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順

多謝草生土壤神隊友,蔡永順勇奪全台紅龍果冠軍,果香特殊,糖酸比例完美

素人務農異軍突起,由軌道測量工程師轉行的有機轉型期青農蔡永順,在全國100名參賽農友中脫穎而出,拿下108年全台紅龍果紅肉組評鑑冠軍。蔡永順的果實比一般人略小,酸甜比例卻恰到好處,在糖度評比項目拿下滿分,且有特殊果香,風味完勝。

評審特別說明,因為近期天氣變化劇烈,田間的合理化施肥為火龍果品質的關鍵。蔡永順表示,「採用自然農法,讓火龍果對於環境的耐受度比較好,因此生長狀況較不會受到淹水及烈日的影響,這是滋味勝出的關鍵。」

草生栽培的火龍果園,火龍果枝條下方有著豐富的草相(攝影/林怡均)

工程人員改行務農,有機慣行都虛心學習

過去沒有務農經驗的蔡永順,原本是工程人員,在台北從事捷運軌道測量,對於工作上任何細節都力求完美,例如:軌道最高誤差上限為6mm,蔡永順會限制工人誤差不能超過3mm,因為他認為公共工程攸關社會大眾的安全,不能僅以一份糊口的工作看待,必須要以最高標準來要求。

蔡永順婚前即承諾妻子共同返鄉生活,因第一個孩子出生後被診斷出異位性皮膚炎,加快兩人返鄉腳步,在五年前落腳台南新市,一開始先跟著岳父種植牛奶鳳梨,後來鄰居要種火龍果,順口問蔡永順要不要一起訂苗,從此開啟了他與火龍果的緣分。

蔡永順一開始就決心走有機栽培,但並不排斥任何方式的學習,從農改場到民間各式前輩達人,都是他請教的對象,他表示:「種田的原則是要改善環境、合理化施肥,和任何人學習種植上的優點,再轉化成自己能夠使用的方式,不論對方是有機、友善還是慣行,只要夠專業,都是我的老師。」

台南市新市區,有機轉型期的火龍果農蔡永順(攝影/林怡均)

草生栽培改善土壤,果實品質更好

蔡永順把農園當成試驗場所,學習到種植方式便會在農地中做測試。三分地大的果園目前有1800株火龍果枝條,今年採用農改場推薦的草生栽培,每顆火龍果枝條下方是一片綠意盎然,他在田間如數家珍地介紹起每種草,有九層塔、蠅翼草、綠薄荷、蔓花生、蝶豆花等,這些草都是他特地選種,撥開草可見到下方肥沃的黑色土壤。

蔡永順說道:「選擇好管理的草種下後,不同的草有不同功用,可以讓火龍果植株生長更順利,也讓種植更省時省力又省錢。」例如,蔓花生可以幫助固氮,讓火龍果從根部快速吸收;蠅翼草生長快速,大面積鋪蓋土壤可以幫助保水及保溫。

草下的濕潤、肥沃黑土壤,植被可以幫助土壤保水保溫,死亡植被則成為養份(攝影/林怡均)

豐富草相,省肥省錢

豐富草相為火龍果植株保肥,草死亡腐熟後能成為綠肥,而生物菌使植株變得更強壯,能夠更有效吸收養分、抵抗根瘤線蟲,加上為減輕銷售壓力,不再追求高產量,一株僅留一果,因此用肥大大降低。

蔡永順比較,「前一年每月施用34包肥料,今年起在草生栽培、調節產量、使用生物菌於植物根部並改善土壤等改善下,施用的肥料也減少了,平均1個月用不到5包肥料,成本降到幾乎為零」。

蠅翼草、綠薄荷(攝影/林怡均)

生態制衡,天敵免費來做工

對於有機、友善等種植方式最令人頭痛的病蟲害問題,蔡永順說道:「一開始必須用最土法煉鋼的手抓蟲,否則難以快速改變環境狀態。」曾經和妻子兩人在半夜抓了500隻斜紋夜盜蛾幼蟲,後來改為草生栽培後漸漸培養了多元而豐富的生態。

首先出現的是制衡蟲害的天敵,目前田園中的常客有平腹小蜂、獨居蜂、草蛉蟲、黑棘蟻等,隨時在火龍果植株間巡邏、覓食、吸食蜜露,蔡永順大笑說道:「對這些蜂蟻來說,我的田是這附近最棒的覓食地點,對於我來說,黑棘蟻吸食蜜露可以提高果實品質,寄生蜂可以幫我抓蟲,等於是多了很多免費的守衛啊!」。

正在吸食蜜露的黑棘蟻(攝影/林怡均)

多種生物菌防治病蟲害,白殭菌效果好

除了生態制衡,蔡永順也採用多種生物菌來做防治及改良土壤,最常使用的有黑殭菌、白殭菌、EM菌、放線菌及木黴菌等,黑殭菌及白殭菌主要功能為抑制蟲害,能夠寄生於害蟲體表,使其無法正常生長而死亡,化為植株的養分之一,而放線菌加入土中,則能幫助改善植株根瘤線蟲的問題。

相較於有機農法中常用的蘇力菌,蔡永順選擇黑殭菌及白殭菌,因為蘇力菌必須要蟲吃下去才有效,而黑殭菌和白殭菌是噴到蟲就有效,生效速度快,效果特別好。

近期因為連日降雨,田中出現了大量蝸牛,令蔡永順傷腦筋,但也意外在田園中發現螢火蟲的蹤跡,因為蝸牛是螢火蟲幼蟲的主食。兩位年幼的孩子是抓蝸牛的戰力之一,返鄉務農後孩子們身體變得健康起來,也常常到果園中幫忙,有時也會邀請同班同學來果園玩耍,蔡永順開心的說:「我照顧這些火龍果就像自己的孩子,而我的田可以讓孩子放心地進去玩!」

使用白殭菌的效果,菌體附著於蟲體表,吸收蟲體養分,使其死亡(圖片提供/蔡永順)
蔡永順兒子撿的蝸牛(攝影/林怡均)

「一棵植株只留一果」力求健康

目前三分地面積的果園中,採行草生栽培、生物菌肥料及防治,種植中最大特色便是「一棵植株只留一果」,蔡永順強調:「我的作物就像自己的孩子,植株健康才會產出好的果實,植物不夠強壯或是虛弱時還硬要結果,等於是變相在壓榨土地和作物,對植物跟環境都很不好。」

果園的火龍果產季為6-12月,每月產出2批,每批產量落在500-800斤,蔡永順曾為測試地力,將果園一批產量提高到2200斤,但種植過程勞累,大量收成後難以銷售去化,因此他調整種植方式,每行的種植點上種植2株,分別向左右生長,每次都只讓其中一邊的植株結果,而每株只留下一果。

每一定點上左右分別生長的兩株火龍果苗,一次僅讓其中一側去開花結果,目前是左側(攝影/林怡均)
同一株上的花苞,依據其基座大小、生長是否畸形判定去留,上圖只會留左邊那朵(攝影/林怡均)

留下最健康的花苞,其他做養分

調整種植方式一來減少產量,二來是提高火龍果品質,蔡永順強調:「要健康的植株才會有好的果實,硬是為了提高產量而去催生植株,會讓植株不健康、壽命縮短的。」

枝條開始出現花苞時,蔡永順會觀察哪一朵的基部大、生長沒有畸形,留下最好的一朵,其他疏果下來當作肥料提供養分。而在枝條碩果僅存的火龍果,也常常因為金龜子啃食而外觀不佳。

基部健壯的花苞(攝影/林怡均)

出貨嚴謹,客戶忠誠度高

紅龍果產季集中在6月到12月,蔡永順的紅龍果連年完售,除了品質好,其中一項原因也是蔡永順對於出貨的堅持及客戶經營,他自豪的說:「這幾年販售火龍果下來,只有一箱有過瑕疵!」

他的客戶忠誠度非常高,也非常信賴他,外型不佳的火龍果,他會分送給客戶,蔡永順說:「外型不好並不影響內在風味,也同樣是我努力的成果,與其被人殺價、賤價販售,不如回饋給願意支持我的人。」

近期全台灣瘋火龍果種植,擴大種植面積導致火龍果產銷失衡,蔡永順認為政府不應以收購的方式去補助農民,因為收購會造成農民有恃無恐,反而產量提高但品質卻會下降,造成價格波動的惡性循環。他認為農民應確實做好生產登記,而政府要提供歷年種植面積及價格的歷史數據,讓農民自行選擇是否要種植,另外應將資源投入加工技術的研發,才能因應農產品過剩的問題。

延伸閱讀:

(2019)紅龍果的祈禱01》該救還是跌回基本面?紅龍果產量節節升高,收入對半下殺

(2019)紅龍果的祈禱02》外銷慘澹五年沒起色,品質成本是挑戰,應發揮加工潛力

(2018)紅龍果價崩如何殺出重圍?江一蘆、林孟姿夫婦育種,盼新品系取代舊市場

(2018)農委會:火龍果量多但未產銷失衡,創意加工、披薩甜點提升價值

(2017)從價高誘人走向搶種價跌│火龍果 起伏不定產銷路何解?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