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灣東北角的雙溪,曾因礦業繁華,礦業沒落後人口急速外流,成了全台灣高齡化程度前十名區域。這個河流環繞,空氣清新的山城,是翡翠水庫上游保護區,也因豐沛水資源被覬覦,2017年前瞻計畫,政府再度提出封存多年的「雙溪水庫規劃案」,引發各界對雙溪前途定位的爭議。
贊成方認為雙溪長期停滯,期盼政府投入重大建設資源,帶動就業機會;反對方則認為雙溪保有東北角最宜人的田園景觀,更是原生種基隆山藥的故鄉,若能發展友善農業,有機會成為新北市的里山典範。水庫興建提案,至今仍懸而未決,但這場爭議擾動地方思考,雙溪要成為什麼樣的地方?
礦業帶來繁榮也帶來蕭條
住在街上的阿嬤今年82歲,戰後百業蕭條,年輕的阿嬤從彰化來到雙溪挖煤礦,前夫不幸死於礦災,年輕的阿嬤改嫁給同為礦工的第二任丈夫,繼續從事礦業。二次戰後是台灣的煤礦業高峰期,大量中南部人口如同阿嬤湧入雙溪,人口一度高達四萬多人。
煤礦沒落後,青壯年人口大量外移,根據2018年內政部統計,雙溪高齡人口比例25.25%,雖然戶籍人口還有八千多人,實際上多數在外工作,常住居民超過半數都是高齡長輩。
礦業歲月曾經帶給雙溪帶來繁華,也給老人的身體帶來許多歲月刻痕。由於女工被禁止入礦坑,大部分在洗選場擔任洗煤工作,長年背負沉重的煤炭,讓街道上許多年長者身體退化的問題相當普遍。
雙溪要如何發展?地方仍欠缺想像與共識
在雙溪衛生所服務多年,去年底才調往汐止的前衛生所主任徐國祐醫師觀察,由於礦業背景,許多高齡勞動人口的身體關節退化問題相當普遍,「這些肢體不便,難以行動的長者,閉鎖在家裡,因為不希望造成子女負擔,甚至會造成排斥就醫的心理障礙。」
為了照顧長者,徐國祐任內爭取設置物理治療中心、提供免費輔具,讓長者就近接受復健照護,替外出的雙溪人照顧留在家鄉長輩,去年(2019)雙溪衛生所因創新服務,榮獲行政院頒發有政府部門奧斯卡獎之稱的「政府服務獎」。
提到雙溪未來,徐國祐感嘆,經常聽到雙溪人羨慕其他鄉鎮:平溪有十分車站、有天燈;瑞芳有九份、侯硐貓村;貢寮有福隆海洋音樂祭,反核運動更讓貢寮全國知名,似乎只有雙溪什麼也沒有?「但雙溪究竟要發展成什麼樣子,其實地方上也欠缺想像與共識。」徐國祐觀察。
一度劃入水庫預定地,引發雙溪地方再生運動
雙溪因牡丹溪與平林溪交會而得名,多雨、水量充足,成為翡翠水庫的水源保護區,下游有貢寮攔河堰,甚少工業發展讓雙溪擁有好山好水,但也有在地人抱怨,雙溪濕氣太重,到處長滿青苔,是個又老又慢的地方。
2017年,中央政府前瞻計畫,再次提出封存多年的雙溪水庫開發案,讓地方分裂引發激辯。贊成方認為雙溪長期停滯,政府投入重大建設資源,將帶動更多發展及就業機會;而反對方則認為雙溪保有東北角最宜人的田園景觀,將自然環境完整保存、發展友善農業,將有機會成為新北市的里山典範。
水庫興建提案,至今仍懸而未決。但是卻啟發地方重新思考對於雙溪未來發展的想像,包括讓在地人重新認識地方。
50歲返鄉從農,呂瑞弘翻轉地方現況
呂瑞弘是反水庫自救會會長,跟大多數雙溪人一樣,年輕時離開雙溪往台北發展。2012年,當時五十幾歲的他再回雙溪時,雙親過世、田園荒蕪二十多年,他形容彷彿是「重新開墾一次」,重新領略祖先的辛苦。
「興建水庫不會帶來地方的振興,政府補償金會花掉,留下土地可以代代流傳,雙溪有得天獨厚的環境,可以發展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距離台北不遠的地方有這麼好的環境,一定會有相同理念的消費者來支持。」在呂瑞弘經商的思考中,雙溪並非毫無機會。
呂瑞弘想在雙溪開啟一場持久的地方再生運動,目前他與許多抱持同樣想法的農友,成立友善環境的小農合作社,希望藉由環境、生態與農業來翻轉這個恬靜自然的小鎮,第一步,就從在地獨特的基隆原生種山藥開始。
獨特環境,孕育在地細長型原生山藥
呂瑞弘的土地位於丁蘭谷谷口的沖刷平原上,由於曾經歷氾濫淹水,經過砂土的混和,特別適合種植東北角獨有的基隆原生種山藥。丁蘭谷居民種植的山藥品種是一種獨特細長型的山藥,採收時必須先以圓鍬向下挖掘半米深,然後再小心翼翼用小耙子將山藥周邊土壤挖鬆,才能抽出山藥。
當地人稱為「何金水」的細長型原生山藥品種,是東北角山藥農廣泛熟知的地方品種,特別是雙溪、丁蘭谷的居民普遍種植。研究基隆原生種山藥超過二十五年的桃園農改場研究員龔財立表示,基隆種原生山藥是台灣獨特的原生種,跟目前市場常見的大塊莖的外來品種、或者日本進口山藥,是完全不同的品種。
不過龔財立也解釋:「現在東北角雙溪、平溪地區農友種植的山藥,實際上每一顆都長不一樣,農民種植的時候,仍然依循傳統的方式,找到最強壯最大的那一顆來繁衍,農民透過不斷的雜交與變異,產生許多品種差異性。只能說何金水是其中一類較為普遍流傳共享的品種。」
基隆種原生山藥食用口感遠勝過日本山藥
龔財立表示,「基隆種原生山藥食用口感遠勝過日本山藥,堪稱台灣山藥當中最好吃的品種!肉質細緻、長條型、Q硬、彈牙口感極佳。」由於這一類基隆原生種山藥適合生長在雨水多、排水性好的土壤上,因此特別適合雙溪、平溪東北角種植,目前也成為新北市積極推廣的新北三寶之一(其他兩種是筊白筍跟甘藷)。
龔財立引述《本草綱目》紀載,山藥可以「健脾胃,益腎氣、補虛盈」,是冬令進補的絕佳食材。不過原生種山藥仍有一些侷限等待克服,因為其栽種困難,尤其抗病蟲害不易,導致面積無法擴大。目前原生山藥產量少,供不應求,市場價格居高不下,龔表示,桃園農改場正積極改良育種,期望盡早研發出抗病性強、適合種植的改良品種。
「何金水」大方無私,免費贈送種子
「何金水」山藥品種不只是東北角農業的獨特寶藏,更是雙溪轉型的代表型作物。東北角種植面積最大的「山藥達人」林朝根表示,1980年代煤礦停止開採後,產業蕭條,許多當地人也重操舊業務農,但是東北角山多地少,種植稻米的面積有限,大家都不知道未來在哪裡?
「何金水提供的的山藥種籽,幫助了很多人!」今年六十五歲、老當益壯的林朝根回憶起何金水,仍是滿滿的感念。「何金水是東北角第一個專門在種植原生種山藥的專家,在當時,大家聽聞何金水有種植一種山藥相當受歡迎,許多人都跑去找何金水,他很大方分送種籽(枝藤附生的零餘子),也不收錢。」林朝根嚴肅道。
「由於平溪、雙溪一帶的山藥農,或多或少都受過何金水老先生的恩澤,為了紀念何金水大方無私的精神,東北角的山藥農約定俗成,把習慣種植的細長型原生種山藥,稱呼為「何金水」,以表示尊敬。」
危機就是轉機,兩代人的山藥接力賽
林朝根表示,相對於埔里、恆春種植的外來品種,東北角的基隆原生種山藥是百分百的純正台灣品種。最快的辨識方法,就是白肉黃皮帶有「氣孔」的外觀。
林朝根比較目前原生山藥的兩種種植方法:以山藥尾端的種苗採穴管種植法,以及零餘子直接種入土壤的傳統種植法。穴管栽植方式,收成山藥塊頭比較大,「形狀飽滿比較有賣相」,但缺點是不耐久煮容易軟散。
而傳統土壤栽種的原生山藥仍以山藥枝藤附生的「零餘子」種植,為了對抗土壤的壓力往下拚命生根,充分吸收土壤養分,食用口感較佳,適合燉湯。不過這種栽種方式,需要大量技術勞力而且要對抗病蟲害,管理上難度比穴管栽植困難許多。
林朝根認為,山藥價格穩定,只要有技術、有土地,收入不會比上班更差。在山藥達人的眼中,原生山藥是東北角沒落半世紀的一線希望,但面臨勞動力缺乏困境,連林朝根自家農二代是否有意願投入農業,他都沒把握,「最主要還是要看他個人的意願,願不願意沾上泥土,不要嫌棄泥土髒污。」
以生態之眼重新看見地方的價值
雙溪的未來,不只在地居民關心,水庫開發爭議也吸引環保組織與生態團體關注。其中台北野鳥學會自2018年開始,進行長達一年餘的鳥類調查與生態監測,負責調查計畫的台北鳥會常務理事曾雲龍表示,雙溪鳥種豐富,除了常可見到台灣藍鵲,保育類藍腹鷴也在本區出沒,雙溪河谷完整保留低海拔河流生態,是相當難得的資源。
曾雲龍感嘆,雙溪或許老、慢又濕,但也充滿獨特的物產與環境資源,「在台北一個小時車程外,雙溪保有的山光水色,非常有機會成為台北的里山,只是當地人尚未充份發揮自然景觀對都市人的吸引力。」曾認為,雙溪擁有的豐富環境資源,正是可與台北都會互補的景觀與農產地,假使農友願意採取永續的經營方式,一定也會贏得消費者的認同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