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太多也煩惱!密度過高影響墾丁農作森林,學者建議控制生育

台灣梅花鹿復育見效,數量回升至1,500頭,但如今卻傳出鹿群密度過高,其覓食和踩踏行為皆嚴重影響墾丁農作物和森林生長。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會對梅花鹿進行生育控制;學者也建議以生育計畫和架設圍籬或電網等多元方式,多管齊下防治梅花鹿繼續破壞珍貴的生態系。

梅花鹿數量多,是否可能發展如日本奈良賞鹿行程?近年推動生態旅遊、復育梅花鹿的墾丁社頂社區總幹事蔡正榮表示,社頂賞鹿只侷限在保育園內,才不會過度影響梅花鹿的生活方式,與日本奈良希望推動遊客與鹿群親近、可供餵食的訴求不一樣。

台灣梅花鹿復育見效,數量回升至1,500頭(照片來源/墾管處)

梅花鹿數量上升,密度過高影響環境

台灣梅花鹿是台灣的特有亞種,曾一度瀕臨絕種,政府自70年代展開復育計畫,於83年起在恆春半島進行野放,估計目前梅花鹿族群數量已達1,500頭。除了台北市立動物園和離島外,就屬墾丁國家公園的梅花鹿數量最多。

隨著梅花鹿數量上升,且多集中在恆春熱帶植物園和鄰近天然林區域,已形成單位面積內鹿群密度過高,造成嚴重農損及森林地被層消失等問題。

林業試驗所恆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葉定宏表示,許多樹苗(例如榕屬、先驅樹種、構樹)遭梅花鹿取食,其植株數量已逐漸在減少,而不受梅花鹿喜愛取食的樹種(如紅柴、土楠、大葉楠和樹杞),也可能在梅花鹿繁殖期間,被鹿角摩擦而嚴重磨損致死。

葉指出,梅花鹿原本的食物小樹苗正逐年減少,未來若食源短缺,梅花鹿則可能直接啃咬樹皮、使較大的樹木也遭殃。他強調不可忽視梅花鹿造成的生態破壞,應即早採取方法控制鹿群數量,避免造成恆春地區的森林生態危機。

梅花鹿以後肢站立取食高處的葉片較為費力,但是遇到可口的食物或是其它容易取食的葉片不足時,仍會採用費力的方式取食(照片來源/林試所)
小樹被梅花鹿選為磨角的目標後,往往是整圈樹幹遭到環狀剝皮而死亡(圖片提供/林試所)

墾管處:展開生育控制計畫,減少破壞

對此,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研究課技佐王弘毅表示,梅花鹿確實已對當地的農作物形成危害。目前除了架設圍網保護作物外,從去年起已展開梅花鹿的生育控制計畫。

王弘毅解釋,生育控制可分為物理和化學兩種方法,物理性質指的是直接進行結紮,但會讓梅花鹿有大面積傷口、增加野外生存的困難;因此採用化學藥劑的方式,對梅花鹿注射短效型避孕疫苗。

而對於控制梅花鹿數量是否衝擊墾丁觀光業,王認為沒有影響,他表示眼下重要的是如何將梅花鹿所造成的生態影響降至最低。

東華環境學院院長裴家騏:梅花鹿於沿海港口區密度過高

東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裴家騏長期接受政府委託調查梅花鹿數量,根據去年最新估算報告,他推測國內梅花鹿數量介於1,200-1,500頭之間,「不算脫離滅絕險境,但更大問題是牠區域性的密度太高了。」指出梅花鹿多集中在沿海港口區。

裴家騏也表示,梅花鹿除了大量啃食黑豆和火龍果、影響恆春半島重要的經濟作物外,對當地「高位珊瑚礁」的破壞問題更不容忽視。他強調,墾丁擁有台灣唯一的天然「高位珊瑚礁」生態系統,政府長期保存這些珍貴礁石,如今卻遭鹿群踩踏和啃咬,生態樣貌已逐漸改變。

具體的因應方法為何?裴家騏提出兩大方法,一為圍籬的設置,建議農民可選用菱形網或電網,能有效保護農作物。他也呼籲政府應在「高位珊瑚礁」周遭架設圍籬、防止裡頭生態再遭破壞,待十多年後、生態恢復健康了,再移除圍籬。

不過裴提醒,使用電網時要選擇合格的電網,「很多民眾聽到電網會嚇一跳,但其實真正(合格)的電網是低電流的、只會讓動物碰到時痛一下,不會死亡。」斐指出民間慣用的電網多為自己設計、屬於高電流,使用不當常造成山豬、貓狗甚至人員的誤觸死亡。

二為生育控制,透過可逆的、短效性的方式,例如施打避孕藥,讓物種數量在二至三年中得到有效控制。不過裴家騏強調,防治動物的方法不是單一的、需要有多元配套並行。

對於是否開放梅花鹿狩獵,他表示,「所有危害防制的實踐,都應聚集所有權益關係人的共識,不要選擇社會共識性低的方法去做。」他認為大眾對狩獵較為陌生、國內也缺乏完整配套,不應貿然開放。

架設圍網保護農作物(照片來源/墾管處)

社頂部落:今年太熱,梅花鹿至平地覓食

靠近山區的屏東社頂部落是重要的梅花鹿復育地,社頂部落總幹事蔡正榮表示,五、六年前數量達到高峰,全台估計有近2000頭鹿,而近兩、三年則稍稍減少,他推斷是人為獵捕、野狗太多以及天氣太熱,影響繁殖情形所致。

針對梅花鹿造成的農損問題,蔡正榮強調,今年氣候格外炎熱、山上植被生長不易,才導致梅花鹿需要到平地覓食,例如沿海港口的農作物種植區,並非是整體鹿群數量已過多。不過他也建議可以用節育方式,對特定區域內的鹿群數量進行控制。

是否仿效奈良賞鹿?社區、學者不看好

儘管梅花鹿復育見效,國人似乎普遍偏愛至日本奈良看鹿。對此,蔡正榮認為,國內外的鹿觀光發展方向不一樣,社頂推動觀光一向以「崇尚自然」為原則,帶領遊客觀賞梅花鹿也只侷限在保育園內。他強調,如此才不會過度影響梅花鹿的生活方式、也才能保有牠們的野性與本能。這與日本奈良希望推動遊客與鹿群親近、可供餵食的訴求不一樣。

而裴家騏則認為,台灣民眾較喜歡表演性質的動物展示方式,例如在動物園的觀賞行程,而較不喜歡在野外與鹿群的互動,「你看綠島早就推動梅花鹿觀光了阿,也沒有發展成像日本奈良一樣。」但裴強調,這沒有優劣之分,只是建議政府和當地應針對風土民情設計觀光發展的方向。

屏東社頂部落是重要的梅花鹿復育地(照片來源/社頂部落)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