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廚餘丟出來就是防疫英雄!環保署呼籲家戶購買廚餘處理機

因應非洲豬瘟危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要求廚餘養豬場必須具備廚餘蒸煮設備,目前廚餘養豬場已從1981場銳減為744場。但全國熟廚餘每日產生量約2000公噸,廚餘去化成難題。環保署今(16)日召開記者會表示,目前已核定10億2476萬元,給予地方政府廚餘設備補助,作為堆肥使用,未來進一步朝向生質能發電。

國內熟廚餘量其中一大部分來自清潔隊回收的家戶廚餘量,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總隊長李建育估計,家戶廚餘處理機每月平均100元,就可以在家處理廚餘,不用追垃圾車,肥份又可用於種植花菜、蔬菜等,達到循環利用。「就像買環保杯一樣,有些人選擇對環境多一點付出,取決民眾如何看待環境價值。」

業者表示,自家廚餘機所產出的肥料,不會有臭味,放久就如同土壤味道。(攝影/劉怡馨)

國內廚餘七成送養豬場處理,防疫需解決廚餘去處

環保署督察總隊科長李易書表示,廚餘養豬為台灣多年文化,國內廚餘約七成送至養豬場處理,其餘三成則送至環保局設置的堆肥場做有機肥料。但在去年中國爆發非洲豬瘟後,為疫情防疫考量,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要求廚餘養豬場必須具有廚餘蒸煮設備,使得全國廚餘養豬場從1981場銳減為744場,減少近七成,廚餘去化成為各地難題。

環保署因此訂定短、中、長期目標,從補助地方政府設置廚餘破碎脫水設備、強化公有堆肥場處理量能、輔導民間設置快速發酵設備,到終極目標走向廚餘發電,補足台灣電力需求。

今年二月底環保署已補助22縣市廚餘回收再利用計畫,補助地方政府廚餘破碎脫水設備、快速發酵設施、廚餘堆肥場、廚餘回收車、廚餘回收桶等,總計補助10億2476萬元。包括脫水設備42套,處理量能計1714公噸/日;快速發酵設施24套,處理量能計318噸/日;清運車輛82輛,清運量能計771公噸/日。環保署補助地方設置的廚餘堆肥場則有50處,設計處理量每日224公噸,107年度平均營運效能為95%。

環保署:日本家戶處理廚餘比例高,台灣應加速推動

國內熟廚餘量其中一大部分來自清潔隊回收的家戶廚餘量,環保署表示,透過宣導惜食、廚餘瀝水等,每日廚餘量已減少為1400公噸,但仍面臨去化問題。環保署也希望從家戶開始自己處理廚餘,作為堆肥使用,減少國內廚餘總量。李易書表示,日本早就推動家戶自行處理廚餘,以埼玉縣戶田市為例,由政府發送廚餘桶、發酵粉,民眾自製堆肥種植盆栽。

李易書指出,目前市售已有多種家戶用廚餘機,並現場示範只要將廚餘丟進廚餘機內,輕鬆按下一鍵就可以變成堆肥。他希望推動家家戶戶都有廚餘機,在家就能將廚餘變成堆肥,作為戶外盆栽美化,又能免除民眾追垃圾車、廚餘發臭問題。「只要花小成本,就可以大大做環保。」

環境督察總隊科長李易書表示廚餘處理機,可將廚餘轉化為堆肥用於種植盆栽,民眾又可免去追垃圾車、廚餘臭味問題。(攝影/劉怡馨)

每月平均一百元,就不必再追垃圾車

廚餘處理機已上市多年,但國人不習慣自己處理廚餘,而是提供給養豬戶,目前推動家戶廚餘機,對民眾有何誘因?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總隊長李建育說明,目前正值非洲豬瘟危機,廚餘去化成難題,這就是個契機可以推廣家戶自行將廚餘作為堆肥使用,改變國人接受程度,「就像買環保杯一樣,有些人選擇對環境多一點付出,取決民眾如何看待環境價值。」

他計算家戶廚餘處理機每月平均100元,就可以自己在家處理廚餘,不用追垃圾車,肥份又可用於種植花菜、蔬菜等,達到循環利用。

餐館廚餘清運費用增加,買廚餘機更划算

李建育進一步指出,過去餐館由廚餘養豬場回收廚餘,但隨著廚餘養豬場減少七成,行政管制上又加嚴,廚餘清運、處理費用增加。「昨天去問餐館,每個月給廚餘養豬場的處理費用,從3500元,變成七千多元。」餐館可以接受廚餘處理機費用五萬元以內,買一台至少用十年,費用一年就回本了。

針對大型餐館,環保署也持續媒合廚餘處理機業者,甚至大型量販店,過期的生鮮果菜也可以收集做成堆肥,回饋給契作農戶使用,取代化學肥料,達成循環經濟。

業者中華漢陞:廚餘機完全發酵不會有臭味,骨頭魚刺都可處理

中華漢陞公司業務經理耿美珠現場展示自家廚餘處理機產品,她解釋,一般市售廚餘處理機許多僅乾燥處理或發酵不完全,仍會有臭味逸散。但自家廚餘處理機是完全發酵,「聞起來不會有臭味,放久了會變成像土壤的味道。」該家戶廚餘機處理量能約30公斤,家庭每天廚餘量約2公斤,等於廚餘機半個月才需要清理一次肥料,且廚餘完全發酵僅需要一天就能完成。該家戶廚餘機並未限制廚餘種類,骨頭、魚刺、蛋殼、貝類皆可以處理。

不過,一台家戶廚餘機約七至八萬,對於一般民眾有誘因?耿美珠認為,這是習慣問題,當初推動垃圾回收、禁止使用垃圾袋一樣碰到困難,但民眾需要教育,廚餘處理機是未來趨勢。目前好市多、全聯也與該業者聯絡,有意願購買商業用廚餘處理機,兩公噸的廚餘處理量機器,要價上百萬元。

中華漢陞公司業務經理耿美珠現場展示自家廚餘處理機產品(攝影/劉怡馨)
廚餘處理機僅需要一天,就可將廚餘轉化為堆肥,且不會有臭味逸散。(攝影/劉怡馨)

 

業者:日韓德國廚餘處理都要收費,民眾自行處理意願高

前瞻國際科技公司業務經理翁芃偉則表示,自家廚餘處理機也同樣以完全發酵處理廚餘,藉由日本研發的生化菌分解廚餘,不會有臭味出現。一天處理廚餘量2-3公斤,平均兩至三週才需要清理一次。且該廚餘機廚餘可以連續投入,就像垃圾桶隨時丟隨時可分解處理,不用批次性處理。

不過,該家戶廚餘處理機有種類限制,不可分解大骨頭、貝類等,骨頭容易卡到馬達,導致機器損壞,目前一台要價2萬8000至3萬2000元。該公司也出產商業型廚餘處理機,就沒有廚餘種類限制,每天可處理15公斤廚餘量,一台要價15萬至20萬元。

翁芃偉認為,廚餘處理機絕對是未來趨勢,其他國家如日本、韓國、德國等,廚餘處理要收費,因此民眾較願意花錢購買廚餘處理機。他表示,自家販售廚餘處理機已經15年之久,隨著最近非洲豬瘟情勢緊張,廚餘去化成問題,廚餘處理機銷售量有逐漸提升。

前瞻國際科技公司業務經理翁芃偉強調,廚餘處理機絕對是未來趨勢。(攝影劉怡馨)
前瞻國際科技公司引進日本生化菌分解廚餘,不會有臭味出現。(攝影/劉怡馨)

延伸閱讀:

【專題】非洲豬瘟│防疫與廚餘之戰(持續更新)

(非洲豬瘟相關新聞,請點選這裡閱讀)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支持勇敢無畏的獨立新聞!

每一篇深入報導,記錄的不只是農業與環境,更是共同守護的土地價值。請支持《上下游新聞》,讓真相發聲!

我要贊助

你的支持,讓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聽見!

支持《上下游》,讓台灣農業的價值被看見,守護安心的食物與珍貴的土地。

我要贊助
上下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