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前文)甫在動物分類權威期刊《ZOOTAXA》發表18個魚類新種的何宣慶,埋首魚類研究近二十年,截至今年已發表108種新魚種(以有效種計算),成功擠身全球重要魚類物種名錄網站「Eschmeyer’s Catalog of Fishes」的百大排行榜(註),估計專刊出版後、更可一舉爬升至82名左右,是第四位入榜的華人、更是台灣第一人,其餘分別來自新加坡(2位)及中國(1位)。
且相較他國學者多半選定特定魚種鑽研,何宣慶的研究對象較廣泛,從鮟鱇、鰻魚到光鱗魚都有涉略,未來他想繼續打開未知領域的魚類分類。
「2004年命名了第一個魚種『邵氏蟾鮟鱇』,那時候就在想,不知道累積到100個會是什麼感覺。」如今達成「百大」成就,他卻看得平淡,從第一步走到百步,他的初衷不變:就是要把新知識傳播給大家。
.jpg)
「合作大於競爭」研究才會雙贏
目前全球魚類物種約34,000種,台灣有3,200種左右,全球被正式命名的新種以每年400-500種的速度持續成長中,「我們在寫新種、別人也在寫,我們努力往前、別人也大步邁進!」發現的物種數量永遠只會越來越多,國際間的合作與競爭關係微妙,「我們才發現一個新種,日本很快也找到同一個物種,這都是很常見的。」
但在何宣慶眼中,「合作大於競爭」、才可能在分類學中創造雙贏。他描述國際間對物種資訊的交流毫不藏私,這次有多位日本學者參與發表多個新種,如流星隱魚、巨口魚、油鰻等;而日本魚類學界重量級人物、日本北海道大學榮退教授尼岡邦夫,也親自來台整理台灣的「鮃科物種」,一共發現42個物種,其中5個還是國內以前沒記錄到的,協助台灣解開比目魚中底下最複雜魚類物種的身世之名。
.jpg)
台灣超高生物多樣性:隨手拿起來都可能是新種
此外,他也笑稱:「台灣多樣性真的很高,不需要競爭,只要好好做、耐心研究,就會有新發現。」這次發表的18個魚類新種有17個來自台灣。
位於熱帶與亞熱帶交界、北部又處於溫帶南緣的台灣,東部海岸有黑潮經過,帶來豐富的魚群與海洋生物,特殊環境打造台灣豐富生態;再加上學術風氣自由、接收國際訊息快速,外國學者始終對台灣這塊寶地「念念不忘」。
何宣慶回憶,94年第七屆印尼太平洋漁類會議在台召開,數百位外國學者有機會來台參訪,他帶著大夥兒去魚市場兜一圈,學者對許多沒看過的魚類感到驚艷,「超級高的多樣性,隨手拿起來都可能是新種」,學者在市場瘋狂「撿魚」,也帶回他們國家的博物館展示,後續更在國際期刊上陸續發表了許多新種,透過「標本外交」、讓世界看見台灣魚類生物多樣性的無限可能。
.jpg)
但是也有人質疑,都讓外人把魚帶走了,台灣要做什麼?
對此,何宣慶認為,與其把魚藏在身邊,百年之後都沒人注意,不如幫助真正想做研究的人。外國學者在台灣發現的新種、會清楚標明「採樣地」為台灣,來自台灣的魚樣本飄洋過海在各國舞台亮相,他曾在新加坡博物館看見整館展示著台灣的魚,讓所有參觀的旅客更認識台灣這塊寶地,也促進更多學者想來台研究與交流。
命名是為了留下紀錄 拼湊歷史的鑰匙和線索
何宣慶說明,分類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物種的確認與命名是開啟後續研究的「共通語言」,如果無法確認物種的有效性以及特徵,就無法與其他物種或他人研究結果進行比較。
「命名是為了留下一個紀錄,也代表人類歷史上的一塊拼圖。」透過命名,讓每個物種的存在有紀錄可循。曾有日本學者在歐洲博物館看到17世紀在日本神戶內海採集的魚種標本,才得以還原日本鎖國時期的地理樣貌,「環境一直在改變,資源都在往下走、而且走得很快,很多時候發現物種瀕危已經太晚了,棲地被破壞影響了生物分佈,如果當時沒有留下標本,我們就不知道台灣曾經長什麼樣子。」
.jpg)
每一個物種都是一個故事,被保存下來的標本代表一個時代裡特殊的風土物件,是一條線索、也是一把鑰匙,能通往過去,拼湊出當時的生物史、地理史和人文史。何宣慶收集標本就像閱讀一本本書籍,從中探索與省思,最大樂趣在於每天都會有新的發現:要開啟「魚雷達」,對於沒看過的魚種保持敏銳度,將分類研究視作解題過程,要把物種圖鑑翻過一遍又一遍、重新比對,都沒人提過、才能斷定是新種。
「也要有耐心等待,常常只是在等一個機會,」有時要利用DNA才能分辨相近的兩魚種,偏偏標本只有一個,科學家只能耐心等到第二個標本出現時才能繼續往下追;又或是找到一個物種後,比對很久才發現跟一百多年前發表的物種很接近,為了進一步確認兩者差異,便得帶著手中標本跨海確認,「往前看新的、也要回顧舊的,確認再確認,才不會出錯。」
但他也慶幸,這幾年投入分類學的人越來越多,只要有學生想做、他就提供樣本,也協助他國學者採集樣本。與其自己獨樂樂發現新種,他更享受和大家一同探索、鼓勵更多人加入發現新種的行列。集結眾人力量的研究,才能將台灣的寶島之美看得更細、更遠。
.jpg)
延伸閱讀:
以魚類命名榮耀台灣!何宣慶再發表18個新種,福爾摩沙夢鮟鱇、海蝠魚全球唯一
讓全球看見Formosa!海生館何宣慶團隊發表20個鰻魚新種,台灣鰻魚多樣性全球居冠!
鮟鱇魚家族300多種 1/4在台灣
逛遍全球魚市場 何宣慶挖寶做研究
【註】:該排行榜是依據林奈啟用二名法之後的所有統計數字,當前人類歷史上發表最多的是上個世紀的荷蘭軍醫布利克(Pieter Bleeker),有1932種之多;但有效種最多的大英自然史博物館館長貢德氏(Albert Günther),有931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