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是一座博物館10》木屐村蛻變中,在社區低潮時「少年總幹事」相挺續航

文/張雅雲

「有人會推薦自己的下一代,來成為明日社造工作者嗎?」

在「NEXT明日社造~分區論壇宜蘭場」會議中,白米社區資深社造工作者林瑞木提出這問題,他表示這是他自己的切身議題,如果在一般職場,連續工作超過25年就可以退休,而他確實已經超過這樣的年資,這些年他也不斷嘗試社造的世代傳承,但仍面臨諸多的現實考驗,他由衷期待社造夥伴一起來幫忙解開這個難題?

這是文化部25年來首次召開全國社造會議,而宜蘭地區社造夥伴也提出四大主題的初步結論和延伸討論,期待為其他場次啟動更多思考。但,林瑞木的這個提問,這不會是簡單的「會」或「不會」,有可能是一項歷經25年仍在追尋的「實踐」。

一代總幹事林瑞木(右),二代總幹事傅偉特,各擔起不一樣的使命和期許。

1990年代起,台灣社區營造運動襲捲成潮,林瑞木是白米社區第一代的返鄉青年,也是那年代的社區少年總幹事,從蒙塵絕望的社區,到打造出希望的白米木屐村,林瑞木一路堅持;隨著雪隧開通、觀光工廠林立,2010年起白米社區木屐產業來到高峰期,但伴隨外部環境和資源分配的改變,白米的社區產業逐步進入停滯、甚至衰退。

面對社區人口老化、青年外流,多年來林瑞木總是費心思索,如何在暑假提供各式機會,讓在地青年學子和社區一起工作互動,創造下一代和白米的連結,也期待有一天新世代可以接棒。

從慢壘隊球僮到社區總幹事

傅偉特稱林瑞木是「阿叔ㄚ」,因為父親傅錫煌和林瑞木是同輩好友,也都是白米社區發展協會慢速壘球隊的成員,傅偉特從國中就加入社區慢壘隊,從球僮撿球開始,和大家一起代表社區出賽,當過場邊啦啦隊,到他自己也上場揮出那一棒,為白米社區贏得無數獎盃。

社區開始發展木屐產業的時候,傅錫煌曾任「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合作社理事主席」,早期為了推動木屐,晚上下班後傅錫煌、林瑞木和熱心幹部一起磨木屐、上漆更是家常便飯。對於父親年輕時有一群好朋友相挺做社區,傅偉特一直印象深刻。

因為父親的關係,寒暑假傅偉特有不少時間是到白米社區當志工。「大家看我,會覺得我是主席的兒子,自己也會有些壓力,如果做不好是靠爸。」傅偉特對自己的身分有自覺,認真做好被交付的任務。例如:社區產業發展要有些客觀數據,當要統計遊覽車數量時,傅偉特調出錄影帶逐一計算遊覽車的數量;此外,傅偉特也熱心答應帶社區更小的志工普普隊去花蓮泛舟,直到出發前一天好多孩子的爸媽都來家裡叮嚀,他才覺得有壓力。學生時代參與白米社區志工,傅偉特覺得只是「想去幫忙父親」。

蘇花改白米景觀橋也是白米社區守護家園的一頁/白米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少年總幹事上任,見識「社區就是處理人的問題」

大學畢業後,傅偉特跟著叔叔做遊覽車玻璃窗的工作,在高溫下塑形玻璃、膠合、上膠膜等,前二年工作相當辛苦,每天都是工作到11、12點,這樣工作連續七年。後來因女友在羅東工作,傅偉特決定返鄉工作並結婚,林瑞木得知其返鄉的訊息,邀約他加入社造工作。傅偉特想起從小時就參加社區發展協會辦的活動,對社區也算有了解和感情,但他並沒想到有一天也會成為「少年總幹事」,更見識了「社區工作,不單是做事,更多時候是處理人的問題。」

因為經歷白米社區從沒有到風光時期,當去外縣市有人提起「你們那邊有木屐館」而覺得很光榮,傅偉特即便對總幹事的職務不清楚 ,但有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鄒金玉和總顧問林瑞木可詢問請益, 傅偉特覺得好像輕鬆一些,「少年總幹事」一職是可以挑戰看看。

農再計畫、社區導覽、老人關懷,總幹事樣樣都來

「各位白米社區ㄟ長輩,大家好!待會二點在社區活動中心,黃秋菊校長會來和大家做活動,歡迎大家逗陣來。」放慢說話速度,講完社區廣播提醒長輩們來上課,傅偉特接著就往木屐館移動,因為預約參觀木屐館的訪客已從南方澳出發了。

退休校長黃秋菊帶白米長輩做活動/白米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接待完訪客才回到協會辦公室,一會又有公部門人員要來了解社會勞動役來社區服務的狀況,緊接著理事長說待會要和顧問討論社區的農村再生計畫……,今年4月傅偉特又接下宜蘭博物館家族協會的兼任總幹事,協助推動宜蘭縣地方文化館業務,這些內容就是多工總幹事傅偉特的工作日常。

從羅東林場專案經理到回社區擔任總幹事,在社區工作很多事務好像會自然增生,傅偉特打趣說:「真的會變得多才多藝。」回到社區最先要負責的計畫就是農村再生計畫,傅偉特說以往從來沒有處理過施工、監工、工程驗收等任務,不清楚工班是依不同階段進場施作,就曾經直接被洗臉「少年耶~前面那個什麼沒做,我這部份沒有辦法進行,是浪費我的時間。」在社區就是做中學、錯中學,這樣的工程施作經驗讓他日後在開設自己的茶飲店時非常進入狀況。

執行農再計畫打造社區一畝田/白米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因為執行農村再生計畫,傅偉特有更多機會看見白米社區自然環境的美。傅偉特認為,農村再生計畫是社區的轉折點,以前大家只看到社區有木屐產業,透過農再計畫把社區的環境資源再逐步盤點出來,結合食農體驗、空屋再利用的木益客棧可住宿、有餐飲,「我們甚至整理一畝田,重新在廢耕的地上引水、蓄水、插秧,種出白米社區的白米。」這樣的全新經驗打動許多人。

農再計畫讓白米社區可行動的場域擴大,無形中也刺激一位少年總幹事觀看和執事的思考。

【地方要創生,一起發想蘇澳小鎮22℃輕旅行】

白米社區的木屐館早期有較充裕的公部門經費支持,近幾年因公部門資源減縮、訪客減少、景氣蕭條,白米社區也不斷調整社區產業要永續經營的可行方式,例如:沒有勞委會多元就業方案人力的補助,木屐館改採收費預約導覽;部份居民出資以社會企業的精神支持,整頓社區空屋變妝成為「木益客棧」,結合餐館和住宿也增加更多在地就業機會可能。

因為連續幾年執行白米社區的農村再生計畫,對於社區的環境資源、生態亮點、食農教育等串連更有想法,傅偉特認為社區不能單打獨行,而是得和更大區域的人事物進行共好的整合。2019年適逢地方創生元年,而蘇澳鎮正是國發會選訂優先辦理地方創生的鄉鎮,傅偉特也代表白米社區發展協會積極參與蘇澳鎮公所的地方創生平台會議。

蘇澳青年一起幫地方找新意/宜蘭博物館家族協會提供

蘇澳樣樣好玩,開創「地方感」特色行旅

在宜蘭縣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運籌推動辦公室計畫支持下,老師以創價工作坊的形式,帶領大家激盪出「騎屐漫遊-蘇澳好食在」、「 蘇澳22℃的小鎮輕旅」等有地方感的社區旅行。

對於極為熟悉的白米社區,傅偉特也有很多不一樣的體驗方法。例如:白米很適合自行車生態旅行,從白米一路騎到南方澳。先在白米溪抓蟹、撿石頭,採柚子、烤香魚,尋找做木屐的江某樹,一探石灰石礦場;也可以到白米社區做一雙自己的木屐,以及體驗社區的野薑花包粽、魚丸和披薩DIY;然後在傍晚時分到南方澳看海、看漁市,北濱公園散步,再以豐美的南方澳海產為一天畫下完美句點。

作為一個蘇澳人,傅偉特說,來蘇澳當然要體驗泡冷泉、爬七星嶺看蘇澳港,也走訪有歷史感的張公廟、欣賞剪黏,當然還有最美的咖啡館link88蘇澳咖啡店,此外蘇澳那粉紅火車站可能全台找不出第二個,街上的鳳鳴羊羹是好的伴手禮,最後一定不能錯過在地小吃,例如:阿英魚雜、蘇澳肉包、阿公仔蔥油餅、黑松汽水甘蔗汁等美味。

近幾年蘇澳慢慢有年輕人迴流,傅偉特也把握機會去認識地方上的年輕人,一起聊聊大家對自己故鄉的想像。

在社區低迷時,陪社區走一段

社區營造或地方產業可否支持青年在地工作,對傅偉特來說「有機會,但仍充滿變數」。目前除了擔任白米社區發展協會、宜蘭博物館家族協會二單位的兼任總幹事,傅偉特和妹妹合資開茶飲店,自己投資設自助洗車廠,白天處理社區發展協會的事務,執行宜蘭博物館家族協會的計畫,晚上到礁溪的茶飲店結帳、打掃、關店,再繞到自助洗車廠整理環境並收帳。

傅偉特認為,自己還年輕除了社區工作的學習,也可探索自立創業,嘗試創業時也發現社區工作學到的經驗,也可運用在自己的創業管理。

問起身兼多職不累嗎?傅偉特靦腆但堅定表示「我期待看到白米社區再度翻升,雖然不一定在此時,但在社區低潮時,我願意相挺走一段,除非大家都放棄了。」如同白米社區慢壘隊出賽,球是圓的,即便來到後的七局下,只要不放棄,仍然會有逆轉的可能。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