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生塾講堂02│創造地方經濟力!從在地生活發展出的事業,有機茁壯發光

一看見「野外活動」這四個字,應該會讓人直接聯想有如在山林間進行夜宿紮營、探險求生的活動吧,這樣的活動如何跟「地方創生」有關聯?本次創生塾邀請到日本地域活化及產業推進顧問的室伏 多門先生,與我們聊聊野外活動如何造就地方創生。

大學畢業於地理系的他,長期與土地接觸,也因著對土地的喜愛,促使將野外活動中獲得的感受和經驗,正協助著他應用於地方事務的志業中,此次他的分享,也緊扣著「土地」一詞。在土地之下,藉由野外活動的帶領,讓大眾去往下探詢自己所生活的這片土地,以及何謂健康的土地,並提出為了打造健康的山林、健康的家園,以及照顧好自己的生命這些事,都是需要練習的。

在土地之上,以日本愛媛縣今治市的地方創生為案例,說明地方創生中重要的概念,就是提升地方的就業力和經濟力,吸引人口駐留或是進駐。然而,地方經濟為何無法成長,是因為破洞的水桶讓地方金流不斷流出,因此如何試著發揮在地的潛力把洞補起來,地方經濟力就會有所提升。

回想當初請室伏先生提供一張個人照,好作為分享者的大頭貼時,沒想到室伏先生拿出了一張讓我們意想不到的照片,是他懸空橫站在樹旁,單手抱著樹幹,正開心地笑著(如下圖),從這張照片可看出室伏先生是多麽地享受在野外活動中。(圖片提供/室伏多門)

土地之下:從認識自己的土地開始,去打造健康的山林環境

室伏先生從「綠」字以主題切入,他說「綠」會聯想到「大自然」,而大自然也就是我們所生活的「環境」,所以指出關心大自然其實也就是在關心自己的生活。如何關心自己的生活?室伏先生團隊成立「森もり俱樂部」, 從事「里山(註1)保全活動」,透過了解自己所賴以維生的土地,從中認識生活的根本,然後有意識地去保存它。

位於鎌倉市附近的一片杉木林,「森もり俱樂部」曾在這舉辦過里山保全活動,但為什麼選擇杉木林?杉木,是常綠樹種,樹幹長得又快、又直、又粗,因此在二戰結束後被廣泛種植作為建材使用,然而因杉木彼此間種得太緊密導致生長狀況不好,因此每遇大風大雨都容易傾倒,嚴重時甚至會沖刷至下游毀壞屋舍,造成人民的傷害。但是,大眾在沒有這個意識下,常會覺得大自然看起來綠綠的很好,並不知道它可能是危險的。

因此,當室伏先生團隊實際進入山林(里山)後,也才發現這種缺乏管理與照護的山林,是不健康的,對大家未來的生活是有危險性的。所以,「森もり俱樂部」的里山保全活動,透過地區樹種的特性介紹說明、聽樹林的故事、自己動手採集野生食草、撿柴薪生火、烹煮料理等,透過這些野外活動的內容去認識生活中的山林,並傳遞出如何透過自己的雙手讓里山變健康,降低未來災害的發生。

看似安全但其實是危險的山林(圖片提供/室伏多門)

面對山林的不確定性,才發現「求生」是需要練習的

「但如果災害不幸地來臨,與其等待他人的救助,倒不如先具有保護自己的能力吧!」這是在2004年新瀉縣發生中越大地震,室伏先生觀察,地方物資如果無法適時提供給災民,那麼災民如何靠自己生存下去,油然而生的感觸。

地震當年,室伏先生想到自己的兒子才4歲,他說如果孩子年紀大一點或許還能度過這樣的難關,但是年紀小的孩子能躲過這樣的災難嗎?所以他提出:自助(自己)>共助(彼此)>公助(政府)的想法,希望自己和孩子能從被動的救援身份,進而擁有主動求生的技能。

因此,在里山活動的內容中也教導大人與孩子身處山上或日常生活中可運用的基本求生技能。然而,室伏先生強調無論是基本求生技能,還是那些我們以為只有在緊急時刻才會使用的「防災/緊急避難」工具,其實都是需要事先練習的,因練習而熟悉操作,這樣在緊急時才能即刻地派上用場。

如同室伏先生進行山中活動時,都會準備便於隨身攜帶的防災小道具(如下圖),他說只要有這些小東西,他就可以在沒有瓦斯爐的情況下簡單地燒出滾水,但如果一開始就不清楚這些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式,可能連火都點不著或是無法煮出滾燙的水。在山中如果無法補足身體熱能的話,是很容易有生命危險的。所以他才會說防災工具是需要練習的,求生亦是需要練習的。

圖片來源/http://www.uneplage.net/?pid=129052487

土地之上:發揮在地 B面力量,創造地方經濟力

關於「地方創生」如何創造出地方的經濟,室伏先生以「破洞的水桶」(如下圖)指出,日本地方經濟無法持續積累的問題:金錢外流。日本的地方經濟收入大致有個人薪水、政府稅金與補助金等三大面向,而支出部分如購買汽油、電力、酒水飲品、燃料、餐食費等,這些支出的金錢大都是流入非在地經營的大公司或是大工廠。

換句話說,當一處地方依賴這些外地進駐的服務時,即是把地方經濟主導權交了給了他人掌握,匯入地方的金錢就如破洞的水桶般不斷洩流,無法盛滿,地方經濟也就難已積累和起色。

更重要的是,室伏先生認為當地方的服務需依靠外地企業去提供時,那地方就會失去由在地生成服務的技能(know-how)。換句話說,當地方無法從生活環境中打造出符應在地的產業、新的服務內容以提供就業資源時,也就是將地方主導權拱手讓人,服務所創造出的經濟也無法留在當地,導致年輕人外流、人口減少。

使是一家小小的麵包店,也能創造更好的在地消費循環,串起地方經濟力

故而,地方創生的議題,即是地方需面對和紓緩人口減少的問題。室伏先生提及,「破洞的水桶」中其實除了汽油需仰賴進口無法自行生產外,其他所需的服務項目其實是可以自己掌握的。如果妥善發展和運用當地所提供的物產原料,就有很大的機會將經濟留在當地,也就是把破洞的地方補起來,降低地方金錢的外流。

例如,位於愛媛縣今治市的大三島,島上有一間由小松夫婦經營的麵包店,小松先生原本在外商公司工作,後來進入地域振興協力隊。在這三年的工作中,大三島居民向小松先生反應島內都沒有麵包店,但麵包又已成為日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食,所以當結束地域振興協力隊的工作後,小松先生即選擇繼續住在在這座島上,並開設了大三島的第一間麵包店。

小松先生家人與他的麵包店(圖片來源/https://kibidango.com/541)

關於開設麵包店可為地方帶來的收益,室伏先生稍微計算了大略收支:大三島約3,000戶,而愛媛縣每戶人在麵包的支出平均為2,600日圓/月,初估島內市場一年收入可高達9,360萬日圓,而原料成本一年約1500萬日圓,毛利也有7800多萬日圓。由此可得知,在大三島開設一家麵包店在理想收益上其實是很可觀的。

另外,如果小松先生雇用居民提供服務、使用地方的原料或設備等,那麼這些金流同樣可以留在當地而不外流。但如果因人手或是技術不足,尚需要仰賴外部資源時,室伏先生表示那就設法讓這些人力與技術進來,並且讓他們也待在這土地上居住,共同串連出地方服務供應鏈,創造更好的地方經濟循環。

在大三島上,當前除了有小松先生的麵包店外,尚有由外地移居者開設的檸檬利口酒廠和啤酒廠等,這些地方新興事業也正如室伏先生所言,正是支持地方經濟產業循環的重要角色。

小松先生家人與他的麵包店(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marumado.bakery/)

什麼是有價值的「地方的資源」?

位於今治市的Cyclo Tourisme Shimanami 協會,最初室伏先生以顧問的身份進入,不知不覺就已經待了10年了。協會主以單車旅行的方式,帶領大眾進入地方巷弄、市集之中,發現地區有趣又美麗的小事物,透過認識這些小事物,讓來參訪的人們進而被吸引、開始喜歡地方的生活,或是認同地方的資源價值,促使他們成為地方的關係人口(註3),是協會很重要的責任之一。

那什麼樣的資源會被稱作「地方的資源」,且是有價值的?室伏先生轉以都會與鄉村的角度思考:對都會區而言,衡量一地的資源多寡常著墨在經費多寡的衡量,也就是該地可支配運用的資金和相關產值;但在鄉村,可運用的經費多寡是無法呈現出它的一切,它的資源絕大部分呈現在自然條件(未加工之原物料)以及關係條件(人民的知識、專業技術、各種觀點思考、勞動力等)中,難以用數字去衡量,因為這些資源是流動的、變化的、多樣性的。

從在地生活發展出的事業,有機地茁壯和發光

再以點、線、面為例,以點串連成線再發展成面(如下圖左),這是多數人的普遍認知,室伏先生因而稱主流大眾的思考為「A面思考」。這類思考是線性的,有如一個人的想法吸引有相同想法的另一個人,彼此串連後,依循同樣的想法以尋求更多人的連結,但也就因為是同質性高的想法,在地方就難能產生不一樣的刺激和火花。

因此,室伏先生樂以「閃爍著微弱光芒的小宇宙(註4)」去形容每個小點,這些點本身擁有著天生不同深淺和顏色(如下圖右),代表一地中不同觀點和想法的人們,但彼此不刻意做串連,而是接納差異並發揮所長,如此共同成就一個面,有機地發展出屬於在地的特質。

這是室伏先生對於在地的「B面思考」:讓地方不同性質、相異的觀點或想法、人文與產業的變化性等,自主去發展,彼此共塑出獨特的在地樣貌。故而,由地方上長出來的多樣化產業(事業),即使只是微弱的光芒,但卻是真真實實地將地方特色呈現出來,這也回應到上述提到的大三島麵包店的新興事業,他們就是這些彩色的小點,綻放自己微弱卻重要的光芒,相互照亮這片依存的土地。

綜觀上述,室伏先生站在土地的角度,看見土地本身的狀態和價值,透過土地之下和土地之上的事情,談生命和產業的自助(自己救助),以及如何為自己所依存的土地給予關懷、付出,是他此次帶給我們的對於土地的珍貴分享和提點。

《地方創生創什麼?》歡迎一同來參加9/29舉辦之地方創生實踐者大會,從台日的視角來談地方產業永續與重生。活動連結點此。

註1:里山:字詞源自日文,在傳統上指的是如定期輪伐的橡樹林、松樹林、竹林等次生林,而後泛指聚落仰賴山林與周邊土地資源從事第一級產業,賴以維生的區域。

註2:地域振興協力隊:2009年由日本總務省推動之地方自治體聘雇人員制度,主要目的是希望都市年輕人口進駐鄉間進行為期1~3年的工作,協助地方解決問題或是活絡地方。

註3:關係人口:這類人口與在地的連結比觀光客深厚,因喜愛某個地方或是對該地具有一定的情感連結,即使現在非住在該地,但曾考慮條件成熟後會願意移居。

註4:閃爍著微弱光芒的小宇宙:這句話來自於日本路上觀察之神林丈二之言,他說路上觀察的對象並非是大眾鎂光燈底下的標的,而是那些藏身在生活處不起眼卻閃爍著微弱光芒的小東西,而這些小東西對於觀察者而言都像是遇見宇宙般的奧妙存在。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