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才剛擺脫口蹄疫惡夢,竟出現牛結節疹!國內首次出現牛結節疹案例,發病地點為金門畜試所,通報後家衛所採樣以PCR檢測出牛結節疹病毒核酸,比對後今(10)日確認,該病毒與過去發生於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以及去年中國發表的流行病毒株基因相似度高達99%。
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表示,中國去年在新疆、今年6月在福建都有多點感染病例,極有可能是蚊子攜帶病毒傳播,金門防疫所已將發病的23頭牛撲殺,接下來會將該場剩餘牛隻撲殺,禁止金門生鮮牛肉來台,金門來的船舶飛機等交通工具會徹底撲滅船上蚊蠅,個別畜牧場則加裝捕蚊燈,病媒蚊防治最快一個月內上路。
發病後泌乳牛奶量下降、公牛不孕,牛隻感染形同報廢
防檢局長杜文珍說明,牛結節疹病原和山羊痘病毒同屬,是非人畜共通傳染病,只會感染牛及水牛,主要傳播途徑為蚊蠅等節肢動物,牛結節疹病毒潛伏期為28天,發病率為10%至20%,死亡率為1%至5%,牛隻發病症狀為突發高燒,且可持續1週,泌乳牛感染後產乳量會顯著下降。
根據OIE資料顯示,公牛感染可能會永久或暫時不孕、懷孕母牛可能會流產並處於無慾期幾個月。杜文珍表示,牛隻感染後結節表層常伴隨糜爛及結痂,皮膚結節及痂皮中含有高量病毒,此外,病毒可存活於結節及痂皮中長達35天,甚至更久。
牛隻感染病毒後,恢復緩慢且癒後不良,黃金城表示,此病毒為DNA病毒,相當穩定,牛隻感染此病毒後,即便不死也只剩下皮包骨,「無論是肉牛還是乳牛,感染後的報廢率極高,會失去經濟價值。」
歐非亞40國都有過蹤跡,蚊蟲透過風力從福建來到金門
牛結節疹病毒在國際上已出現多年,非洲地區有26國、歐洲地區有2國、亞洲地區有12國都有過其蹤跡。黃金城表示,該病毒傳播途徑主要是在2016年至2017年時,從中東往北傳播到南歐,再從南歐傳播到東歐,進入俄羅斯、哈薩克後,再進入中國;中東往南傳播到印度半島。
中國去年8月在新疆已有疫情傳出,今年6月及7月分別在江西和福建也都有傳出牛隻感染。黃金城表示,中國地區皆為多點感染,此案場位於金門,這些牛隻是從澳洲引進多年的肉牛,近期沒有牛隻重新引入,雖然今年因疫情而關閉了小三通,但金門到福建不到五公里,最有可能來台途徑為環境中夾帶病毒的蚊蠅,透過風力來到金門。
杜文珍說明,金門畜試所種牛牧場原有548頭牛隻,7月8日金門防疫所通報感染後,7月9日防檢局以及家衛所前往採樣,剖檢氣管、皺胃及食道有明顯病變,累計發病23頭,其中1頭死亡。
杜文珍表示,今(10)日家衛所透過PCR比對後確診,採樣檢體所含病毒的基因片段序列,與2015年至2016年沙烏地阿拉伯、2017年俄羅斯,以及2019年中國發表的病毒株基因序列相度為99%,此外,痘病毒的顆粒明顯且完整,因此確定為牛結節疹病毒。
病牛已全數撲殺,金門活體牛隻、生鮮冷凍肉品不得來台
防檢局今(10)日已完成周邊3公里內47場牛場的訪視,並無發現可疑案例,推測目前疫情尚無擴散跡象,接下來會將畜試所內剩餘牛隻全數撲殺,也會在1週之內完成金門全縣594場、共6,282頭牛的訪視。而為防止病毒進入本島,接下來金門活體牛隻、生鮮冷凍肉品都不得進輸入本島,此外,金門與本島的交通工具都加強消毒。
黃金城表示,本島目前沒有牛結節疹病例,由於病毒可以透過蚊蟲叮咬而傳播,接下來目標為不讓病毒再傳播到金門其他養牛戶,或是因蚊蟲進入本島。措施包含金門全島牛場巡視、與本島往來交通工具徹底撲殺蚊蠅,各畜牧場也會透過畜牧處協助加裝捕蚊燈,此外,也會緊急進口疫苗,但要不要使用要看疫情發展,若能有效控制,不需金門全島使用。
黃金城表示,會考慮啟動金門地區病媒蚊的監測,蒐集蚊子、蒼蠅等節肢動物,檢測其身上是否帶有病毒,但需要花一點時間跟金門縣政府溝通,若要做金門全島病媒蚊監測,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陳吉仲:牛肉乾仍可放行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疫情已經回報OIE及行政院,也於第一時間成立應變小組,並公告禁止金門的活體牛及生鮮、冷凍、冷藏牛肉輸出,而牛肉乾因有經過一定加工程序、傳染率低,仍可放行,接下來會邀情國內學術界學者給予更多防疫指導及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