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寂靜04》別讓喧囂公路趕走候鳥的鳴唱!聆聽永安茄萣濕地的生命力

文/林昆海(高雄鳥會總幹事)攝影/涂建豐

跟冬季比起來,盛夏濕地略顯空蕩,多數的候鳥早在3-4月北返,準備在北方繁殖下一代;這時的台灣濕地進入鳥人口中的五窮六絕、七零八落的鳥荒時節。即便如此,沿海的各個濕地還是充滿著生命力。各地的留鳥們也努力的生存、繁殖下一代:小環頸鴴、高蹺鴴、紅冠水雞、小鷿鷉、褐頭鷦鶯、灰頭鷦鶯等鳥類,是濕地裡的常客,一如往常的在濕地裡鳴唱,捍衛領域、呼叫幼鳥、驅離敵人,雖然沒有數百成千的候鳥群那麼壯觀,濕地依然充滿生命力!

翠鳥唧~的一聲,水藍色的背影劃過水面,彷彿留下自然的驚嘆號!在野外觀察鳥類除了用眼睛看之外,更多時候是用「聽」的!

林鳥往往躲藏在濃密的樹葉、枝條之間,不容易看清楚身影;相對地,鳥類的叫聲是更好的辨識工具。棲息在樹林裡的鳥類透過叫聲傳達訊息,不論是求偶的聲音、警戒、防衛的聲音,或者是聲聲呼喚幼鳥的叫聲,在濃密的森林間總是可以傳的清晰又遠。在鳥類調查或賞鳥大賽的活動中,鳥音是可以成為正式的記錄;甚至是鳥類調查的主要依據!

圖片提供/茄萣生態文化協會提供

濕地的重要性

七八月的高雄接連下了一段好長時間的雨,719在短短12小時內下了1百多公釐的雨量,許多地方嚴重積水、造成交通的不便與民眾財產的損失,這樣的災害也顯示在極端氣候下高強度的降雨變成常態。人類除了必須加強排水的作為之外,提高忍受淹水的韌性與因應能力也是重要的考量。此時濕地、河川行水區和都市裡綠地滲水面積的保留更顯得關鍵且重要!

高雄市政府引以為傲的濕地廊道政策,涵蓋21個濕地,其中有國家級的洲仔濕地,也有大面積的永安鹽田濕地,更有藏身於稠密住宅區、人工闢建的滯洪池。從自然到人工,大面積到小滯洪池,對人、對野生動物而言,濕地不但是棲身之所,也是躲避危險、洪害、遠離車水馬龍、親近自然的最好去處。

攝影/涂建豐

從鹽田到濕地

從高雄市區到永安濕地不到50分鐘的車程,景觀的變化從人口稠密的高樓大廈,轉眼變成一望無際的魚塭場景。永安區是專業的魚塭養殖區,主要的養殖魚類是石斑魚、虱目魚,石斑魚養殖面積約達三百多公頃,年產量八千多公噸,質與量在全台都堪稱是首屈一指,號稱石斑魚的故鄉。這裡也是全高雄僅存的鹽田遺跡~高雄烏樹林鹽場;一棟仿巴洛克風格的華麗歷史建築「烏樹林製鹽株式會社」屹立在鹽田中央,守護著百年的鹽田歷史。

永安濕地舊稱「烏樹林鹽場」,是高雄鹽田的一部分,北邊隔著興達港則是「竹滬鹽田」,因為興建興達遠洋漁港而遭抽砂覆蓋,已不復過去樣貌!過去的「竹滬鹽田」現在稱之為「茄萣濕地」,也是我們即將拜訪的行程之一。

民國73年台電公司購入永安鹽田預備作為電廠底灰堆置場所,遇居民抗爭遲遲無法使用,閒置至今,因而成為南來北返眾多候鳥遷徙、度冬之地。並被國際鳥盟指定為重要野鳥棲地(IBA TW 041)。民國96年被推薦評定為地方級國家重要濕地,民國105年2月2日濕地法公告實施,107年公告為地方級國家重要濕地,面積從130公頃縮減為41.25公頃。北邊的鹽灘則做為興達電廠燃氣機組更新的廠區。

夏季的永安濕地水位稍高,冬候鳥早已不見蹤影,水面上可以看見載浮載沉的小鷿鷈和遠處的小白鷺、高蹺鴴這些中大型的涉禽。小鷿鷈是本地留鳥中極少數會潛水捕魚的水鳥,它的捕魚方式和翠鳥由高處俯衝進入水裡的方式不同;小鷿鷈的雙腳位於身體後方、有蹼,善於潛水,不利在地面步行,因此幾乎終身與水為伍!

近年來因為濕地的水位升高而受益!相反的,其他腿短的水鳥如鷸鴴科的東方環頸鴴、小環頸鴴、紅胸濱鷸、、、等數量也大幅減少。除了降雨日數和雨量增加之外,人為的控管也是原因之一。

攝影/涂建豐

聆聽始於安靜

錄音師薛永志先生拿出水下麥克風透過長長的釣竿沉入水中,耳機中傳來明亮的雨滴聲音,還有某些不明的聲音,類似吃東西或者摩擦的聲響;透過水下麥克風,聽到非常清晰卻無法辨識的聲音;那是另一個世界的聲音,可能是魚、蝦或昆蟲發出的聲音。

人類可以透過文字、語言、手勢、音樂等互相溝通了解,可是我們對於動物的了解非常有限,就連最基本的聲音也無法理解溝通!然而聲音是一種『存在」,也是一種「力量」,「人類」所發出的「聲音」幾乎主宰著地球的命運,但因人類並無法了解、聽懂所有自然生物所發出的聲音,因此許多自然的聲音被忽視了,生物也一一消失了。人的聲音越大,自然的聲音越遠!

攝影/涂建豐

聆聽始於安靜!人需要安靜才有辦法聆聽!

眾人原本安靜聆聽水下聲音,倏然從遠處傳來車輛轟轟而過的聲音與震動,穿越鐵絲網直達我們的耳朵;噪音~無所不在!

永安濕地的北側矗立著兩根紅白相間的高大煙囪,那是高雄發電量最大的興達火力發電廠!台電即將在永安濕地的北側興建新的燃氣機組,為汰換舊廠區的燃氣機組做準備。這樣一來,南邊的濕地跟電廠的距離會更近了!不但視覺上的距離與壓迫感更大,機組在燃燒天然氣運作時的聲響想必也會更加明顯!高壓電透過電塔、電線向外傳遞地的逼波聲響就在頭頂上,無所遁形、隱藏!

永安濕地北邊隔著興達港,也就是古時的堯港內海,因為要興建遠洋漁港而抽砂堆積在北邊的竹滬鹽灘(現今的茄萣濕地),抽砂堆積改變了竹滬鹽田的面貌與高程,足足高出海平面3公尺以上,不復以往!

攝影/涂建豐

道路與濕地的拉鋸

茄萣濕地被1-1道路切割成南北兩塊,南邊是公15公園,北邊是茄萣濕地。地方人士執意要在濕地西側靠近崎漏社區的大山旁蓋一條南北向的1-4道路,往北銜接莒光路,引發了開發道路與保育濕地的爭議!

茄萣濕地面積高達170公頃,是高雄市、也是全台灣最好的候鳥棲地之一。根據全國最大的公民科學調查活動~新年數鳥嘉年華(NYBC)歷年的資料統計,茄萣濕地的鳥類數量高達1萬5千隻,排名全國前三名,黑面琵鷺的數量也高達200隻以上,是非常重要的候鳥棲息地。

然而茄萣濕地早已遭受過第一波地破壞!2009年高雄縣長楊秋興為了興達港內的遊艇專業區執意開闢1-1道路,後來遊艇專業區證實是一張無法兌現的芭樂票!然而對茄萣濕地的破壞卻已造成。

1-1道路寬60米,屬於六線車道的高運量公路,往來的車速相當快。開通以後,利用的車流量並不多,且集中在早晚上下班兩個時段。當我們在遊客中心賞鳥亭進行聆聽活動時,不時傳來吵雜的車輛噪音、影響我們的聽覺!

一個全高雄、甚至全台灣最重要的候鳥棲地,就這樣被道路給切割了!在此地參觀的遊客被迫與噪音為鄰,無法安靜地、愜意的享受在濕地的優閒時光。

茄萣濕地已經被1-1道路切割成南北兩塊,想像1-4道路開通的情景將更糟:更多的車輛、更多的人群、更吵雜的噪音,但是卻只有更少的度冬水鳥!我們很難想像一個具備國際拉姆薩濕地等級的茄萣濕地會成為一個無法隔離車輛噪音、吵雜的路邊公園。

圖片提供/茄萣生態文化協會提供

繪製你我的聲景地圖

聲景協會前秘書長李佳芸老師,拿著白紙和色鉛筆,向學員們示範如何繪製聲景地圖。想像自己位於紙張的正中央,仔細聆聽在身體上下左右四方的聲音來源,透過想像把聲音的樣子畫出來!參與者在描繪周遭的聲景時,將鳥兒風吹的聲音畫得非常美,並且用柔和亮麗的顏色和圖案來代表;但是對於車輛或人群發出的聲音,則以黑色、尖銳的線條來表現其嫌惡感。

學員們繪製聲景地圖後最大的建議是:茄萣遊客中心與1-1道路之間需要種植隔離綠帶或隔音牆,才能舒緩車輛所產生的噪音與刺激,還給濕地和遊客們稍微寧靜的空間。

茄萣濕地雖然擁有一百多公頃的面積,民眾可以觀察候鳥的設施卻非常少;目前可供遊客觀察的設施僅有南邊的八角亭、遊客中心賞鳥牆和東北側的槍樓三個地點。雖然整個濕地的四周都沒有隔離,民眾可以輕易爬上土堤觀察野鳥,可是因為沒有適當的遮蔽,不但會干擾鳥類,也容易曝曬在陽光下,不建議民眾站上土堤進行觀察。因此南邊的觀察設施很容易受到1-1道路車輛的噪音干擾,需要加以改善!

攝影/涂建豐

因為設計的緣故,遊客中心的高度與內部空間不足,因此從遊客中心內無法觀察到濕地的水鳥蹤跡!原本遊客中心是提供遊客對於濕地生態認識的最重要據點,除了具備解說、環境教育的功能之外,同時是遊客觀賞、停留、休息,甚至是濕地研究的場域。如果能夠增加二樓觀賞區的高度,俯瞰整個濕地,讓遊客在中心內得到更多的觀察體驗,減少1-1道路噪音對遊客的干擾,對於濕地體驗會是大大的加分。

秋冬候鳥季即將來臨,或許這是1-4道路開闢前的最後一個夏季!未來,我們可能需要承受更多的車輛與噪音和更少的水鳥!試問:這是我們要的嗎?如果不是的話?我們可以做點甚麼來改變或改善這樣的困境呢?聲音是一種存在也是力量,我們需要甚麼樣的聲音?

《閱讀寂靜》系列四文,請點選這裡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