管,對身體健康的傷害更大。」他主張在《檳榔危害防制法》通過前,先納入食品安全衛生管理。

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魏任廷則繼續跳針,「如果政府去管、去抽驗,民眾就會以為檳榔是食品,可以吃。這些都是誤導,會隱藏檳榔本身就是致癌物的事實。」

食藥署不願意面對的事實是,公權力的刻意不作為讓紅唇族付出更高的代價,嚼檳者一人生病全家垮,還有全民每年要共同承擔的口腔癌60億新台幣健保支出。

一顆檳榔,隱含農藥、重金屬與添加物疑慮,政府卻三不管(攝影/林珮君)
上一篇文章

04 黯然傳統紅白灰

下一篇文章

06 致癌殺手

留言 8

  1. Power says:
    5 年 前

    真是看不懂這篇報導,檳榔是致癌物為事實,為何報導要求政府浪花費行政資源去管理它,是希望讓檳榔種的更多,收成更好,更多人嚼嗎?沒禁掉就不錯了,根本本末倒置!真要再減低紅唇族的風險,應該是推有機種植,讓農藥零檢出零殘留,不是嗎?

    • 黃俊騫 says:
      5 年 前

      管理檳榔並不是浪費行政資源。難道你覺得像目前這樣放任亂搞,蜜蜂都死光光,有比較好嗎?

    • 章小魚 says:
      5 年 前

      致癌物很多,政府也沒都禁掉。既然允許販售跟食用就要管理,不然農藥混合胡亂噴沒人管,不只是農作物殘留農藥,還會傷害環境跟生態不是更糟?

    • anti-power says:
      5 年 前

      報導寫得很清楚,因為無法可管的情況下,反而變相默許民眾嚼食檳榔,農藥濫用亦導致周邊農作物受到影響。因此需要有效的法源去監控、管理相關產業,以免農作物與國人的健康受到傷害。

    • 路人 says:
      5 年 前

      「香腸、火腿和燻肉等加工肉在2015年被列為第一級致癌物」
      「菸與酒也是第一級致癌物」

      所以政府幹嘛花費行政資源去管理致癌物?是希望菸與酒越多人喝越多人致癌嗎?

      你所說的「推有機種植」,這個就是管理了!「有機」必須要有各種檢驗、認證,也有轉型期、各項化學成分殘留標準,並不能自己沒有用農藥就標榜有機!

      而且農藥零檢出零殘留也並非常態,「有機產品」也可以驗出有農藥殘留,重點是殘留多少會不會對人體有害!有些農藥適當使用也並不會殘留。
      https://professorlin.com/2018/10/01/%E8%8C%B6%E8%91%89%E7%9A%84%E8%BE%B2%E8%97%A5%E6%AE%98%E7%95%99%E5%95%8F%E9%A1%8C/

  2. Reader says:
    5 年 前

    檳榔是致癌物是事實,但被廣大民眾食用也是事實,大量農藥、重金屬殘留亦是事實。
    非食用族群當然無法理解食用者的需求,但不代表政府就不需要去管理,政府要做的是規劃界線、提供公民行為的準則,即便該事件並不被建議作為,如吸菸、飲酒,上述都是致癌物,難道你要去跟酒商、菸商說沒進你們就不錯了嗎?
    這只是責任推卸,沒有幫助事實的改善阿!
    無論是推廣有機種植,讓農藥零檢出零殘留、亦或其他農作物的相關法條建立,立意並不在推廣,而是在保護人民健康,可以如同香菸包裝告訴你使用風險,但是該規範的還是要規範,而不是任其變得更糟、成為社會毒瘤,長期遭受忽視。
    這跟面對問題而不是逃避問題是一樣的道理。

  3. Tang says:
    5 年 前

    就算政府不去管,一般大眾早就把檳榔認知為食品了,差別只是在於個人要不要去吃

  4. 桂健智 says:
    4 年 前

    照這個邏輯,槍也應該不要管,這樣才不會認為是可以買賣的啊!

為什麼要關心檳榔?三分鐘看專題

閱讀專題導言

Part 01 政府怠惰,檳榔共業

政府怠惰,檳榔共業

01 蜂屍滿山谷

2019 年 7 月 8 日
政府怠惰,檳榔共業

02 用藥黑白來

2019 年 7 月 8 日
03 毒門秘方重金屬
政府怠惰,檳榔共業

03 毒門秘方重金屬

2019 年 7 月 18 日
政府怠惰,檳榔共業

04 黯然傳統紅白灰

2020 年 7 月 17 日
政府怠惰,檳榔共業

05 政府裝瞎三不管

2019 年 7 月 8 日
政府怠惰,檳榔共業

06 致癌殺手

2019 年 7 月 8 日
政府怠惰,檳榔共業

07 嚼檳者剖白

2019 年 7 月 29 日
政府怠惰,檳榔共業

08 毀山滅林的代罪羔羊

2019 年 7 月 8 日
政府怠惰,檳榔共業

09 浪子回頭

2019 年 7 月 10 日

Part 02 自成秩序的檳榔江湖

03 價格越管越亂
自成秩序的檳榔江湖

【自成秩序的檳榔江湖】 前言

2019 年 7 月 8 日
01 進口打亂江湖秩序
自成秩序的檳榔江湖

01 進口打亂江湖秩序

2019 年 12 月 6 日
02 產銷模範生的秘訣
自成秩序的檳榔江湖

02 產銷模範生的秘訣

2019 年 7 月 8 日
03 價格越管越亂
自成秩序的檳榔江湖

03 價格越管越亂

2019 年 7 月 8 日

Part 03 檳榔產業的未來

檳榔樹下種咖啡,剛好提供咖啡需要的半遮蔭環境,故無需砍除檳榔(攝影/蔡佳珊)
檳榔產業的未來

【檳榔產業的未來】前言

2019 年 7 月 8 日
邱銘松是屏東檳榔轉種可可的先驅(攝影/Foodbank)
檳榔產業的未來

01 轉身的可能─平原

2019 年 7 月 8 日
02 轉身的可能—山坡地
檳榔產業的未來

02 轉身的可能—山坡地

2019 年 7 月 17 日
載入更多

被遺忘的檳榔「白歷史」

2019 年 7 月 9 日

在台灣,沒有任何農作物像檳榔一樣,集千年恩怨情仇於一身。這小小果實既飽含能量又包藏危險,角色百變。它是人與神之間的信物、是江湖交陪必備禮數、是造就經濟起飛的綠鑽,...

揭開全台最大農藥漏洞 |檳榔共業三十年

本專題由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法律顧問:法瑪國際專利法律事務所

認識上下游

  • 認識我們
  • 聯絡我們
  • 贊助上下游新聞
  • 隱私權保護

內容頻道

  • 上下游新聞
  • 上下游市集
  • 上下游副刊
  • 食農搜查線 Podcast

© 2019-2024 上下游 News & Market

很抱歉,找不到任何文章,請試著用別的關鍵字搜尋看看,謝謝!
查看所有搜尋結果
  • 專題首頁
  • 專題前言
  • 政府怠惰,檳榔共業
    • 01 蜂屍滿山谷
    • 02 用藥黑白來
    • 03 毒門秘方重金屬
    • 04 黯然傳統紅白灰
    • 05 政府裝瞎三不管
    • 06 致癌殺手
    • 07 嚼檳者剖白
    • 08 毀山滅林的代罪羔羊
    • 09 浪子回頭
  • 自成秩序的檳榔江湖
    • 【自成秩序的檳榔江湖】 前言
    • 01 進口打亂江湖秩序
    • 02 產銷模範生的秘訣
    • 03 價格越管越亂
  • 檳榔產業的未來
    • 【檳榔產業的未來】前言
    • 01 轉身的可能─平原
    • 02 轉身的可能—山坡地
    • 03 荖葉:走自己的路
  • 被遺忘的檳榔「白歷史」
  • 上下游新聞
  • 上下游市集
  • 上下游副刊

© 2019-2024 上下游 News & 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