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承堉/全球海鮮詐騙頻傳,台灣也榜上有名,八種常見詐騙方式一次看清

文/徐承堉(湧升海洋、責任漁業指標創辦人)

過年期間,台中魚市場員工在內部舉發市場不當銷售魚貨的事件,演變成了法律事件還鬧上媒體。其實不止台灣,「海鮮詐騙」(Seafood Fraud)是近年中外常見的名詞,美國官方還特別設置海鮮詐騙專區,專門介紹美國境內各式海鮮詐騙!大家在看熱鬧之餘也來看看門道:到底台灣海鮮市場出了什麼問題?

什麼是「現撈(現流)海鮮」?

首先要先釐清「現撈」的定義。這是一個描述新鮮魚貨的台語,正確的說法是「現流」,「流」在台語代表的是「潮汐」。源由來自至少1949年以前,當時海鮮主要來自沿近海捕撈,由於漁具、漁法不發達,許多捕撈作業需要配合潮汐作業,所以當次潮汐的魚貨就稱為「現流」魚貨,而先前潮汐的魚貨就以「過流」稱呼。由於那個年代並沒有冷藏保存的設備,所以「現流」就成為新鮮魚貨的代名詞了!

用這個標準來看海鮮,其實捕撈上岸沒有冰藏的魚貨在台灣年均溫20多度的環境中實在稱不上新鮮,今日技術發達,不論冷藏或冷凍海鮮,應該都比以前的現流海鮮更新鮮了!但由於「現流」海鮮聽起來比較吸引人,所以市場經常都以此名稱來銷售漁獲,消費者也以為「現流」就是沒有冷凍過的冷藏海鮮,或誤認為是是當天捕撈的,但這幾乎不可能!

日本市場海鮮標示,若註明為「昨日」就已經是超新鮮,更不可能標榜「現流」(圖片來源/徐承堉)
日本市場上的海鮮是以標示產地為重點(圖片來源/徐承堉)

海鮮拍賣應提供捕撈過程、漁法等重要資訊,而非宣稱「現撈」模糊焦點

以專門供應生魚片的東港黑鮪魚來說,平均一個航次的作業達到3-7天,幾乎不可能有當天的黑鮪魚進到市場拍賣。再以專供生魚片市場的空運挪威鮭魚來看,從離水到直接進到台灣的批發市場,最少也都需要三個潮汐以上的36個小時。

但由於有良好的捕撈前處理及加工流程,在不使用任何添加物及真空包裝的狀況下,冷藏鮭魚的良好保存有效日期長達14天!因為有好的水產加工技術,是否有良好冷藏保鮮比捕撈日期,其實更加重要!

台灣海鮮市場有時以齒鰆跟巴鰹假冒黑鮪魚(攝影/徐承堉)
台灣市場上假冒黑鮪魚的齒鰆跟巴鰹(攝影/徐承堉)

今天海鮮的供應比以前更多樣化,來自世界各地的漁獲經過冷凍船運來到我們的餐桌,消費者需要更多的正確資訊,來協助我們作品質的確保及價值的判斷,例如是否有卸魚申報,是否在正確的季節、以友善海洋的漁法來捕撈海鮮,但台灣批發市場卻完全不重視這些重要資訊,甚至是混淆視聽的大黑洞!

更嚴重的是,所有經過批發市場交易的海鮮都可以擺脫它們的前世,不管是來自非法交易、反覆解凍、或違法加工的海鮮都可以輕易混入合法生產的魚貨行列進入市場。而所有零售端有問題的產品追溯到批發市場也都幾乎斷了線無法追查。市場交易不透明,究竟是保護了交易對象的個資?還是成為海鮮詐騙的溫床?

台灣海鮮市場經常隨意亂標示,或者乾脆什麼都不標示。消費者無從了解正確資訊(圖片來源/徐承堉)

全球「海鮮詐騙」頻傳,美國官方定義三大類型

其實不止台灣,「海鮮詐騙」是近年中外常見的名詞,美國管理漁業的中央部會NOAA甚至在官方介紹海鮮的網站設了一個海鮮詐騙專區,專門介紹美國境內各式海鮮詐騙!我們先來看看NOAA怎麼說?三大類海鮮詐騙包含:

(1)物種詐騙 – 以低價物種混充高價物種
(2)重量詐騙 – 包括包冰、澎發、裹粉
(3)錯誤標示 – 包括產地、捕撈方式、洗漁、假文件

美國NOAA、FDA從捕撈源頭合法性、監管海鮮供應鏈

管理海鮮詐騙的NOAA設有執法辦公室,從捕撈端管理源頭的合法性;FDA則從保護消費者健康的角度建立海鮮交易法定名稱Seafood List,並從國內到國外監管供應美國海鮮的供應鏈。同時NOAA還提供收費的服務、協助海鮮供應鏈判斷他們的產品是否合法。

更特別的是NOAA還組織了一個委員會,協助美國海鮮供應鏈業者自發性組織了非營利組織:NFI,以自律的方式共同承諾作為一個守法負責任的海鮮業者!

海鮮詐騙危害消費者、合法業者,並破壞海洋永續

最後就是官方鼓勵業者及地方自建海鮮的追溯系統,確保消費者可以安心的消費來源清楚的海鮮!
美國為什麼這麼大費周章的防堵海鮮詐騙呢?因為海鮮詐騙在美國很普遍,且危害消費者及合法業者權益、更對海洋資源造成危害,可以說是海洋永續利用的破壞者。

2018年CBS報導紐約州司法總局進行一年的調查報告顯示,在紐約市通路有42%的抽樣海鮮標示不實!所有受查的通路都有不實標示的問題,即使以品保著稱的Whole Food Market也把大比目魚(Halibut)標示為鱈魚(Cod)。許多海鮮是在美國之外的產地就有標示不實的問題了,而不全是美國的零售業者所為!

國際組織製作全球海鮮詐騙地圖,台灣被評比普遍存在詐騙行為

致力於海洋環保的大型國際非政府組織Oceana也關注海鮮詐騙的問題,他們進行了全球55個國家的海鮮詐騙調查,在2016年的報告中指出在200個研究地點中只有一個研究地點沒有發現海鮮詐騙的問題。在Oceana製作的全球海鮮詐騙地圖中,台灣也是普遍存在海鮮詐騙的國家,不意外!我們來看看目前台灣海鮮詐騙比較普遍的有那些問題呢?

Oceana製作的全球海鮮詐騙地圖(截圖自https://usa.oceana.org/seafood-fraud/2016-global-reach-seafood-fraud)

台灣八大常見海鮮詐騙

(1)產地不實:

當你買到標榜某個漁港或市場「直送」的海鮮時,你以為這是那些海鮮的產地嗎?經常不是!你可以在台灣大部分的漁港看到來自其他地區的海鮮。包括來自中國的養殖海鮮也可能標示為「基隆崁仔頂直送」該長期存在走私問題於2019年初受到海巡署的取締)你也可能在有機商店買到產地標示是澎湖的「進口透抽」。

在台灣沒有落實卸魚申報及強制海鮮產地標示規範前,這是台灣最大的問題,大到大家都積非成是到習以為常了!而進口海鮮也有這些問題,因為來自不同進口國的海鮮可能存在巨大的稅率及管制差異,因此以不實的產地證明來曚混報關,也是台灣普遍存在的現象。

賣場標示的「台灣黃魚」,但台灣並沒有生產黃魚(圖片來源/徐承堉)

(2)生產方式不實:

在台灣對海鮮生產方式普遍認識不足,加上消費者普遍喜歡野生捕撈海鮮時,養殖魚經常被視為野生魚銷售。在過去連大型批發市場的統計也把走私來的中國養殖黃魚,當作台灣野生捕撈黃魚來統計,更不用說更小型的零售市場及網路更是一片混亂!

(3)品名亂套:

古時候「盤仔假赤鯮」,以前有油魚假冒鱈魚,最近有鯰魚冒充多利魚事件。品名詐欺問題越演越烈,淡水螯蝦成了小龍蝦,魷魚成了透抽、鮑魚,鯊魚成了白旗魚、土魠……。官方遲遲不推出台灣市場交易標準名稱,讓進口海鮮種類越來越多的海鮮市場越來越混亂!許多餐飲業無所適從乾脆不寫魚名了,直接以料理方式標示為清蒸蝦、紅燒魚……大家打混仗,人財兩失!

(4)重量不實,過度包冰、膨發

看得到的過度包冰已經是台灣冷凍海鮮的常態,看不到的膨發使用化學添加增加倍數的重量,不但傷消費者荷包也傷害消費者健康,但在魚片、蝦仁、頭足類、貝類比比皆是!

(5)誤導的生產日期:

包裝產品習慣以「包裝日期」視為生產日期,而不是以「捕撈日期」作為保存期限計算的基礎;除了無法追溯正確捕撈時地,也誤導消費者不斷追求「日期最近的海鮮」,其實現今冷凍技術發達,在適合的季節捕魚冷凍保鮮,才是更友善海洋的作法。但目前法規沒有規範完整的標示起算方式、僵化的產品標示法規,加上消費者誤以為「時間最近的海鮮最新鮮」,讓台灣比先進國家有更嚴重的海鮮詐騙問題!

(6)加工方式混淆:

冷凍及保存方式對海鮮的價值有巨大的影響,對食安的管理有嚴重的衝擊。一次凍結、二次凍結,法規都沒在管,所以大家都是「快速凍結」了。只要是冷藏的就叫作「現流」,不管是否冷凍又解凍過?這也是台灣相較於先進國家更為嚴重的海鮮詐騙問題!

(7)選擇性的檢驗,掩蓋詐騙:

這也是台灣特有的海鮮詐騙,連政府也推波助瀾!在幾次食安事件及特定業者炒作之下,在台灣開設檢驗公司成了一個好生意。不但處處要求S*S檢驗報告,消費者也被教育成好像有這些報告就是安全的、通路更好像付一點錢就可以買到保護?而檢驗背後應有的流程管理、專業把關不再受重視,明明每一張檢驗報告都跟你說報告只對送驗的樣本有效,大家卻選擇性的忽略,只要看到一張S*S檢驗報告就以為可以代表所有產品了,成為台灣最誇張的海鮮詐騙!

(8)驗證混亂,非「全場驗證」也無須證明溯源:

應該是比檢驗更有效的品保系統,結果孕育了更嚴謹的海鮮詐騙!台灣的驗證養殖場不需要全場驗證,加上不健全的追溯系統無法監督到末端通路,使得一堆打著驗證養殖場名號的水產品卻只有一小部分是真的驗證水產品;甚至有打著驗證水產品專賣店的官方賣場,銷售的大部分卻不是驗證水產品。連官方也順勢推出無須證明產品來源就可取得的「水產品溯源系統」,讓消費者誤以為買到的就是來源完整的海鮮!

去除海鮮詐騙,才能有誠實的永續海鮮

海鮮詐騙古今中外皆有,在台灣因為民眾對海洋知識極度缺乏、又喜歡海鮮,市場開放、又極度失序,可以當作研究海鮮詐騙行為的最佳市場!不過這對台灣推動永續海鮮卻是極端不利,因為沒有健康的市場支持,負責任的生產者就不可能有存活的空間!

在防堵海鮮詐騙上,先進國家已普遍使用DNA檢驗來判斷物種詐騙,因為用感官判斷雖然有一定的準確性,但是在面臨法律責任時經常不被法官採信。而這個技術台灣學術界已經引進作為研究的工具,但是在商業檢驗上仍未建立足夠的資料庫,也未引進足夠的設備。DNA檢測在台灣未來防堵海鮮詐騙上,應該是可以加強的技術!

正視台灣海鮮市場的問題就是改進的第一步,年年有魚不是靠口號就可以達成,是大家一起長期努力的成果。就讓我們從自己的行為作起,拒絕消費單純以「魚肉、蝦肉、貝肉」這樣蒙騙消費者的餐廳,認識我們經手及消費的海鮮,並且誠實、落實的做好及解讀所有海鮮的標示吧!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