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谷青農呂俊緯回鄉,一場血淚斑斑的父子大戰+自種自售奮鬥史

青農回鄉,一點都不浪漫。這不是放棄百萬年薪科技新貴回歸田園的夢幻故事,而是血淚斑斑的父子大戰加自種自售奮鬥史。

台中東勢的茂谷柑果農呂俊緯,本來是俊帥白淨、坐辦公室的台塑工程師,卻逆著父意回家務農,外表變得黑黑胖胖髒髒不說,還時常因栽培理念不同與父親發生激烈爭執。今年茂谷柑盛產價跌,他還要面對八千斤橘子的庫存壓力,眼看著死線就快要到了……

唸碩士領高薪卻回家務農,氣炸父親

緣著大安溪南岸行到台中東勢的明正里,這裡是茂谷柑的搖籃,也是全台最大的茂谷柑生產專區。大約三十年前,這個扁圓紅潤的柑橘品種在此試種成功,隨後枝繁葉茂,為這偏僻山村帶來可觀的收益。

「水梨、葡萄都被砍掉了,九成都改種茂谷柑,」現年三十四歲的呂俊緯,幾乎就是跟著茂谷柑果樹一起長大的,從小寒暑假都要幫忙家中農活,「本來覺得死都不要回來務農。」

從小認為只有念書才能改變命運,一路依照著父母親的期望,讀到成大土木研究所,進入大企業台塑工作,在台北精華地段上班,雙親深以這個么兒為榮。所以當他四年前決定要回家務農,爸爸氣壞了!

改變果樹,也挑戰自己的人生

「我本來是爸爸心頭寶,他覺得農業是外面混不下去才回來做的行業,我又不是這樣,所以他更生氣。」呂俊緯苦笑著說明自己想回來的理由,是因為父母年紀漸老,他常趁周休二日回家幫忙農務,或是一邊工作一邊幫家裡做水果宅配,兩頭忙卻越賣越不踏實,「我都會跟客人說自己種的比較安心,但是,是怎麼安心?我一丁點都不知道。」

爸爸是一般的慣行農民,經年累月的化學農藥、肥料和除草劑使用下來,果園活力日漸消失。站在自家一棵衰敗瀕死的果樹前,呂俊緯當下難過不已,「我有沒有力量去改變這個環境?同時也挑戰自己,過不一樣的人生?」

茂谷柑果農呂俊緯(攝影/蔡佳珊)

變黑變胖掉頭髮,也要豁出去下田

考慮是否要回鄉,呂俊緯的心裡很是掙扎,理由竟是「第一個會曬黑,第二個戴帽子很悶熱,會掉頭髮。」他承認自己是很愛漂亮的人,在城市這幾年早已練就省錢卻仍打扮得很潮的功夫。

不過現在他都豁出去了,每天從早忙到晚累得像狗,割草、施肥、噴藥全都自己來,不只忙著種還要忙著賣。為了回鄉「創業」的理想,證明給爸爸看都來不及,哪還有閒功夫在意美醜?

在都市幾年,呂俊緯外表變成愛漂亮的型男,但其實仍流著務實農夫血液,受到內心召喚回鄉(圖片提供/呂俊緯)

除草父子吵翻天,咬牙證明自己能吃苦

就跟許多青農一樣,呂俊緯也是抱持著友善栽培的心態,希望走出與長輩不同的路。最初面臨的第一關,就是除草。兒子想要草生栽培,跟父親說不要除草劑,全部都我來除草,但是雜草春風吹又生,父親覺得兒子不切實際又不耐操,兒子卻咬牙要證明自己能夠吃苦……

理念不合,呂俊緯決定自己獨立管理,爸爸索性把一甲地丟給他。來到果園中,草長及膝,「二十天前才割的,又該割了。」他開心介紹園中的多元草相,還冒出了可以吃的龍葵、野莧、川七等野菜,這景象鐵定不被長輩認同。但土壤確實從乾硬變得蓬鬆黑沃,果樹也越來越健康。

回鄉務農的呂俊緯,四年耕耘,果園生機蓬勃(攝影/蔡佳珊)

農藥減半不是夢,菜鳥農夫做到了

挺過除草這關,還有更困難的「農藥減量」橫在眼前。但老人家過去多聽農藥行建議,年輕人卻認為施藥應該精準科學,並綜合其他非化學農藥的防治策略。

「但是沒有研究數據告訴我們,到底該噴多少,該怎麼減量,都要自己去試,測試果樹能承受的極限。」呂俊緯並非農科出身,一切知識得從頭學起。爸爸又不想教他,只好自己勤快讀書、到處請益,頻繁請教中興大學和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的老師和務農前輩,再將所學在果樹上實驗。

茂谷柑皮薄嬌貴,病蟲害是柑橘類當中最多的。一般平均二十幾天就噴一次藥,呂俊緯發現爸爸其實也不愛噴藥,大約一個月才噴一次藥,他自己則嘗試拉長到35-45天。並且刪減掉作用機制相同的藥劑,輪替用藥以免產生抗藥性。

農藥的噴嘴也要講究,他發現細緻的噴嘴配合適當的壓力,節省的藥量可達1/3到一半以上。老一輩噴藥常常要噴到滴水,才覺得足夠,其實只需均勻分布在果實和葉片上即可。

每年三到四月,茂谷柑必須先清園,接著是一個月的花期。這段期間一般要噴四到五次的藥,呂俊緯減到兩次,並使用警戒費洛蒙防治薊馬,雖然戰戰兢兢,但還是勇於嘗試並密切觀察記錄,結果發現狀況還算穩定。

接著還有一個大敵是東方果實蠅。他祭出各種防治招數:黃色黏板、含毒甲基丁香油、酵素球,誘殺效果也相當不錯。目前比較頭痛的是蒂腐病,還找不到非化學農藥的方法來處理。

兩年操作下來,呂俊緯統計自己一甲地的農藥錢大約是15-17萬,比一般慣行農法節省一半以上。送檢農藥殘留,檢驗結果也遠低於容許量。而產量也仍維持在一定水準,一甲地產出五、六萬台斤,只是部分果實的外觀無法光滑無瑕。

顧好果樹土壤種出來,銷售又遇大考驗

「草生栽培、農藥減量、友善農法,這個大家都講爛了,很多人說故事的能力很強,可是真的有做到嗎?」呂俊緯當初也懷著浪漫理想,回家前也做了許多功課,但是一做下去才發現沒那麼簡單,「需要長年累月的監測和實作,才能看到效果。」

四年下來,果實更安全,果樹也回春,原本稀疏黃化的葉片,再度茂密青翠。可是呂爸爸還是皺著眉搖搖頭,「他花太多錢了,而且他的果實比較酸。」

原來雖然省了農藥錢,但是為了改善果樹體質和土壤狀況,呂俊緯仍然花了不少費用在自製液肥、有機質肥料和微生物製劑等資材上。嚴重困擾果樹的根腐病和線蟲,終於在土壤pH值改變與有益微生物植入後,獲得良好控制。為了保護土壤,他在肥培管理上不敢多用化肥催甜。

土壤變得肥沃蓬鬆(攝影/蔡佳珊)

克服田間難題為他帶來滿足成就感,做農做出興趣來,但繼之而來的銷售又是一大考驗。過去工程師的訓練,讓呂俊緯要求自己回歸技術本位,先把種植這件事情做好,但如此一來就無暇打廣告、搞行銷,連粉絲頁都沒成立,只靠原本就支持的親友客群,其餘仍仰賴盤商收購。

今年對於茂谷柑來說更是嚴峻的一年。已經四月中了,東勢明正里的果農家中都還堆著沒賣完的橘子。呂俊緯表示,頂多只能放到端午節,接下來夏天水果紛紛出籠,剩下的橘子只好報銷了。

青農回流,茂谷卻過顛峰期

「過去年產量若有十萬斤的果農,年收入三、四百萬不成問題,」前幾年有外銷的時候,盤商收購價一斤都是五、六十塊起跳,豐厚獲利吸引了青農回鄉,村子裡就有好幾位。「回來之後,才發現開始走下坡了。」

茂谷柑栽培面積逐年遞增,從南到北都有人種,民國105年已達1655公頃,十年內面積幾乎翻了一倍。先前價格好,是因為有外銷加持,但是這兩年中國的政治性訂單大減,茂谷柑的榮景竟瞬間黯淡。

去年因颱風欠收,供過於求的問題還沒浮現,今年豐收,盤商收購價立刻對半砍。較小顆的,一台斤才十幾塊。

青農劉其忠也是回家跟著爸爸種茂谷,是呂俊緯經常討論的夥伴。為了替盛產橘子找出路,他拜訪了多家飲料冰品店,結果都碰壁,不然就是嫌橘子太甜,希望酸一點的。過去茂谷柑很少滯銷,沒有後端加工的需求,現在一時半刻也難以發展。

呂俊緯和劉其忠都認為,政府鼓勵青農回鄉,補助溫室、農機具等等是很好,可是卻沒想到後續的加工和行銷。譬如一旦大家都蓋溫室,種出一大堆蔬菜,接下來產銷失衡,就是惡夢的開始。

種植是技術,銷售是專業,既要種又要賣,讓青農焦頭爛額。於是有人專注在種,卻疏忽開拓銷售管道;有人專注在賣,卻無法扎實於農事。

劉聰昇與劉其忠父子,茂谷柑種植銷售一把罩(攝影/蔡佳珊)

前輩按讚,全村都在看

這些辛苦,前輩農民都經歷過。劉其忠的父親劉聰昇,是當地大農戶,種植四甲多地。面對茂谷柑的起落,他看得很開,「以前我們也種過桃子、水梨、葡萄,真的不行,再種別的就好了。」盛產的壓力,也被他說的雲淡風輕,他長年努力經營多元銷售管道,拍賣、行口、宅配、營養午餐廠商等等,可以貨暢其流。

劉聰昇看似一派輕鬆,卻特別強調,「但是你要很認真,我幾乎天天都在看書。」面對氣候暖化,病蟲害增多,茂谷柑越來越難顧,就算是資深農民也得用功。

對於晚輩呂俊緯,劉聰昇稱讚,「他不錯,很認真!」呂俊緯也自知,全村子都在看他這個「讀到碩士回來的」表現,每天早出晚歸,田間工作絲毫不敢偷懶,就怕被鄰人說話。

四年歷練成真農夫,最深期待能過父親這一關

「我不怕吃苦,只怕我沒有實力做到承諾。」呂俊緯秉持著「真誠」信念,做幾分事講幾分話,這都是自幼爸爸教導的。他還暗暗期待自己成為家鄉的標竿,做到永續農業的目標,結合學界輔導產業界,大幅降低農藥使用量,把健康土地留給下一代,包括他剛出生不久的小孩。

埋頭苦幹四年,從白面書生變成腳踏實地的黑壯農夫,栽種出對自己負責的水果,還被認真的前輩按讚了,不過呂俊緯心中最深的盼望,仍然是家人的支持。「種出來了,但你賣得掉嗎?」只有把橘子賣完,才可能過得了父親這一關。

呂俊緯違逆父意回鄉種植茂谷柑,達成農藥減半和量產,卻逢銷售難題(圖片提供/呂俊緯)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