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完成於2016年暑假}
門面那個小樹樁的啟示
2013年的時候,校門口有一個長靈芝的小樹樁,被台灣護樹團體聯盟指出「這是中興大學的門面」;亦指出土壤硬實因而導致的真菌病害,是台灣常見的都市樹木問題。 國立中興大學學生會 NCHU Student Government當時以 〈樹是興大的生命〉一文指出,樹木生病的原因是「無法醫治」而被迫砍除;並指出興大作為農林起家、培育農林人才的學校,對樹木有深厚的感情。而同學及校友間廣泛的討論與爭執,也引起了主流媒體的報導。
門面事件經過這麼久了,結構性的問題卻還是在:到底要怎麼修剪?怎樣移植才是對的?有什麼樹木相關的管理事務需要被規範?
安檢大樓工程的斷頭事件只是必然
永豐食農安檢大樓的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據報導指出,工地緊鄰的10多棵樹木必須移植,卻在夏天生長季、根部養分不足的季節全部被砍頭處理等待移植。我們主觀的相信操作者絕非故意,也因此主張不應妄然究責。但是學校方面如何讓校園的樹木受到理想的保護、確立進步且具有標竿性的作法,就需要許多細節的規範與操作準則。
如果沒有這些規範,承包商級學校的技術人員也不知從何做起讓輿論滿意;但如果學校負起這個規範的責任並輔導,那就不會再有下一個因為施工或生病而無從究責的樹木事件了。
有憑有據的自律:制定校園法規
我們可以上面三個例子,舉出本辦法如何規範。
以門面事件為例,校方在設計、「移植植栽」時,必須注意土壤的硬實程度;在「定期的樣區危險度指數調查」時,可能可以及早發現問題;在修剪時也可以遵守「正確的修剪方法」,盡最大的可能避免真菌病感染;移除樹木以前,也必須遵守相關的「移除規範及報告」。
以斷頭事件為例,如果這一批十幾棵樹木需要移植,理當在春天結束以前完成斷根修剪作業。如果廠商按要求,在工程設計後就提出「校園工程植栽移植計畫」,並且於「適當的季節」進行「正確的移植處理」;那本次夏天的錯誤季節斷頭的狀況,就不會再發生了。
以維也納森林的工程事件為例,在設計規劃的初期,設計單位就應提交植栽影響的計畫;並且經由審核才可移植。如果有需要移植樹木或特殊處理,也可以尋本辦法要求廠商確實完成。
現在開始改變還來得及!
樸門設計中強調將問題正向的看作是資源,我們相信 #確立一個進步且偉大的校園樹木管理辦法 是可行的出路。面對單一廠商不良的移植操作,我們選擇#以更全面更完整的訴諸管理與法規問題,衝突向來是在所難免,但怎麼面對衝突與錯誤就是智慧。敝社邀請大家集思廣益、團結起來思考如何讓樹木的管理進步、一起監督樹木安全與落實樹木健康生長的環境。讓興大成為一個友善樹木、欣賞樹木、並且具有多種樹木知識可以對話交流的學術與校園空間
—————————————————-
*連署主題:訂定《 國立中興大學校園樹木管理辦法》,指導總務處之「校園景觀管理」中的樹木相關業務。
*連署方式:臉書帳號按下 #參加 活動!並 #邀請 朋友一起參加。更歡迎加入討論、投稿給我們發表您的意見及看法。
*連署後續:我們會擇期與相關領域教師、總務處或校務會議委員討論提案的內容與方式。
*連署訴求:本辦法之設立,能夠確保校園樹木之移植及修剪,受到合理、易於操作規範;確保樹木安全與樹木生長健康。並且可以避免樹木相關的爭議事件。
*包含章節: 通則定義、樹木狀態登記列冊、定期潛在危險性調查、樹種選擇、移植作業規範、修剪作業規範、移除作業規範、醫治作業規範、校園工程植栽移植計畫、操作人員管理與承包規範、樹木安全事件處理。
2013門面樹樁事件:https://goo.gl/U878LS
2014維也納景觀工程:http://nchunews.blogspot.tw/2014/10/blog-post.html
2016本月斷頭新聞:http://goo.gl/4mFWG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