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田友善農作」提供)

恢復水田精彩生態,楊儒門契作友善水稻,農友:赤腳踩土更自在

曾為農業大聲疾呼的白米炸彈客楊儒門,自2015年開始在新北市金山、萬里一帶推廣友善契作,成立「彩田友善農作有限公司」。三年來持續輔導當地小農不施農藥、除草劑、化學肥料,透過契作收購方式,不僅慢慢恢復當地生態,也讓農民收益增加。

為何開始在當地推廣友善契作?「想聽實話?我來潛水的。」你以為他在開玩笑,但楊儒門是講真的,還很認真抱怨,「今年太忙,到現在都五月了,還沒潛水,心情不是很舒適,每次來經過海邊,就光看海,水都沒碰到。」

「大家都講為了夢想、為了讓社會變更好,起心動念往前走,這種話太虛偽,我說不出來。」楊儒門直來直往,一開始單純來金山潛水,「時間久了,自家員工覺得都來潛水沒做事、不工作,一直被講話。」後來有次經過看到一片水稻田很美,又加上其他人一直說閒話,「想說不然問問看好了,看有沒有人想跟我友善契作,當時只是想如果不用農藥、化肥,那片田應該會很漂亮。」

楊儒門與彩田友善米(攝影/劉怡馨)
讓楊儒門起心動念的金山水田(圖片提供/彩田友善農作)

彩田,恢復水田精彩的生態

想歸想,事情總要有個起頭,而這之中重要的牽線人、金山文史工作者郭慶霖就不可或缺。「我們開始去想是不是可以來做些什麼事情。」郭慶霖說道,台灣農民早期沒錢,根本不會去買農藥、肥料,而許多人對這塊土地的深厚感情,其實都來自很美的山林、溪流、水圳,還有水稻田裡的各種生物。「現在小孩完全不知道以前農村是什麼樣子,於是楊儒門有了想法,要讓這地方變成無毒、友善。」

初期就楊儒門、郭慶霖兩人在當地推動友善契作,後來越來越多人加入,包括導演柯一正、導演吳念真等人,一個拉一個,團隊開始慢慢茁壯,柯一正更將其命名為「彩田」,以「恢復以前水田裡精采的生態」為寓意。

郭慶霖(右)與當地農友(圖片提供/彩田友善農作)

老農一口答應 第一年兩名農友,面積共一甲一

而那塊讓楊儒門動心的田,成了彩田友善契作的第一塊田,老農簡百祿一口答應加入。「他除草劑噴很重,我本來想,問他一定會被打槍,那我就可以繼續潛水,至少努力過但沒成功。」沒想到問了之後,他卻一口答應,楊儒門自己也感到詫異。

第一個這麼順利,那第二個也該碰到鐵板了吧?「咦,問第二個也馬上答應,我就想不要再問了,再問下去我也沒能力做。」楊儒門就在完全出乎意料的狀況下,開始第一年友善契作,兩名農友,面積總共一甲一,契作收購價32塊。

那如何說服農民不用除草劑?「不用太過幻想。」楊儒門表示,農友就自己去買割草機割草,加上金山海風大,本來就不太噴農藥,「我來金山還是繼續去潛水,有空就去跟農友聊天。」

農民除草(圖片提供/彩田友善農作)

農友:赤腳踩土更自由自在

真的這麼簡單?七十六歲的簡百祿是第一個加入契作的農民,「以前交給農會,一公斤才收26塊,每年都賠錢,還不加自己的工錢,經過田地,越想越怨嘆。」後來楊儒門跟郭慶霖來,想要合作友善契作,不用農藥、除草劑、化肥,「本來就心想如果有外面糧商來收,價格會比較好,於是就跟他們合作,這樣算下來,跟過去比,一年多個五、六萬收入。」

不過,放棄使用除草劑,面對雜草蔓生的稻田又該如何是好?「不能用除草劑真的很麻煩,只能人工除草,還有一堆雜工,楊儒門一開始還答應要幫忙,到現在都沒來,被他騙去,根本是詐騙集團。」罵歸罵,簡百祿還是認同這樣的友善耕作方式,「之前用除草劑時,我自己都覺得快中毒。」以前下田必穿雨鞋,現在倒是一雙赤腳踩在土上,更自由自在。

(圖片提供/彩田友善農作)

契作面積增長 壓力增大、被拒絕次數增多

第一年貌似順利的撐過去,於是第二年團隊開始考慮要擴大面積。楊儒門回想,當初開農友會議,問農友要不要參加契作,開會過程反對意見多,大家覺得不噴藥不行,自己心想那這次應該不會成,沒想到最後簽約時有15個農民、13甲地,「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做啊,不然怎麼辦?」

隨著契作面積增加,壓力也逐漸增大,「很多人說要協助銷售、幫忙,大家都嘴巴會講而已。」那時候許書訓老師跟師娘說要出二十萬請農友吃飯,「我想說這跟唱歌一樣,不可能是真的,結果有天他就真的叫我去拿錢。」於是二十萬成了割稻晚會及辦桌費用,加上各界陸續幫忙,壓力雖大,卻也慢慢穩住契作模式。

時序來到第三年,友善契作成長到38位農友、27甲土地。看似穩定成長,但還是時常被拒絕,「打槍次數非常高,十個人裡面六個都打槍。」楊儒門一群人浩浩蕩蕩去拜訪農民,「常遇到他們說不在家,但明明電視都還開著、車子都在,是真的有點受到衝擊了。」

拜訪農友的過程(圖片提供/彩田友善農作)

最困難的是溝通 用時間去換信任

「最困難的就是溝通。」郭慶霖直指,大家第一個反應都是「不噴藥怎麼除草?」只能不斷說服他們。對於願意加入契作的農民,郭慶霖認為一方面是「農民對楊儒門過去為農業付出的尊敬」;另一方面則是農民從小在地方長大也都知道,以前根本沒在用農藥、肥料,也看見生態的改變;再加上農民在社會上越來越沒地位,「他們有點失去做農民的尊嚴跟自信。」

但在推廣友善契作的過程,農民慢慢找到尊嚴跟自信,而其他農民看到也會跟著加入,「要讓大家知道友善耕作的價值跟意義,而不單只是利益問題。」

「一定還是有人不給你機會,短期內不會加入,要怎麼說服大家加入?這需要時間。」楊儒門一個禮拜來金山兩至三天,每次來就是到處跟農民聊天,「農友常看到你,時間久了就會相信你。」

農友參與友善彩田契作說明會(圖片提供/彩田友善農作)

楊儒門:其實大家都想讓家鄉更好

「我不相信很偉大的夢想,聽起來很喇叭,我又不是聖人,不會有這麼偉大的夢想。」導演柯一正、吳念真都說要一起讓金山、萬里變更美、變有機友善聚落,是你,你信嗎?「我不信,但大家都信了。」

為何大家都信了?「大家是信任農友、信任太多人的努力。」收起玩世不恭的笑,楊儒門正色道,「其實大家都想讓家鄉更好,所以只要有人願意跳出來努力,他們就願意相信。」

彩田友善契作經營第三年,越來越多人加入,這件事好像就可以成真。楊儒門觀察,現在噴除草劑的農民越來越少,田埂枯黃景色也越來越少。郭慶霖也說,現在晚上在稻田邊靜靜待著,就會聽到很多蟲聲,水稻田的生物也慢慢出現,雖然還沒像以前這麼豐富,但有漸漸恢復。

友善生態的稻田讓媽媽也能背著小孩參與農作(圖片提供/「彩田友善農作」)

打造金山、萬里、石門友善聚落

從長遠目標來看,楊儒門希望能讓金山、萬里、石門四十公頃的水稻田,都成為友善耕作;再來則是讓其他作物也能轉成友善農法,「但要農友立刻不用藥不可能,任何事情都要時間,只能一段一段慢慢來。」

而郭慶霖也指出,現在其實也很有壓力,「有點衝得太快,農民加入速度太快,後面行銷是個問題。」目前主要透過朋友幫忙推銷、市集、網路等,但從長遠來看還是很擔心。楊儒門也同樣認為,銷售推廣是個難題,要花時間,希望未來銷售通路能變成「三、三、四」,三成企業、三成舊有客戶、四成餐廳,這樣才是穩定銷售模式。

另外,彩田友善契作,除了恢復當地生態、提高農民收益,也投入資源回饋當地。郭慶霖解釋,像是免費提供彩田米給金山地區的老人共餐、低收入戶,也免費提供給中角國小營養午餐使用,「提供給學校部分,還會慢慢擴大,現在先提供比較需要、資源不足的學校。」

(圖片提供/「彩田友善農作」)

延伸閱讀:

楊儒門專訪》這世界大家都在唱歌。顧好腹肚,才有辦法顧社會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