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創,興大植物教學醫院正式開診!農藝植醫等40名專家現場及遠端問診

「你鏡頭再拉近一點,你看這葉片,你的果樹已經變弱了,要補微量元素、補鉀,要注意喔,氮磷鉀就施在土壤上,不要打到樹。」披著醫師袍的中興大學植物教學醫院植物醫師張朝芳坐在診療間內,對著電腦視訊鏡頭另一端的釋迦農民比劃著,找到病因、對症下藥,「這樣喔,那我知道了。」釋迦農民得到挽救弱化果樹的解方。

上述情景是今(10)正式揭幕的中興大學植物教學醫院問診實景。「中興大學是全國首創、第一個成立的教學醫院,相信對未來農業會有很大翻轉。」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表示,《植物醫師法》專法正準備於下個月再度闖關行政院,農委會協助中興大學建制全台首間植物醫院,盼能在立法過程同時,實際操作植物醫院、以完備後續診斷醫療相關制度。

攝影/賴郁薇

中興大學植物教學醫院40人診療團隊

目前中興大學植物教學醫院整合農藝、園藝、土壤與環境、植病、昆蟲、植醫等專業科系師資,組成四十人左右的診療團隊;再配合中興大學植物醫學暨安全農業碩士學位學程課程,由學程學生擔任實習植物醫師,每年預計可納入約三十名實習植物醫師。

而現植物醫院可分為「病蟲害草科」,以及診斷土壤、栽培管理方式的「生理障礙科」兩科別;興大植物診療團隊將能在院內五間診療室中進行現場、遠距視訊看診。

但農民要如何掛號、預約診療?按目前模式操作,農民得先以電話、email、網路掛號,以便預約視訊看診、到場看診。經填寫基本資料後,植物醫院會依據農地位置、作物別給予農民專屬編號,而後即可進行診療。再看後續植物醫師可直接診斷病因,還是需進一步檢驗、或至現場診斷,農民可再行批價、繳費,初診診療流程就完成。而後農民再拿處方籤至農藥行買藥。(視訊看診系統操作流程見文末附錄)

YouTube video

診療費怎麼算:目前義診,未來可能酌收100元

然而,談到批價、繳費,就回到農民最關切的焦點:「診療費怎麼算?」目前興大植物醫院仍處於「義診」階段;至於未來收費方式將如何訂定?興大植物教學醫院院長楊秋忠表示,仍在討論中,現僅能透露,若農民單純掛號、現場診斷,將酌收100元診療費;而若病情需要進一步現場診療、或是儀器檢驗,批價可能會再調整,「但農民很辛苦,收費一定會從農民考量。」楊強調。

協助農民,也能提供教學實習場域

現中興大學植物教學醫院已正式上線,但對於嶄新的植物診療間,農民接受度如何?「這診療間我是第一次進來啦,但興大,我已經來了兩年了。」目前在台中大肚種植無花果的謝姓農民笑道,他不只來中興大學上「農民講堂」,也習慣性與興大老師互動,「農民真的要學習、進步,不然損失真的太大。」向興大農業專業老師尋求協助,已成謝姓農民的習慣。

「其實我們一直有在服務農民,只是現在服務空間從研究室拉到植物醫院。」幫謝姓農民無花果樹枝條進行診療的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教授唐立正在一旁補充道;而他看診桌上的電腦螢幕還投影出一旁顯微鏡下、爬滿成堆蚜蟲的葉片。

「這樣投影,實習植物醫師也才看得清楚。」唐立正表示,畢竟正如防檢局局長馮海東所言,試辦植物診療機構、興大植物教學醫院是為了提供教學、實習場域,「學校要教導後進、讓他有更多實習機會。」以利後續植物醫師人才培養。

無花果農民問診(攝影/賴郁薇)

楊秋忠肩負「中興大學植物教學醫院」首任院長

楊秋忠也表示,現對於「植物醫師在哪裡?」一疑問,外界仍有諸多疑惑,「但學校老師、農業專家就是我們剛開始植物醫生的老師。」透過大量看診資料累積成大數據,甚至看診情況都能有經驗分享,待後續植物醫師考照制度上路、實習植物醫師便能接軌,「如果未來有越來越多(植物醫師),到處又有醫院、有診所,未來就能以團隊方式去協助(地方農民)。」

楊秋忠既為興大首位以農業成就獲選為中研院院士,現又肩負「中興大學植物教學醫院首任院長」一職,楊表示,《植物醫師法》正值立法程序中,盼未來興大植物醫院能肩負示範醫院角色,協助加速推動植物醫師制度。

榮譽院士楊秋忠(攝影/賴郁薇)

【BOX:視訊看診系統操作流程】

・iOS版手機/平板:
下載APP: Cisco Meeting
任一瀏覽器輸入網址
join.nchu.edu.tw
輸入9碼呼叫號碼,將自動開啟“Cisco Meeting APP ”
輸入您的姓名及看診密碼
馬上視訊看診
* 呼叫號碼及看診密碼約診後提供
* 支援前/後鏡頭翻轉

・Android版手機/平板
開啟Google Chrome瀏覽器
輸入網址:join.nchu.edu.tw
輸入9碼呼叫號碼
輸入您的姓名及看診密碼
馬上視訊看診
* 呼叫號碼及看診密碼約診後提供
* 僅支援前鏡頭

延伸閱讀:

《植物醫師法》再闖關,廣納農院學生培育植醫,高風險用藥僅能透過開立處方拿藥

為何化肥用越多土壤越瘦?中研院士楊秋忠這麼說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