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公衛學院今年發表「鄰近石化工業區居民癌症顯著增加:十二年回溯性世代研究」論文,探討鄰近雲林六輕的居民是否癌症發生率較高。台大公衛學院助理教授袁子軒表示,該份研究,與過去研究一致,再度證明距離六輕最近的台西、麥寮居民更容易罹癌。
且研究已經排除個人習慣像是抽煙、吃檳榔等所造成的癌症發生率,高暴露組的台西、麥寮居民,癌症發生率為低暴露組雲林其他鄉鎮居民的1.29倍。罹癌種類包括鼻咽癌、食管癌、小腸癌、結腸直腸癌、皮膚癌、乳癌、子宮頸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腎癌、腦癌及甲狀腺癌,其中以小腸癌、結腸直腸癌及子宮頸癌最多。
台西麥寮居民比他處更容易罹癌,女人與老人比例更高
該篇研究報告刊登於國際期刊《衛生與環境健康》(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giene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指出距離六輕最近的台西、麥寮居民更容易罹癌,尤其是女性跟老人。袁說明,有可能因為收集的資料中,女性跟老人比例相對上高一點。
不過,他也推測,一方面可能因為老人在當地居住時間長、暴露時間長,反應更顯著;而女性罹癌率較高,可能因為較常待在當地,相較於男性工作關係跑去鄰近鄉鎮,不見得會一直待在當地,但這部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該份報告研究對象為2009-2012年間2388位年齡大於35歲且居住地距離雲林六輕方圓40公里以內的長期住戶所組成的居住世代。估算石化工業區已營運10-12年這段期間,高暴露區相對於低暴露區發生率是否有較高現象,並校正了性別、年齡、BMI、抽菸習慣、C型肝炎與職業暴露等變項。
在找到2388個樣本後,進一步區分為居住地距離六輕方圓10公里以內的高暴露族群,麥寮鄉及台西鄉的居民,及居住地距離六輕方圓10公里外的低暴露族群,包括褒忠鄉、四湖鄉、東勢鄉、崙背鄉、二崙鄉、莿桐鄉、元長鄉和虎尾鎮。研究指出,高暴露組的癌症發生率為低暴露組的1.29倍。
六輕運作後10─12年罹癌人數上升,每千人有4.44人罹病
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說明,1998年六輕開始運轉,環境癌變保守估計有十年潛伏期,因此這次研究採取較嚴格方式,去社區找到這些十年後新發生癌症的個案。
研究發現高暴露組在六輕運作後0到9年,全癌症的年齡標準化發生率為每千人中有1.53人罹病;六輕運作後的10到12年,則為每千人中有4.44人罹病。
此外,研究報告也指出,高暴露區研究個案相對於低暴露區研究個案,尿液中有較高的砷、鎘、汞、鉛、釩等重金屬。且高暴露區C型肝炎盛行率為18.2%,顯著高於低暴露區研究個案的4.4%。研究個案中曾經在六輕工業區工作者,高暴露區為13.0%,也顯著高於低暴露區的4.30%。
不過,過去發布相關研究報告時,台塑皆回應,罹癌率可能跟當地居民吃檳榔、抽煙習慣有關係,無法證實跟六輕有關。對此,袁子軒解釋,台大此次研究,也特別針對居民有吃檳榔、抽煙習慣,以及B、C肝狀況,將上述狀況排除,再進一步研究,也利用統計方式校正,研究同樣證實六輕使當地居民罹癌率增加。
研究者:六輕大火後遷入不少新增戶籍,台塑拿國健署資料當擋箭牌
對於台塑先前否認居民尿液中重金屬原因來自六輕,詹長權表示,先前研究就已確定,證實這些空氣中的重金屬來自六輕,不僅只有每年西南風才有影響,每小時風向都在變。研究團隊也模擬每小時風向測驗,都證明風一吹過來,空氣中跟尿液中重金屬濃度較高。
在這份最新報告出爐後,記者致電台塑集團尚未取得回應。不過,根據聯合報報導,台塑集團表示,依照國健署2005年六輕全面運轉後及2013年罹癌率資料,全國罹癌率增加14%,雲林縣增加4%,但麥寮、台西卻分別減少4.4%、8.8%。
對此,袁子軒指出,好幾年前因為六輕大火,當地居民每個人可以領到補償金,使得許多人把戶籍遷到當地,造成戶政人口增加,稀釋掉疾病狀況,「他們一直拿2013年國健署資料,永遠都是這個說法。」
當地就業與補助卻造成人口遷移。真正的污染說不定是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