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全台最大農藥漏洞 |檳榔共業三十年
  • 專題前言
  • 政府怠惰,檳榔共業

    01 蜂屍滿山谷

    02 用藥黑白來

    03 毒門秘方重金屬

    03 毒門秘方重金屬

    04 黯然傳統紅白灰

    05 政府裝瞎三不管

    06 致癌殺手

    07 嚼檳者剖白

    08 毀山滅林的代罪羔羊

    09 浪子回頭

    Trending Tags

  • 自成秩序的檳榔江湖
    03 價格越管越亂

    【自成秩序的檳榔江湖】 前言

    01 進口打亂江湖秩序

    01 進口打亂江湖秩序

    02 產銷模範生的秘訣

    02 產銷模範生的秘訣

    03 價格越管越亂

    03 價格越管越亂

  • 檳榔產業的未來
    檳榔樹下種咖啡,剛好提供咖啡需要的半遮蔭環境,故無需砍除檳榔(攝影/蔡佳珊)

    【檳榔產業的未來】前言

    邱銘松是屏東檳榔轉種可可的先驅(攝影/Foodbank)

    01 轉身的可能─平原

    02 轉身的可能—山坡地

    02 轉身的可能—山坡地

    03 荖葉:走自己的路

    03 荖葉:走自己的路

  • 被遺忘的「白歷史」
揭開全台最大農藥漏洞 |檳榔共業三十年
  • 專題前言
  • 政府怠惰,檳榔共業

    01 蜂屍滿山谷

    02 用藥黑白來

    03 毒門秘方重金屬

    03 毒門秘方重金屬

    04 黯然傳統紅白灰

    05 政府裝瞎三不管

    06 致癌殺手

    07 嚼檳者剖白

    08 毀山滅林的代罪羔羊

    09 浪子回頭

    Trending Tags

  • 自成秩序的檳榔江湖
    03 價格越管越亂

    【自成秩序的檳榔江湖】 前言

    01 進口打亂江湖秩序

    01 進口打亂江湖秩序

    02 產銷模範生的秘訣

    02 產銷模範生的秘訣

    03 價格越管越亂

    03 價格越管越亂

  • 檳榔產業的未來
    檳榔樹下種咖啡,剛好提供咖啡需要的半遮蔭環境,故無需砍除檳榔(攝影/蔡佳珊)

    【檳榔產業的未來】前言

    邱銘松是屏東檳榔轉種可可的先驅(攝影/Foodbank)

    01 轉身的可能─平原

    02 轉身的可能—山坡地

    02 轉身的可能—山坡地

    03 荖葉:走自己的路

    03 荖葉:走自己的路

  • 被遺忘的「白歷史」
很抱歉,找不到任何文章,請試著用別的關鍵字搜尋看看,謝謝!
查看所有搜尋結果
揭開全台最大農藥漏洞 |檳榔共業三十年
很抱歉,找不到任何文章,請試著用別的關鍵字搜尋看看,謝謝!
查看所有搜尋結果

被遺忘的檳榔「白歷史」

撰文:蔡佳珊
2019 年 7 月 9 日
在 其他

在台灣,沒有任何農作物像檳榔一樣,集千年恩怨情仇於一身。

這小小果實既飽含能量又包藏危險,角色百變。它是人與神之間的信物、是江湖交陪必備禮數、是造就經濟起飛的綠鑽,也是啃蝕人命的罪魁禍首。滿山遍野那高高的樹上結的,不只是檳榔,更是數千年來台灣人與此果之間纍纍難數的愛恨糾葛。

檳榔在台灣的歷史軌跡為何?在不同的年代,檳榔之於這座島嶼的多元族群各自有什麼樣的意義?而今在形象掃地之後,檳榔產業又該何去何從?且讓我們拉開時間軸,好好回顧這一顆看似平凡無奇、卻是百味雜陳的爭議之果。

吃檳榔要加白石灰,幾千年前就是這樣吃

追溯檳榔史籍文獻,會發現檳榔的聲名狼藉僅是晚近幾十年的事,在此之前的悠長歷史當中,台灣乃至中國、東南亞地區,對檳榔都是一片讚頌甚至尊崇。

台灣先民嚼檳榔起源極早,早到超乎想像,可推至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在台東卑南遺址和屏東墾丁寮遺址出土的人骨,學者根據其牙齒遺骸的磨耗與染色情形研判,當時的人們就有嚼檳榔的習慣。

荷前時代,檳榔就已在台灣原住民的生活文化中占有關鍵的一席之地。不僅在居家宅園周遭栽植檳榔,作遮蔭圍籬之用,更將檳榔看作神聖貴重的象徵,用以敬神、祭祀、定情,在生老病死的各種生命禮儀場合都少不了它。

在阿美族的傳說中,檳榔猶如聖果,是「凡間所有水果的代表」,是「神與人之間的信物」。卑南族的巫師,會將陶珠塞入檳榔內,與石頭排列整齊,向祖先祈福溝通。平埔族西拉雅族祭拜祖靈阿立祖,馬卡道族驅趕邪靈,檳榔都是必備道具。而檳榔更是愛情的象徵,排灣、卑南、魯凱、阿美族人,都有以檳榔傳情、贈禮的習俗。

放眼大海,東南亞及太平洋島嶼整個南島語族分布區,檳榔文化都是源遠流長。根據考古證據,吃檳榔要加白石灰,幾千年前的南島人們就是這麼吃的了。

原住民以檳榔和清水祭拜山神(攝影/Foodbank)

除瘴禦寒、化解糾紛、供養高僧,檳榔萬用

檳榔不只對原住民是別具意義的作物,對漢人來說也是。清朝閩粵移民來台移墾,荒山野嶺遍佈瘴癘,傳說中抵禦瘴氣與寒冷的法寶,就是檳榔。而血氣方剛的「羅漢腳」們,小事不合即逞兇鬥狠,解決紛爭最佳妙物,也是檳榔。

《諸羅縣志》〈風俗志〉中即記載:「土產檳榔,無益饑飽,云可解瘴氣;薦客,先於茶酒。閭里雀角或相詬誶,其大者親鄰置酒解之,小者輒用檳榔。」《台灣府志》〈風土志〉亦云:「有一朝之忿,即以檳榔睦之。」

檳榔在那個粗蠻紛擾的時代背景中,像是「綠色小藥丸」般保健了眾人的身心,又以「東方橄欖枝」的意象化解大小齟齬,發揮了安定社稷秩序的功能。

台灣漢人對檳榔的喜愛,有部分應是傳承自中國自古文士對檳榔的禮讚。相傳韓愈是吃檳榔的祖師爺,蘇東坡流放海南時亦愛上檳榔滋味,留下「紅潮登頰醉檳榔」佳句。佛教傳統亦重視檳榔,唐玄奘法師在印度留學時,每日所享供養中就包括檳榔二十顆。滿清貴族也愛吃檳榔當作零食,發展出各種調製做法與口味。

檳榔在彼時的好形象甚至還得到醫學認可。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將檳榔視為一味藥材,「性溫無毒」,能「消谷逐水、殺腸道寄生蟲」,還有神奇的「四功」:一曰醒能使之醉,二曰醉能使之醒,三曰饑能使之飽,四曰飽能使之饑。

檳榔上癮礙觀瞻,日本時代嚴取締

檳榔對清代的台灣人如此重要,使它從庭園作物搖身一變為經濟作物。清廷向平埔族課徵「檳榔餉」,地契中也可見承租與轉讓「檳榔宅」的紀錄。廟前、街上更出現「檳榔櫃」、「檳榔店」, 有如今日的檳榔攤。

嚼檳榔風氣日盛,人民對檳榔從功能性需求逐漸轉為沉迷上癮,到了即使沒飯吃也要吃檳榔的地步。清朝多位來台文人記述當時民眾:「日食不繼,每日檳榔不可缺。」「煙草檳榔遍幾家,金錢不惜擲泥沙。」對健康的戕害也明顯可見,許多人年紀輕輕就缺牙:「齒牙焦黑,久則崩脫,男女年二十餘齒豁者甚眾。」

有些外地人純粹就是看不慣台灣人民嚼檳榔的模樣。康熙末年黃叔璥在《台海使槎錄》寫道:「唾如膿血,可厭。」光緒年間,蔣師轍《台遊日記》也道:「搖脣露齒,猩紅駭人。」日本人佐倉孫三在《台風雜記》中說:「土人隨喫隨吐,唇皆帶異色,齒亦悉涅黑,一見知蠻習矣。」

時至日治時期,在台灣蓬勃發展的檳榔文化,首度遭遇重挫。日本人挾帶著殖民優越感,決定矯正台灣人嚼檳榔的「蠻習」,開始勒令禁止人民吃檳榔,取締亂吐檳榔汁,並且大砍檳榔樹。從1921年到1945年,檳榔面積由639.3公頃,減至366.6公頃。

檳榔狂飆的綠金年代

戰後台灣社會仍然動盪,恢復稻米、甘蔗生產是首要。檳榔的面積明顯提升,要到民國60年代之後。此時原先大量的農業人力成為勞動階層,檳榔再次成為工作時提神醒腦之物。而其種植省工、利潤豐厚,亦使得中南部農村從山坡到平地都大面積轉作檳榔。

以檳榔最大本營嘉義縣中埔鄉為例,東邊的丘陵地在民國60年代之前大多栽植龍眼、樹薯、竹筍等作物,60年代後則是柳丁掛帥,後因黃龍病蔓延、古坑等地柳丁興起,70年代後檳榔樹取代了柳丁,面積突飛猛進,如今仍是全台檳榔種植面積最大的鄉鎮。

屏東的平原也是處處檳榔搖曳,以客家六堆地區為主。這裡的農家原本都是種稻,在民國60-70年代「稻田轉作計畫」下紛紛改種蓮霧等果樹,但到了70年代中期後卻又放棄蓮霧、轉作檳榔。學者分析,一是這些內陸鄉鎮的地質不若沿海土壤蘊含海水礦物質,可種出風味獨具的「黑珍珠」;二是這些內陸農家教育程度較高、對外交通也比較便利,有較多非農的就業機會,因此選擇省工粗放的檳榔,可增加額外收入而非完全賴以維生。

在生產端,隨著農村高齡化與人力外流,檳榔面積驟增,賺進滾滾綠金;在消費端,由大量勞工扛著台灣經濟起飛,檳榔再度成為勞動階級不可一日或缺的身心大補丸。民國80-90年代,檳榔產業如日中天,民國88年種植面積達到最高峰5萬6596公頃,產量17萬3907公噸。

傷身毀家、破壞水土,一夕成罪魁

在這個檳榔狂飆的年代,台灣比史上任何時期都更狂熱地依賴檳榔,嚴厲的批判也隨之而來。有學者專家發表「檳榔亡國論」:台大牙醫系教授韓良俊認為檳榔導致口腔癌罪證確鑿,指責數百萬的紅唇族放縱口慾、傷身毀家。台大森林系教授陳信雄亦指控檳榔是「水資源殺手」,是破壞山坡地水土保持的元兇。

行政院在1997年通過〈檳榔問題管理方案〉,以五年計畫全力整頓檳榔問題,各部會依其權責訂定目標。農委會負責保育水土資源、並兼顧山坡地農民之生計;國防部、內政部、財政部負責加強查緝檳榔走私進口、將檳榔業納入公司行號加強管理、並予課稅等等;衛生署及教育部負責降低國人嚼食檳榔比例、提升對檳榔危害的認知;環保署負責取締亂吐檳榔汁。

醫療公衛的科學正當性加上環境正義的大旗撻伐,檳榔的負面印象漸植人心。然而檳榔所象徵的藍領文化和草根意義,也在有意無意間同步被貶低。

檳榔不只是檳榔,還背負複雜的人文意涵,評價隨歷史更迭(攝影/蔡佳珊)

「三不」政策無濟於事,持平正視檳榔產業

檳榔是走下坡了,卻有如打不死的蟑螂,在暗處仍穩健前行。在政府宣稱不輔導、不鼓勵、不禁止的「三不」政策漠視下,即便從民國96年起啟動幾波檳榔廢園轉作方案,但面積下降得極為緩慢,十年下來只從5萬公頃降到4萬2千多公頃。而產值甚至還反彈走高,103年以來皆在百億之譜。

但另一方面,口腔癌是國人男性罹患的主要癌症中,發生和死亡情形增加最快者。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每年有近七千名新發生個案,高居癌症死亡率第五位。儘管今日嚼檳榔人數下降,但癌症病變是長年日積月累而來,現在的罹癌者承受的是過去二十年難以戒口的苦果。

在漫長的台灣史中,檳榔在各個年代與族群中扮演要角,蘊含豐厚的歷史文化價值。過去原是化解糾紛之物,如今自身卻成爭議焦點。與其一味漠視或打壓,不如徹底正視,揪出癥結所在,共思轉型之路。

上一篇文章

03 荖葉:走自己的路

留言 5

  1. MT says:
    4 年 前

    “佛教傳統亦重視檳榔,唐玄奘法師在印度留學時,每日所享供養中就包括檳榔二十顆。” 這個可能有誤, 佛教裡面允許供養的應該是 Chebulic Myrobalans ,不是我們這裡所說的檳榔。

  2. M says:
    4 年 前

    “佛教傳統亦重視檳榔,唐玄奘法師在印度留學時,每日所享供養中就包括檳榔二十顆。”這個有誤喔。
    應該是Terminalia chebula,並非檳榔。

    • 林小姐 says:
      1 年 前

      應該是檳榔沒有錯,在CBETA online (https://cbetaonline.dila.edu.tw/zh/) 中輸入「檳榔」可找到大藏經中有101卷紀錄此物 (https://tinyurl.com/2fjjzdms),繼續篩選「玄奘」相關,可得文中相關資訊 。

      篩選條件
      史傳部類
      T2125 南海寄歸內法傳
      T2052 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師行狀
      T2053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T2060 續高僧傳
      T2066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
      X1651 玄奘三藏師資傳叢書

  3. 阿劉 says:
    4 年 前

    您好,我是高雄市立中山高中教師劉素華,指導學生撰寫小論文,題目為「台灣地名DNA檳榔地名探究」,請問學生可以引用您本篇大作的資料與圖片嗎?,拜託您了,謝謝。

  4. 楊 says:
    3 年 前

    看完整篇專題 真的很好看

為什麼要關心檳榔?三分鐘看專題

閱讀專題導言

Part 01 政府怠惰,檳榔共業

政府怠惰,檳榔共業

01 蜂屍滿山谷

2019 年 7 月 8 日
政府怠惰,檳榔共業

02 用藥黑白來

2019 年 7 月 8 日
03 毒門秘方重金屬
政府怠惰,檳榔共業

03 毒門秘方重金屬

2019 年 7 月 18 日
政府怠惰,檳榔共業

04 黯然傳統紅白灰

2020 年 7 月 17 日
政府怠惰,檳榔共業

05 政府裝瞎三不管

2019 年 7 月 8 日
政府怠惰,檳榔共業

06 致癌殺手

2019 年 7 月 8 日
政府怠惰,檳榔共業

07 嚼檳者剖白

2019 年 7 月 29 日
政府怠惰,檳榔共業

08 毀山滅林的代罪羔羊

2019 年 7 月 8 日
政府怠惰,檳榔共業

09 浪子回頭

2019 年 7 月 10 日

Part 02 自成秩序的檳榔江湖

03 價格越管越亂
自成秩序的檳榔江湖

【自成秩序的檳榔江湖】 前言

2019 年 7 月 8 日
01 進口打亂江湖秩序
自成秩序的檳榔江湖

01 進口打亂江湖秩序

2019 年 12 月 6 日
02 產銷模範生的秘訣
自成秩序的檳榔江湖

02 產銷模範生的秘訣

2019 年 7 月 8 日
03 價格越管越亂
自成秩序的檳榔江湖

03 價格越管越亂

2019 年 7 月 8 日

Part 03 檳榔產業的未來

檳榔樹下種咖啡,剛好提供咖啡需要的半遮蔭環境,故無需砍除檳榔(攝影/蔡佳珊)
檳榔產業的未來

【檳榔產業的未來】前言

2019 年 7 月 8 日
邱銘松是屏東檳榔轉種可可的先驅(攝影/Foodbank)
檳榔產業的未來

01 轉身的可能─平原

2019 年 7 月 8 日
02 轉身的可能—山坡地
檳榔產業的未來

02 轉身的可能—山坡地

2019 年 7 月 17 日
載入更多

被遺忘的檳榔「白歷史」

2019 年 7 月 9 日

在台灣,沒有任何農作物像檳榔一樣,集千年恩怨情仇於一身。這小小果實既飽含能量又包藏危險,角色百變。它是人與神之間的信物、是江湖交陪必備禮數、是造就經濟起飛的綠鑽,...

揭開全台最大農藥漏洞 |檳榔共業三十年

本專題由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專案贊助經費,但完全不干預採訪寫作,確保新聞獨立性。

法律顧問:法瑪國際專利法律事務所

認識上下游

  • 認識我們
  • 聯絡我們
  • 贊助上下游新聞
  • 隱私權保護

內容頻道

  • 上下游新聞
  • 上下游市集
  • 上下游副刊
  • 食農搜查線 Podcast

© 2019-2024 上下游 News & Market

很抱歉,找不到任何文章,請試著用別的關鍵字搜尋看看,謝謝!
查看所有搜尋結果
  • 專題首頁
  • 專題前言
  • 政府怠惰,檳榔共業
    • 01 蜂屍滿山谷
    • 02 用藥黑白來
    • 03 毒門秘方重金屬
    • 04 黯然傳統紅白灰
    • 05 政府裝瞎三不管
    • 06 致癌殺手
    • 07 嚼檳者剖白
    • 08 毀山滅林的代罪羔羊
    • 09 浪子回頭
  • 自成秩序的檳榔江湖
    • 【自成秩序的檳榔江湖】 前言
    • 01 進口打亂江湖秩序
    • 02 產銷模範生的秘訣
    • 03 價格越管越亂
  • 檳榔產業的未來
    • 【檳榔產業的未來】前言
    • 01 轉身的可能─平原
    • 02 轉身的可能—山坡地
    • 03 荖葉:走自己的路
  • 被遺忘的檳榔「白歷史」
  • 上下游新聞
  • 上下游市集
  • 上下游副刊

© 2019-2024 上下游 News & 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