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污染現場!工廠下游蜻蜓寶寶與溪魚大量死亡,聯盟呼籲台積電管好合作商

新竹工業喝好水,新竹人民卻喝廢水?新竹是科技產業大縣,光鮮亮麗的科技背後,卻隱藏污染河川的危機,許多科技廠在科學園區之外的自來水保護區設廠,廢水直接排放入溪,流入民生飲用水,甚至造成水中生物死亡。對此,「我們要喝乾淨水行動聯盟」(以下簡稱聯盟)今(9)日於新竹縣政府前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和新竹科技產業共同正視此問題,還給市民最基本的權利。

聯盟進一步針對河川源頭設廠、工業用水污水處理控管、地下水資源合理劃分等議題,要求新竹縣政府做出回應,並也點名台積電、聯華等科技大廠,正視合作廠商於河川源頭排放廢水一事,善盡企業責任。

攝影/段雅馨

工廠設置於自來水質保護區,廢水威脅民生用水

頭前溪流經新竹縣中部以及新竹市北部等鄉鎮市區,可以說是新竹縣市水資源的主要命脈,供養將近一百萬人口的這條河川,正面臨難解的污染問題。

聯盟共同召集人彭桂枝表示,民國66年政府想擴增工業區,把許多鄉村地方列為工業區,位於頭前溪上游支流的芎林五華工業區,被編列為食品加工區,不過在一開始就沒有真正落實「食品的加工」,進駐廠商皆為晶圓科技相關等工廠,加上後來科學產業漸漸發展起來,工廠數量增加,更多工廠滿溢到了像這樣的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但由於當時的水污法裡有一條說明「因應民生經濟需求」可以開放設立,即便現在對環境和人民造成的危害清晰可見,在法律上依然無法對這些工廠進行驅逐。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工廠將未經污水處理的工業用水排放入溪,工業廢水成了民生日常飲用水的來源。聯盟召集人陳翠琴表示,目前民生用水是將河川水經過處理後成為飲用水,工業用水處理後只能再做工業利用,這些工廠排入廢水進到河川,不只模糊規避責任,更對市民身體造成危害。陳進一步指出,在冬天雨量稀少時,我們喝的水當中就有百分之十是工業廢水,十分駭人。

「我們要喝乾淨水行動聯盟」共同召集人彭桂枝(攝影/段雅馨)

環保志工目睹污染現場,魚類與蜻蜓寶寶立即死亡

聯盟召集人陳翠琴更揭露,聯盟志工於1月2日在鹿寮坑溪(頭前溪支流)進行生態調查,下午兩點多時目睹兩名科技公司人員於溪邊手拿布袋離去,當下溪水呈現白色,而在下午三點多時就在該公司下游溪段,發現許多死亡的魚類和水蠆(是蜻蜓的寶寶,常作為水污染生物指標),懷疑該公司排放廢水入溪,立即通報環保局採樣,目前正在等待檢驗結果中。

於工廠下游發現的死亡水蠆(圖片提供/我們要喝乾淨水行動聯盟)
於工廠下游發現的死魚(圖片提供/我們要喝乾淨水行動聯盟)

污水處理廠尚未設置,居民飲用工業廢水

陳翠琴表示,該公司屬於污染性工廠,依照自來水法第11條根本不應該繼續設廠在自來水保護區,並希望去年政府承諾於該區設置污水處理廠的計畫,也應該趕緊加快腳步設置,不應該讓民眾繼續飲用工業用廢水。

彭補充,雖然政府已經爭取到了一億多元的經費,規劃擴增五華工業區公共設施,不過污水處理包含了建管理局、馬路拓寬、用地徵收等等環節,「一億多元徵收下來大概也剩下沒多少了,還要蓋馬路,」是否能順利成廠,依然令人擔憂。

「我們要喝乾淨水行動聯盟」召集人陳翠琴(攝影/段雅馨)

工廠抽取大量地下水,一間工廠用掉5816新竹人用水

另外,工廠抽取大量地下水使用的情形也相當嚴重。彭表示,像是芎林五華工業區、竹東鎮沿河街,以及二重埔一帶的工業區,缺乏工業廢水處理設備,甚至抽取大量地下水作為工業使用。彭以疑似在1月2日排放工業廢水的台星科為例,該廠沒有使用自來水,反而是抽取地下水作為使用,若以排放廢水量回推,粗估每月排放量為42750噸,此數量相當於5816位新竹縣民每月的用水量,水費至少達54萬,不只對當地產生污染,對新竹整體水資源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呼籲台積電等大廠督促合作廠商守法,台星科:依法行事

彭表示,新竹為科學產業大本營,但許多工廠皆位於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不僅有水土保持的疑慮,更排放大量廢水入溪,危害民眾飲用水和農用灌溉水,也向台積電、聯華等科技大廠喊話,希望園內廠商也須盡到企業責任,督促園區外上下游合作廠商落實責任科技,莫讓害群之馬打壞了產業共同建立起的努力和名聲。

針對疑似排放污水事件,台星科發言人劉貴竹回應,「公司一切都是依法行事。」新竹縣政府河川污染防治科科長林行志表示,目前已採樣送檢驗,一切等待結果出爐。彭則苦笑表示「我猜結果大概不明顯,」由於事發在下午兩點多,下午三點多環保局抵達,這段時間工廠大概都已經用清水稀釋過了,「採樣的水就是稀釋過的這一段了。」她也建議,未來採樣時不要只依照水質單一項目做評判,生態系的影響程度也該納入標準。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