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貴船長宣揚「把魚留在海裡更值錢」理念。(提供/陳志貴)

把魚留在海裡更值錢!阿貴船長收起魚槍,帶團潛水清幽靈漁網,讓珊瑚魚群深呼吸

自小看著爸爸潛水打魚,陳志貴在海中察覺「漁獲一年不如一年」的事實,也看見廢棄漁網誤殺海洋生物造成的海底悲歌,因而收起魚槍、改拾清網工具,投入海洋清理工程長達十年。如今他發揮潛水專長、轉行當教練,帶客導覽水下風光,宣揚「把魚留在海裡更值錢」的理念,今(108)年一舉獲得「模範漁民」肯定,他也期盼透過自身經驗帶動更多漁民改變的可能。

阿貴船長宣揚「把魚留在海裡更值錢」的理念。(提供/陳志貴)

最老牌的潛水教練,在地經營四十年

陳志貴綽號「阿貴船長」,皮膚黝黑、笑起來像個稚氣未脫的大男孩,性格熱情爽朗的他,如同小琉球的太陽,終日熱力四射。

一早八點,阿貴船長的首班船出港,不是捕魚、而是開船載著潛客準備下海。「今天要帶大家去看海龜喔!」依照學員喜好安排導潛行程,他在船上詳細講解這一區的海域地形,也不忘提點下海注意事項,「有人喜歡看沉船、魚群,有人專門要來攝影,海底那麼大,要先了解潛水目的、才能安排適合的行程。」

陳志貴帶客潛水長達26年,家中的潛水店擁有小琉球第一艘娛樂漁船登記,在地經營將近四十年,店裡的氣瓶從最初30幾支、擴展到現在800多支,規模之大、觀光旺季時其他潛水店還要向他們調度氣瓶使用,「那時候大家去小琉球都會說要找『火雞』潛水,『火雞』是我爸綽號,或是說找『火雞兒子』。」

由於潛水屬於高消費娛樂,過去只有經濟優渥者才有機會飽覽海底美景,且當時小琉球尚未打開觀光知名度,一天只接一、兩位客人也是常有的事。數十年來透過在地人和觀光客口耳相傳,自家潛水行名氣才漸漸傳開。不過說起父子倆開始潛水的動機,其實並非看見旅遊的蓬勃商機。

阿貴船長17歲開始潛水,開設小琉球最早的潛水店。(攝影/林珮君)

潛水打魚看見海洋悲歌  幽靈漁網殺傷力大

從小跟著爸爸在小琉球沿岸打魚,爸爸背著簡易的水肺設備下海抓珊瑚礁魚群,陳志貴13歲就要練習開竹筏、並在水面上「跟著爸爸的氣泡走」。父親好客,時常招待朋友潛水,一日聽從友人建議,做起「潛水俱樂部」小本生意,不過當時客人不多,為了照顧全家肚子,因此仍以捕魚為主業。

「只要有在捕魚的人都知道,這裡的漁獲量一年不如一年了!」陳志貴國中畢業後前往本島求職、二十歲再回到故鄉,繼續背起水肺下海,卻發現未必有魚可抓:魚群不再靠近沿岸,海裡多了許多廢棄漁網。

他描述,數百公尺的漁網在收網時難免斷裂、剩餘網具就直接沉入海底,漁網由玻璃纖維製成、不易腐爛和分解,有些卡在礁石中、形成一道牆,威脅遊經此地的魚兒,也時常看見鯨豚、海龜身軀受困動彈不得,甚至因為無法返回水面呼吸窒息而死。

此外,廢棄漁網和繩索也容易覆蓋在整片珊瑚礁上,使得珊瑚無法行光合作用而死亡,連帶影響與珊瑚礁共生的魚類和生物,「你常下水就知道,真的很多『幽靈漁網』傷到無辜的魚,那是海裡看得見的殺手!」廢棄垃圾嚴重威脅海洋生物的生存環境,也加速了漁業資源的枯竭。

被漁網困住的小魚。(提供/陳志貴)

搶救海洋大作戰  清理漁網讓珊瑚深呼吸

眼看平靜的小漁村正遭逢一場過漁危機,美麗的珊瑚礁被廢棄網具層層覆蓋直至死亡消失,陳志貴便立志「自己的家鄉自己救」,每一次潛水除了打撈塑膠垃圾外、也把堆積在海底的廢棄漁網帶上岸,是當地第一批與縣府合作展開清除覆網工作的先鋒。「因為我對海底地形比較了解,(網具)容易卡在哪邊都知道,平時帶客潛水、知道哪些海域的漁網最多。」土生土長的海洋性格,也懷抱一份對海的使命感。

「可能今天清、明天又有(漁網)了,這是最無奈的,但也只能繼續清下去,一開始真的沒有目標、就是『有多少清多少』!」等待底棲生態恢復需要時間,也要靠他人一同努力,他直言,要欣賞水下之美不能只當個觀眾,也要願意為海洋盡一份心。

阿貴船長帶著團員定期下海清理廢棄漁網。(提供/陳志貴)

莫約持續清理六、七年後,海底垃圾終有減少跡象,同時隨著居民對海洋保育意識的提升,琉球區漁會更自主發起「琉球海域禁止使用刺網」行動,加上102年1月屏東縣政府公告「琉球距岸3浬海域禁止使用各類刺網作業」、漁業署補助辦理漁船轉型計畫(註),讓小琉球的海洋環境出現恢復自然面貌的曙光,「最明顯的就是海龜回來了,然後遊客進來了,你會發現小琉球開始不一樣了!」

陳志貴說,小琉球海域多珊瑚,每年吸引著洄游魚群前來,珊瑚礁會提供舒適的庇護所和可口的藻類食物。每當水濁時亦有豐富的浮游生物讓小魚覓食,等到海水變清澈,一批的小魚就跟著離開,一年四季都有各種季節性的洄游魚種來訪。

小琉球近年保育有成,海裡多了許多魚群、海龜。(提供/陳志貴)

在轉型中發現「魚在水下更值錢」

陳志貴自20年前返鄉打魚,10年來漸漸收起漁具,將主力放在帶客體驗潛水,他笑稱這樣的轉型「仍是靠海在生活」,只是當前更重視魚源的復育了。

「潛水打魚時,那一把被你包住的魚,撈起來市價可能不到兩千元,但你將魚留在海裡,每次下海都有魚可看,這樣反而賺更多,因為魚在水下更值錢。」他認為當海洋資源出現枯竭警訊時,重要的不是撈捕更多漁獲維持生計,而是思考如何將魚留下、創造生機。

現在每當帶著潛客下海,他都會向遊客解說小琉球近年來的努力與轉變,希望他們珍惜這片得來不易的海底美景。「太多人下海對環境難免有破壞,所以要感謝能下海的機會,新手體驗者一律不穿蛙鞋、且全程讓教練『拎著走』,避免踢到、壓到、破壞了珊瑚礁。」海洋資源是小琉球的重要資產,各家潛水店在海裡都會自我約束,也會告誡遊客要與海龜保持適當距離。

海洋保育展現成效,不僅讓海洋生物更願意靠近這座小島,也讓越來越多遊客期待「潛」進小琉球,享受徜徉在海中與魚共游。尤其小琉球受到中央山脈屏障、不受東北季風影響,一年四季都能旅遊,當秋冬進入本島海域旅遊淡季時,反而是小琉球觀光的旺季,觀賞海龜、參與潮間帶導覽的遊客,漸漸改變小琉球的產業結構,當前漁業和觀光各佔一半,在地居民紛紛開起民宿、機車行和小吃店招攬客人,用海洋實力開創小島商機。

小琉球居民致力推廣海洋保育,讓海龜游回來。(提供/陳志貴)

潛水捕魚者仍多  創造轉型誘因、期待攜手保育海洋

而面對當前仍有許多「背氣瓶潛水捕魚」的漁民,依法雖已違反漁業法、將巡查取締,但陳志貴建議可以「借力使力」、一同邀入保育行列,畢竟這群漁人也是對當地海域資源最了解的人。

他進一步解釋,官方可以盤點目前用氣瓶捕魚的職業漁民人數,祭出休漁補貼,要求他們繼續下海,但是是以清網工具取代魚槍,以及定期餵魚、執行復育工作,「這裡的魚需要更有力的復育工作,這裡的漁民也需要轉型誘因。」從打魚轉型的他更了解漁民的需求,也希望用自身經驗帶動更多改變的可能。

倘若能執行三年,魚類復育有望,漁民也會相互勸說「這裡你不要打魚啦,這區是我在照顧的!」把握當前觀光的起步熱潮,促進當地漁民的轉型機會、轉行當潛水教練,無須再背氣瓶打魚,一同推動觀光型漁業,讓回流的不只魚群,還有看見漁村轉型契機的年輕人。

阿貴船長過去以捕魚維生,現在每日帶潛客下海觀賞海底之美。(攝影/林珮君)

榮獲「模範漁民」殊榮  琉球漁會:用潛水保護海洋

琉球區漁會總幹事蔡寶興表示,陳志貴從捕魚轉為娛樂漁業,多年來帶領遊客體驗休閒潛水,也致力投入漁業資源保育,以及協助產官學進行珊瑚礁生態調查,「這一步走了二十多年,」今年一舉獲頒「模範漁民」殊榮,不僅代表小琉球最引以為傲的資源保育理念,更能鼓勵鄉民回鄉創造就業機會、邀集更多守護海洋的力量。

如今小琉球為南台灣觀光熱點,每年吸引高達百萬的遊客登島旅遊,但擁擠人潮帶來的垃圾量、污水問題、甚至是發生遊客干擾海龜事件,都透露著小島的環境負荷量可能已亮起紅燈。

陳志貴表示,業者和旅客都該好好珍惜自然資源的價值,店家可以從觀光導覽中傳遞海洋保育的意識,以及自主朝向「環保旅店」概念邁進,例如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盥洗用品,讓雙方都獲得有品質的旅程。

讓海龜及魚兒「游回來」需要時間,讓外出打拚的遊子回鄉也需要動力,如何維護漁民生計、促進當地觀光發展是過去小琉球最急迫的問題,然而取之於沿近海生態的,就該回饋於大自然,靠觀光延續的漁村生計,未來更該思考如何永續經營,陳志貴始終問著自己:「如果有天海龜不來了,小琉球還剩下什麼?」

延伸閱讀:

海廢污染有多糟?白沙國小的孩子最懂!廢棄雨衣魚標轉成創作,提醒大人別再丟了!

註:漁業署表示,刺網作業若不慎則網具會纏繞珊瑚礁、人工魚礁和綠蠵龜,為保護當地生態環境及資源,輔導原本經營刺網漁業之漁船轉型成對漁業資源較友善之一支釣、籠具及曳繩釣漁業。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