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透南風。旬味》葉皿-老人家的自然智慧

像是探望親切的姊姊一般, 走過彎彎山路來到南臺灣中央山脈最深處的村子之一-高雄茂林的多納部落,請位在部落入口處的瑪姿餐廳老闆娘江魯金雲分享原住民料理中以葉子來盛裝食物的使用。

金雲姐是從茂林部落嫁到多納部落的魯凱族人,餐廳當天菜色都是一大早和先生上山採集當令美味的無菜單料理,同時又以石板堆疊現烤山豬肉、香腸,及高掛招牌蒸著熱騰騰吉拿富、小米粽、黑米粽,挑逗旅人的味蕾與遊興。

我們請金雲姐從準備葉片開始,分享吉拿富的作法,吉拿富的傳統作法需要「假酸漿」與「月桃梗」兩種植物。只見她輕鬆地拿起一把剪刀,帶我們過馬路到對街路旁找到一株「假酸漿」,快速地剪下好幾片葉子,「不是隨便剪都可以喔, 要挑第二層的, 葉片已經夠大,也還夠嫩」, 因為假酸漿是要吃到嘴裡的, 要嫩才好吃。然後我們再次過馬路去剪「牧草」, 牧草是作為月桃梗的替代品, 因現今月桃不易取得, 這替代方法是金雲姐的婆婆傳授給她的。

回到餐廳將兩種葉片以清水清洗並稍作整理後, 金雲姐便熟練地包起「吉拿富」,取假酸漿葉三片排成十字架的形狀, 放入以馬告、鹽巴、芋頭粉醃漬的五花肉後捲起, 剪掉突出的葉柄,再以牧草( 昔用月桃梗) 縱向裹圈加固,最後以棉繩( 昔用月桃梗裁細絲為繩)以百步蛇圖騰綁法固定,便可以下鍋蒸了。吃的時候連同假酸漿葉一起品嚐,口感鹹香鹹香地,甚是好吃。

以前老人家上山採月桃是整株砍的,因為葉子可以包粽,梗與莖曬乾一週後可編織為席子或器皿,但現今月桃數量甚少,只剪葉子捨不得砍整株

採訪之時正逢部落剛辦完黑米祭,金雲姐特別以月桃葉做一道「黑米粽」,邊做邊說著原住民使用葉子的故事:以前老人家上山採月桃是整株砍的,因為葉子可以包粽,梗與莖曬乾一週後可編織為席子或器皿,但現今月桃數量甚少,只剪葉子捨不得砍整株;以前老人家粽子只包白糯米,豬肉或其他餡料都不包,用「香蕉葉」包裹成粽,包成好大一捲比手臂還粗,帶去山上打獵可以吃一兩個禮拜;葉子也常常用「血桐葉」,在山上沒有碗就採血桐葉來裝食物,「這經過我們老人家當白老鼠吃了沒問題, 就安全啦!」言談間傳達了對老人家的濃濃情感,及與自然共生的生活興味。

最後我們問說:現在的年輕人也會用這些自然的東西嗎?金雲姐驕傲地說:我們把它安排到國小的生活文化課程裡面了,要讓他們也學會才行!

延伸閱讀

<旬味,高雄>vol.28 自然葉皿

<旬味,高雄>vol.28免費索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