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芭樂長得更好?試試神奇木黴菌加料肥!打敗根瘤線蟲,豐產又好吃

植物對抗病蟲害的好幫手,木黴菌來了!經過長達17年的研發,臺中農改場篩選出適合台灣環境的木黴菌TCT768,加入堆肥,施灑於田園間,讓作物能快速吸收養分,更加成長茁壯,並能誘發有益細菌,幫助植物抵抗惱人的「根瘤線蟲」。

近幾年來因為氣候變遷,根瘤線蟲成為各種作物頭痛的問題,特別是芭樂及火龍果,栽培時間一久,根部都會出現根瘤線蟲。但若直接用放線菌防治,施用量多少會影響防治效果,另外原菌1公斤要1800-2000元,相當昂貴。為降低農民使用成本,以木黴菌接種養菇廢料,可以產製含大量放線菌的堆肥,同時具有有肥效與放線菌,價格便宜且效果更佳。

目前台中農改場已將木黴菌技術轉移,與業者合作開發固態肥料「菇鮑浚」與液肥,於中部芭樂園、苦瓜園等多種作物進行試驗,成效顯著,平均可改善30%的落果,同時提高25%-50%不等的產量。

左邊為農友施用菇鮑浚的芭樂園,右邊為無施用的鄰近芭樂園(攝影_林怡均)

熱帶型菌種量身定做,助植株抵抗極端氣候

顧名思義,木黴菌當初就是在「發霉木頭上發現的菌」。來到台中農改場埔里分場場長陳俊位的實驗室中,他拿出過往培養及保存的木黴菌種介紹,「木黴菌有很多品種,常見的分成溫帶和熱帶型,台灣因為氣候濕熱,因此最後篩選出熱帶型的TCT768。」

回想研究契機,台中農改場埔里分場場長陳俊位說:「其實一開始的主角不是木黴菌,而是堆肥。」民國93年起台中區農改場研發堆肥,為改善堆肥發酵時的異味,研究員不斷尋覓能夠加速發酵的材料,才因此找到了木黴菌。

台中農改場埔里分場長陳俊位(攝影_林怡均)

加速分解養分,木黴菌成作物護衛軍

木黴菌是真菌的一種,超市裡常見的香菇和木耳都是它的親戚。能夠加速發酵的關鍵在於,它能分解纖維素,把原先較大的纖維素分解成較小的單雙醣,讓細菌方便食用。如同剛出生的嬰兒,需要母親幫忙先咀嚼食物,才方便吞嚥一樣。

木黴菌對植物發揮的保護機制為:木黴菌先將養分轉成單雙醣,就會刺激食用單雙醣的放線菌增生,放線菌則能夠剋制重要的作物害蟲:根瘤線蟲。放線菌在土中大量繁衍,一舉分解由幾丁質構成的根瘤線蟲和蟲卵,便能達到保護植物的效果。

根瘤線蟲,寄生於植物根部,導致無法吸收水分及養分,使植株根部腐敗脆化(攝影_林怡均)
因為根瘤線蟲而死亡的芭樂樹(攝影_林怡均)

加入木黴菌,養菇廢木屑價值翻十倍

台中農改場研發添加木黴菌的堆肥契機,在於想解決全台大宗的兩項農業廢棄物:雞糞、養菇廢木屑。歷時6年篩選出適合台灣氣候的木黴菌TCT768後,在台中太平區農會理事長林章吉的引薦下,與台中晶圓菇場從105年開始合作。

經營了18年的晶圓菇場,偌大的廠房可以容納28萬8千個養菇瓶,主要生產杏鮑菇。在消毒過後的塑膠瓶中填入木材、米糠、豆粕等,再接入杏鮑菇菌種,就能繁殖生長。由於杏鮑菇一瓶僅採收一次,並不會像香菇一樣連續採收,因此底下的材料仍富含養份,是做堆肥的好材料。

廠房後方堆積了兩座小山,其中一座是裝填塑膠瓶的材料,另一座則是養菇後的廢棄材料,每天會產出8噸的廢料。場長林章德說:「過去這些廢料賣給回收場,一車頂多可以拿到4000到5000元,現在拿去做堆肥材料,同樣一車的重量,可以回收6萬元。」

由左到右依序為:德林農藥行林高瑨、台中市太平區農會理事長林章吉、台中農改場埔里分場長陳俊位、晶圓菇場林章德(攝影/林怡均)

木黴菌堆肥生產過程為,先將木黴菌加入液態堆肥接種劑中培養,再加入養菇廢料中,進行堆積發酵,經過1-2個月便可包裝成袋,交由農民撒施。

不同階段木黴菌,由左至右:培養中的、粉碎後的、粉末狀的,培養中的木黴菌附著於稻米上,粉碎後的木黴菌可以大量繁殖,粉末狀的木黴菌主要加到肥料中(攝影_林怡均)
以菇包廢棄物作為堆肥材料,綠色的部分為木黴菌(攝影/林怡均)

新型肥料,施肥合理更便宜

引薦雙方的林章吉觀察,「過去的環境和現在已經不同了,以前有效的農藥或是肥料,都已經不再有同樣的效果,特別是現在的土壤普遍都缺乏有機肥,但老農民的傳統觀念尚未改變。」像是去年11月到3月明明已經缺水,卻依舊下很重的化肥,肥分根本下不去。

陳俊位也認為,輔導農民這麼多年,合理化施肥的觀念仍尚未普及,研發添加了木黴菌的加料肥「菇鮑浚」,能讓施肥更有效率。考量使用方便性,分為固態堆肥和液肥兩種,「不同於農藥,這是能夠改善作物病蟲害危害的肥料。」

木黴菌加料肥研發後,在中部區域不同農園中對不同作物進行試驗,目前已經試驗過芭樂、苦瓜、葡萄等,效果都相當不錯,能夠改善落果、病蟲害、產量,進而提升作物品質,提高售價,增加農民收益。現在購買25公斤的加料肥,原價130元,政府每包會補助50元,因此農民自費購買每包只要80元。

農友實際購買的加料肥資材(攝影_林怡均)

死馬當活馬醫,芭樂園起死回生

彰化社頭的芭樂農劉炳森,便是此肥料的試驗先驅,種芭樂九年多的他,兩年前因為根瘤線蟲,導致3分半的芭樂園裡有將近三分之二的芭樂樹都瀕臨死亡。當時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情,接受了木黴菌加料肥的試驗,想不到這一試,竟讓整座芭樂園起死回生。

走在生機蓬勃的芭樂園,已經看不到當初的慘況,劉炳森蹲在地上,以樹枝比畫道:「這些黑色的是堆肥,上面白色的粉末就是木黴菌的菌絲,這兩年來我只有用木黴菌加料肥的堆肥和液肥,頂多偶爾補充一點磷肥而已。」

加料肥的使用方式非常簡單,劉炳森說道:「把肥料袋打開,把肥料均勻鋪在樹下就好了。液肥也是稀釋完後,定期噴灑在葉面就好。」近期天氣熱,植物水分大量蒸散,陳俊位補充:「這時候施灑液肥,就能幫助植株快速補充養份,另外落葉掉在堆肥上,也會被木黴菌快速分解,讓作物去吸收。」

社頭芭樂農劉炳森夫婦(攝影_林怡均)

農友:落果減少一半,品質變更好

施用木黴菌加料肥這兩年來,產量及品質大大改善,劉炳森開心的說:「雖然必須要常常下田去看芭樂跟補肥,但卻不需要太擔心了。」像是最近常常下雨,以往這種天氣都會造成嚴重的落果問題,使用加料肥後,芭樂樹變得強壯很多,落果率減少了將近一半,每分地產量增加了四分之一以上,品質也變好了,原本一斤賣30元的芭樂,可以提高到35元。

劉炳森摘下一顆尚未完全成熟的芭樂,分切給眾人吃,入口雖有一分澀味,但果香十分有識別度,吃完之後齒頰留香。他認為口感及香氣和過去很不同,特別是口感,以前有時天氣太熱,芭樂果心會過軟、味道濃厚,不易入口,但是現在的芭樂口感很脆,咬下後有一股清爽果香,咀嚼吞下後還會回甘,因此即使一斤漲了5元,反而都是完售。(文未完,繼續閱讀請點選裡)

延伸閱讀:不止芭樂,連苦瓜也好用!木黴菌幫分解,植物開新根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