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2018年比亞外-枇杷

比亞外Piyaway,位於桃園復興鄉大漢溪上游的泰雅族小部落。

比亞外Piyaway

比亞外部落已有200年歷史,只有十餘戶、人口不足百人,依循祖靈Gaga的指引與自然共存,團結自立,自給自足,以農事維生,隨著四季的交替耕種不同的作物,小小的部落生產著枇杷、水蜜桃、甜柿、甜蜜李…等美好作物。

三月底,四月初正是枇杷產季,那多汁鮮甜的口感大概只有品嘗過的才能深刻明白。但是如何種出像這樣濃郁果香富有層次感的枇杷呢?

因為部落的種植方式是順應自然、是草生栽種、是友善農耕也是懶人農法。一塊小小的田區穿插種著枇杷樹、桃子樹、橘子樹、甜柿樹、香蕉樹…樹下又種著各式蔬菜是芋頭、蔥、薑、山芹菜、小葉菜等。

多樣性種植

種植方的多樣性也造就了土壤的多樣性,為何會有這樣的種植方式呢?其實枇杷、水蜜桃及甜柿是大宗,其餘皆是零星種植。(因為山區採買不便,想吃就自己種。成了園區特殊的多樣性)
所以走進園區,用手挖一把土,先聞氣味淡淡的土團味,這通常是環境微生物在溫暖潮濕的土壤滋長,經由雨水澆灌下小小的孢子飄上空中此刻的氣味就更明顯了。再用力輕捏感受土壤的土團結構,好的土壤由大大小小土團構成,排水及透氣度都將利於作物的生長。

部落也屬於草生栽種,只要有土地的地方不是栽種作物就是長滿雜草,待一定高度就會修剪至腳踝的高度,不全部除去也不宜過高,這稱之為弱化雜草,若任其蔓延就會搶了作物的養分,留下雜草根系可讓它四面八方的延伸故也可以鬆軟堅硬的土地變鬆軟。而在雜草開花前除去,將可以讓它蘊釀成為更高的肥份來源。

而為了能節省成本,使用在地的微生物進行液態肥製作:走入原始林中採集”表土”中的微生物,加入水、糖、米糠進行養菌工程,再到市集收集魚販的廢棄物如魚頭、骨、內臟等(或使用淘汰或賣相不佳的蔬果,但生病的蔬果是不能使用的喔!)。進行有機質的分解以獲取:氮磷鉀肥的來源之一。

細心呵護著這片土地及作物,除了依循節氣採收季節蔬果外,更明白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就來不及了。農業是一份辛苦卻又照顧著你我的行業。

四月天開始熟了滿山的枇杷,除了細心照顧外,熟成的產出每一個動作都影響著今年的收成,包括您的支持!
與您分享我們栽種的成果

比亞外農產品的三大堅持:

1. 堅持不使用農藥
2. 堅持不使用化學肥料
3. 堅持”在欉黃”採收,讓消費者吃到最甜的果實
想品嘗看看我們用心栽種的枇杷
訂購點選: http://www.taiwanorigin.com.tw/product.php?pid=61
訂購點選: https://goo.gl/forms/H8hJTaDEXB4hr5D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