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起國內甘藍種植登記達七百多萬株,已超過預警值,從十月上市起,批發價格就跌到每公斤15元,比去年同期下跌4成,十一月進入盛產期,儘管天氣變涼需求變高,批發價仍在每公斤16元附近徘徊。
為消化爆量高麗菜,農糧署與大宗產區雲林縣多管齊下,除勸說農友減種、與全聯合作以火鍋料主打甘藍之外,也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透過真空預冷設備,解決長途運輸會遇到的黃葉及爛心問題,延長貯運期,提高外銷品質。農糧署預估,今年11月至明年4月的出口量可達500─1000公噸。今(14)日已有首批14噸的「初秋」高麗菜裝櫃啟航,銷往加拿大華人市場。

北美華人愛吃初秋甘藍,台灣軟甘藍可取代中國硬甘藍
本次外銷並非國內首例,農糧署署長胡忠一表示,今年本來鼓勵轉作青花菜,但農民認為甘藍好管理而繼續種,發現過剩後開始尋求加工或外銷。農糧署作物生產組科長傅立忠表示,過去甘藍外銷大宗為日本,但日本需求為「硬甘藍」,國內大宗種植品種為「初秋」口感屬於軟甘藍,較不受日人青睞。
去年甘藍出口北美華人市場,反應良好,今年貿易商加碼契作,預計至少每週出口一貨櫃(14公噸)希望打開初秋的外銷市場。
雲林縣二崙果菜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鍾錮鈿表示,北美以前主要是進中國硬甘藍,但不適合熟食口感不佳,近年來北美華人增加,對適合熟食的軟甘藍需求也增加。
新加坡具市場潛力,外銷價格好
去年出口甘藍到加拿大的契作農友蔡宜修表示,甘藍種植簡單,但管理好並不容易,必須透過水分控制及田間管理,才有好的賣相,台灣初秋甘藍的優勢在於熟食好吃,符合華人飲食習慣。同為華人市場的新加坡,大部分甘藍由澳洲進口,每公斤售價可達27元新台幣,台灣甘藍若能打入,相當具有市場競爭力。
胡忠一說明,去年因為甘藍價格低,外銷達7627公噸,但美國僅銷97公噸、新加坡200公噸,北美及新加坡仍是甘藍外銷的藍海,甚至不排除進軍土耳其。胡表示,今年甘藍已外銷2087公噸,希望到明年四月超越去年成績。

真空預冷快速降溫,拉長甘藍保鮮期
鍾錮鈿表示,加拿大把關嚴格,外觀及藥物殘留都會嚴格檢查,但最關鍵的還是預冷技術,採後上船,航運至少要18-21天,加上陸運到上架展售,已過了近一個月,過去在堆疊運輸過程,經常發生黑心、黃葉的問題,導致甘藍品質受損。
合作社去年獲得農糧署補助,設置真空預冷機,可在十多分鐘內讓蔬菜溫度降低6至8度。相較過去室溫採收冷藏後,至少要1-2天才能下降6至8度,真空預冷機僅需半小時,便能讓蔬菜到達0度。
農糧署作物生產組科長傅立忠說明,甘藍外銷到採收後到食用期限恰巧為一個月,有了真空預冷技術,可延展甘藍展售時間。

「雲林月」主打火鍋料,天冷多吃甘藍
除了外銷,為解決產地甘藍爆量,雲林縣農業處副處長陳炳坊表示,已於十月底和全聯超市接洽,從十一月上旬盛產期至十二月,推出「雲林月」,因為天氣轉冷後,國人食用火鍋頻率提高,以火鍋料來主打甘藍,希望協助甘藍順利運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