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西六輕污染受害者聯合求償7017萬,是否公害?一審判「送交環保署鑑定」

台西鄉居民不滿六輕高獲利背後,犧牲的卻是民眾的健康!台塑企業位在雲林縣麥寮鄉的六輕煉油廠營運恰滿20年,多年來周圍居民發現罹癌率節節升高,質疑污染源就是六輕排放的黑煙,台大研究證實,六輕旁台西麥寮居民罹癌率比他處高1.29倍,女人老人比例更高。

74位飽受罹癌之苦、或為台西癌逝居民的家屬,在2015年8月自組「台西鄉六輕污染傷害聯合求償自救會」,並針對因六輕污染所造成的損害提出訴訟,向台塑工業、台塑石化、南亞、台灣化學、麥寮汽電等五家公司求償7017萬元。

訴訟案耗時超過三年,昨(31)日再度開庭,針對「六輕汙染案是不是公害」認定問題再一次討論,最後由一審法庭裁示:此案送交環保署鑑定。自救會成員對此表示,居民時間有限,呼籲法院判決別再拖了。

居民呼籲公害訴訟實質審理,勿草率結案(圖片來源/環境權保障基金會)

一審宣判送環署 進行公害事實鑑定

雲林地方法院針對此案三年來共開庭12次,但訴訟程序仍未進入公害訴訟中的重要爭點:流行病學因果關係的認定,尚未斷定六輕排放的廢氣是否就是導致居民健康損害的主因,被告律師團也在爭執六輕污染不是公害事件。

時隔上次開庭將近1年,昨日上午再召開一審言詞辯論庭,環團組成的「公民監督六輕促進環境權行動平台」與原告居民一早就在場外等候,拿著「公害訴訟實質審理,勿草率結案」之標語。中午過後六輕訴訟案一審開庭結果出爐,法官宣判:此案送交環保署做鑑定。

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原告代理人翁國彥律師對此表示,樂見法官終於將此案送交環保署進行公害事實的鑑定,認為環保署透過科學數據就能知道六輕產生的空污,究竟對周遭居民造成何種健康損害,也希望結果出爐後能加快此案的判決腳步。

六輕:台西癌症發生率下滑,居民律師:台西罹癌率成長82%

不過翁國彥對於被告在法庭上的回應「深感遺憾」,六輕在庭上指出,統計台西鄉全癌症發生率,自公司94年大規模營運至101年間,每十萬人的罹癌件數從362.1下降至322.9,因此認為工廠的出現與居民罹癌並無直接關係。

翁直批六輕「提出很多似是而非的主張」、「故意曲解數字」。他指出,六輕於87年進駐雲林當地,而回顧85年到93年這一段時期的台西鄉全癌症發生率,就可以發現數字從182.4暴增到332.2(每十萬人),成長率高達82.1%。他再表示,就算民國94年到101年的台西鄉、麥寮鄉居民的罹癌率真的有下降,但其比例還是遠高於全國平均值,強調「台西鄉全癌症發生率非常高顯屬事實」,認為六輕不可切割特定時段數據來規避責任。

(圖片來源/環境權保障基金會)

原告籲借鏡RCA案 盼法院做出公正判決

自救會委任律師洪嘉呈也表示,原告已提出許多石化產業污染將危及人民健康的科學證據,以及雲林縣環保局委託台大公共衛生所進行的研究報告,皆顯示台西鄉居民罹癌與六輕營運有極大關聯,但被告代表仍堅持研究只是學者的個人意見,對此他激動表示,這是對學者的抹黑、也是不相信專業意見。

此外,六輕在法庭上重申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翁國彥強調「我們同意經濟發展,但環境保護更不可忽視」,認為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為了追求經濟,漠視環境保護以及喪失對人民最基本的健康保障。他也提及RCA(台灣美國無線電公司污染案)判決案代表的是「經濟發展不能凌駕在環境保護上」,因此呼籲法院以RCA案為借鏡,給六輕受害居民一個及時且公正的判決。

訴訟案打轉三年 原告:非常煎熬、不只三年

「這三年是一個非常煎熬的過程,」自救會總幹事吳日輝回應,也認為對於原告而言「其實不只三年」。他提及自救會成員不斷召開說明會、蒐集健康和金錢損害的證據,一直希望法院能為居民伸張正義,但先前十多次的審理中,六輕仍堅持「法人沒有侵權行為」,甚至要居民說明「哪一天、哪一個時刻,六輕的哪一根煙囪進到了民眾身體」。他無奈表示,審判過程冗長,居民時間有限、卻要遭受煎熬度日,呼籲「法院毋通拖,六輕受害人在等你」。

自救會會長黃源河表示,雙親皆罹癌逝世,親戚也都遭受癌症折磨,當地居民罹癌率高達七、八成,但衛福部統計的數字卻沒這麼高。他解釋,當地習俗普遍不想在醫院斷氣、都會留最後一口氣回家,使得醫院只能開「出院證明」,多數民眾逝世後則由一般診所開「腎功能衰竭」等較籠統的死亡證明書。

此外,許多居民擔心二次傷害、或是不願出庭作證,這些都會造成官方統計的罹癌數字有偏低的現象,但他強調六輕造成的傷害是事實,希望法院盡快還給受害居民一個公道。

台西鄉六輕污染傷害聯合求償自救會會長黃源河表示,民間「留一口氣回廳堂」的習慣,導致死亡證明輕易不明確開出,罹癌死亡的統計數據與實際有所落差,請法院一併考量(圖片來源/環境權保障基金會)

延伸閱讀:

台大研究證實,六輕旁台西麥寮居民罹癌率比他處高1.29倍,女人老人比例更高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