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前文)中國香菇違規搶市,除了一朵朵乾香菇,更以「香菇絲」型態攻佔全台平民小吃。記者實測,不少商行高調販售中國香菇絲,違法香菇絲滿街跑,管理單位難以掌控。這些未經檢疫、安全堪慮的香菇絲,大量用於香菇肉羹、油飯、肉粽、炒米粉等小吃中。
記者調查發現,不少餐飲業者根本不知道如何區分中國、台灣香菇絲,「叫貨只說要『香菇絲』,對方只有賣一種、我也沒有別的選擇。」但也有業者堅持選用本土香菇入菜,強調中國香菇絲來源不一,口感、品質都差人一等,為了保障消費者食安和品牌信譽,長年只用台灣香菇絲。
違法來台的中國香菇絲輕易取得,加上價格僅國產香菇一半,在成本考量下,許多不知情的餐飲業者默默成為助長走私生意的幫凶。《上下游》採樣4件中國香菇絲、3件台灣香菇絲送農藥檢驗,其中3件中國香菇絲均驗出殺菌劑「貝芬替」。面對中國香菇絲侵佔全台,政府該如何從源頭進行管控?

香菇走私嚴重,未經檢疫查驗恐影響健康
每年端午節前夕,中國香菇(絲)成為主要走私貨品,去(108)年四月底關務署高雄關查獲1萬餘公斤走私香菇,如今年關將至,金門海巡啟動年前查緝特別行動,去年十二月單月份就在料羅商港淺水碼頭查獲五起中國香菇走私案件。
偷渡的乾香菇(絲)往往以紙箱和塑膠袋包裹,窩藏在下層貨櫃。高雄關指出,走私的中國香菇(絲)未經檢疫查驗,恐有發生農產品重大疫情之虞,如果流入市面販售,將影響國人健康甚鉅。
我國明文禁止輸入的中國香菇,長期利用第三地國家繞道以及走私管道大舉進入台灣市場,藉此賺取暴利差價。儘管各國生產環境、作業習慣差異導致出產的香菇樣態明顯不同(例如台灣香菇菇柄較長、傘面少裂紋且多皺褶),但不少消費者仍對辨識國產菇感到困難重重(辨識方式請見這裡)。
-2.jpg)
中國香菇絲特徵:壓艙痕跡、菇體濕軟、細黑長條
若是型態成細黑長條狀、幾乎看不到菇肉的「香菇絲」,就極有可能是中國來的。長年協助政府查緝走私香菇和鑑定產地的台灣菇類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宗明表示,坐船走私來的中國香菇常以「壓縮扁香菇」和「香菇絲」這兩種樣態出現,雖然越南也有出口大量乾香菇絲,但據他了解,這種乾香菇絲只有中國有產、並非出自越南當地。
農試所植物病理組助理研究員呂昀陞也指出,中國「香菇絲」普遍有著「壓艙痕跡」和「菇體濕軟」兩大特徵,原因是對岸業者習慣先將乾香菇稍微復水、待軟化後切成絲,再緊密壓成磚塊狀、以節省運送空間和成本,這些香菇含水量通常高達30-50%,摸起來軟軟的,不像台日韓香菇烘乾得較徹底、甚至可以像餅乾一樣輕易折碎;而台灣香菇則鮮少切絲販售,若有切片,厚度也會較寬、明顯可看到菇肉。
(上)中國香菇絲外型乾扁成條狀,(下)與國產香菇片差異甚大


中國香菇絲品質堪慮、店家大辣辣販售
濕度偏高的中國香菇在運送過程容易發霉,菇體時常有異味,也可能添加防腐劑延長保存期限,潛藏食安隱憂。而這些走私來的香菇絲遍及大眾日常飲食如香菇肉羹、粽子、油飯、炒米粉之中,「這在加工廠、桶餐中最常出現,有些香菇肉羹裡的香菇只有黑黑一條、甚至被誤會是木耳,就很可能是中國來的。」呂昀陞說道。
《上下游》實地走一遭批發市場,發現只要詢問是否有賣「香菇絲」,不少店家均不諱言表示有賣中國香菇絲,且價格便宜,僅台灣香菇絲的一半售價。
台中著名的南北貨批發市場「建國市場」,不僅採買年貨的民眾會光顧,餐飲團膳業者也時常前來批貨。阿紅(化名)的店有進兩種香菇絲,價格差了一倍,若是顧客自己要吃、她建議買台灣香菇絲,一兩50元;而價格較便宜(一兩30元)的中國香菇絲主要供應給團膳和小吃店,「平常吃的炒米粉、油飯,幾乎都是用中國香菇絲啦,每個月都會批貨給他們。」
中國香菇絲品質差,潮解酸味、小蟲亂竄
中國香菇絲通常不會放在店內,而是置於倉庫冷藏室,業者詢問客人要的數量、秤好重量,再裝袋打包。也有商行直說沒在賣香菇絲,「那些品質都不好,你要吃最好買整朵香菇回去自己切,這樣最新鮮。」阿滿(化名)老闆表示。
實際比對台灣、中國香菇絲,前者菇肉較多、厚度較厚,後者大多只看到一條細細的黑色菇傘部位,且菇體濕軟、呈現一塊塊黏合在一起,表面有白色斑點覆蓋、可能已經發生霉變,味道濃郁、夾雜氨基酸潮解的酸味,甚至看到幾隻小蟲亂竄、以及夾雜的塑膠袋碎屑。


業者不知情買到中國香菇絲,以為是台灣本產
香菇絲入菜有提味作用,但價格不菲,尤其過年前乾香菇頻頻漲價,有些店家只好選用價格較低的香菇絲,但絲毫不知情自己買到的是違法渡台、品質堪慮的中國香菇絲。
走入台中經營十年的老牌香菇肉羹,老曹(化名)大方讓記者參觀備貨區的一包包香菇絲,其樣態明顯與中國香菇絲相像,乾癟細長的香菇絲經泡水後膨脹,菇肉面積變大,乍看之下,的確和國產香菇片一般無二。
經記者告知這是中國香菇絲後,老曹驚訝喊冤:「(叫貨)不會特別說要台灣還是中國(香菇絲),對方只有賣一種、我也沒有別的選擇。」顯示店家並不清楚香菇絲的來源差異,也不了解兩者的食用風險有何不同。
在嘉義東市擺攤油飯十多年的黃阿姨指出,過去不清楚香菇絲還有分中國、本土,一直以為自家選用的是國產香菇,「難道公然販售中國香菇絲的業者沒有問題嗎?政府無法從源頭管理嗎?可不可以不要讓業者連買個香菇都要提心吊膽?」她激動說道,認為政府應該嚴格稽查供貨的南北行,讓下游店家買貨更有保障。
(上)使用中國香菇絲的香菇肉羹(下)使用台灣香菇絲的香菇肉羹


擔心來源不明,店家買整朵國產香菇自己切絲
但在台中第二市場經營麵館超過40年的立偉麵食,一碗碗肉羹裡看得到厚實的香菇片、甚至還保留完整菇柄。老闆娘楊素華指出,許多餐飲業的採買和烹煮人員是分開的,煮菜的人無法決定食材來源,採買的人也不清楚食材品質好壞、只考量成本高低。而自家選用的是配合三十餘年的埔里菇行,十分清楚該菇寮的生產環境,自己也堅持使用國產香菇。
「進口香菇經長時間運送,品質、口感跟本地(香菇)差太多了,很多中國香菇絲上面都有白白霧霧一層,可能是發霉了,也可能會拿去漂白,那些香菇都是有問題的、不能讓國人吃到!」她強調自家使用的香菇並非乾燥香菇片,而是本地菇寮現採的新鮮香菇,切片後冷藏直運過來,「能吃新鮮的就不一定要吃乾燥的香菇,吃起來比較脆、有甜味,而且食安有保障,客人一吃就有感覺了。」

此外,在台中北屯市場販售「香菇肉粽」的阿惠,也以自家選用的香菇為榮。她強調肉粽用的是本土香菇烘乾的香菇絲,香氣足、咬起來有嚼勁,不像中國香菇絲煮起來不香、吃起來過於軟爛,「這個成本當然比較高,但是來源比較安心、很多老饕一吃也知道是台灣香菇。」

消保處、農糧署:加強管控、販售中國香菇絲已違法
走私香菇來源不明,未經政府檢疫與檢驗把關,極可能夾帶疫病蟲害,或含有農藥及重金屬殘留,易衍生食安疑慮,危害國人健康。然而這種違法輸入的中國香菇絲卻輕易可在批發市場取得,讓業者無辜成為助長走私生意的幫凶,政府該如何管控?
對此,消保處消保官王德明表示,「這其實是老問題了,」但由於鑑定權責不在消保處、而在農政單位,消保處必須先經農委會「雜糧特作蔬菜協助鑑定小組」鑑定其性狀與中國香菇樣本相符,才能作為裁罰依據。農委會農糧署署長胡忠一則表示,只要消保處採樣送檢,農委會將全力配合鑑定,希望一同打擊劣質香菇充市的亂象。
消保處強調,中國香菇為禁止輸入品項,販售行為已然觸法;食藥署也指出,雖未針對菇類食品訂定黴菌及酵母菌數限量標準,但若產品有「異常氣味或風味、異常之凝結或沉澱、污染、肉眼可見霉斑、異物或蟲體、寄生蟲等情形」,已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8條,可處新台幣3-300萬元罰鍰。
針對「香菇若保存不當、可能產生黃麴毒素風險」之疑慮,食藥署食品組科長廖家鼎解釋,根據「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規定,香菇須符合「其他食品」在「總黃麴毒素」項目之規範,不可超過10ppm。但他也坦言,過去從未驗過香菇的黃麴毒素,「因為人力資源有限,香菇過去不是在(黃麴毒素)高風險名單中。」
延伸閱讀:
【上下游調查】三成中國香菇農藥殘留,無視台灣禁令,混充日韓台菇滿市面
【上下游調查】劣質中國香菇絲,入侵團膳、小吃,業者怒:買個香菇都要提心吊膽?
(影片教學)如何分辨台灣/中國走私香菇?菇味很濃是好香菇嗎?
市售香菇三成從中國走私,偷渡洗產地,農藥、重金屬、毒素殘留疑慮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