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菜供苗量亮紅燈!高山高麗菜越種越多,與平地產期重疊恐成崩盤導火線

不要再種高麗菜了!八月下旬以來高麗菜供苗數量頻頻亮起紅燈,高山和平地同時都在種高麗菜,到11月恐怕會強碰爆量!

農糧署統計8月下旬、9月上旬甘藍全台供苗數量都超過警戒值540萬株,9月上旬更是來到598.7萬株。農糧署表示,宜蘭縣的高山高麗菜,在今年第三期仍持續種植,而平地高麗菜也已有農民和業者在中部產區大面積契作,若無天災,到11月會出現平地及山區高麗菜採收期重疊,呼籲農民謹慎評估種植風險。

高山高麗菜原本只在夏天出產,跟平地高麗菜錯開,但因氣候暖化,高山能種高麗菜的時間越拉越長,種植次數也增加,面積也不斷擴張。一旦高山高麗菜產季延後與平地高麗菜重疊,恐成為冬季引發崩盤的導火線。

十月起進入平地高麗菜產期,工人在田間忙著採收。(攝影/林珮君)

10年來年產量增加十萬公噸,高山高麗菜複種次數提高

甘藍俗稱「高麗菜」,是國人食用量最大的葉菜,因此被封為「菜王」。國內十年來的高麗菜種植面積及產量不斷增加,從2010年的7662公頃、32萬8331公噸,到去(2019)年已達8392.76公頃、42萬7738公噸。農糧署作物生產組科長傅立忠表示,國人的高麗菜消費量不斷成長,尤其是餐飲業,如火鍋店、熱炒店的高麗菜用量更是驚人。

據農委會統計,2019年全台高麗菜五大產區位於雲林縣、南投縣、宜蘭縣、彰化縣及台中市。其中南投縣及宜蘭縣的年產量連年成長,南投縣種植面積十年來成長了一倍,而宜蘭縣的產量更在2018年時超越雲林縣,成為高麗菜年產量第一的縣市。

雲林縣、彰化縣及台中市的高麗菜屬於平地高麗菜,因夏季炎熱,大多在每年8月至9月種植、10月至11月採收;南投縣及宜蘭縣則多是高山高麗菜,過去多在夏季蔬菜稀少時供應,不過傅立忠表示,因氣候暖化,近年來高山高麗菜的種植期數增加,以前只種兩期,至多種到三期(註),但現在有的地區甚至會種到4期。

註:高山高麗菜三期種植及採收時間分別為:第一期3至4月種下、5至6月採收,第一期採收後接著種第二期、第二期採收時間為7至8月,第二期採收後接著種第三期,第三期在10月至11月採收。

高山高麗菜收入可觀,山區轉作、種植次數增加,宜蘭成最大產區

高山高麗菜產量最高的鄉鎮分別是宜蘭縣大同鄉及南投縣仁愛鄉,據農委會統計,2019年宜蘭縣大同鄉種有1223.65公頃、南投縣仁愛鄉則種有1173公頃。宜蘭縣的種植面積十年來成長了近兩百公頃,年產量更增加了近一倍。

宜蘭縣大同鄉公所表示,因為高麗菜收益可觀,不少原先種植西瓜、結球白菜、其他短期葉菜的農民,陸續轉做高麗菜,現在大部分農民都會種到三期,有的農民甚至會在第三期採收後,接著種第四期。

宜蘭縣農業處產銷科表示,宜蘭並無育苗場,高麗菜苗多來自中南部或是農民自行育成,會請農民自主減量,不過之前縣內高麗菜並無太大產銷問題。

高山高麗菜面積越來越大,許多山區砍果樹種菜,肥料袋遍地(攝影/苦瓜)

氣候暖化,高山高麗菜種植時間拉長

相較於宜蘭,南投縣無論是面積還是年產量,十年來都成長了一倍。南投縣農業處農務發展科表示,縣內的高山高麗菜產區主要位於仁愛鄉及信義鄉,信義鄉是終年種植,仁愛鄉的產季則是每年4月至10月。

近年來氣候暖化,高山高麗菜可種植時間拉長,今年年初Covid-19疫情衝擊,許多菜農擔心高麗菜滯銷,因此延後種植,六月起疫情趨緩,種植數量回升,不過許多菜農仍持續觀望,「過去也曾有平地菜價不好,山上的菜農就乾脆不送下山去賣了,把高麗菜留在田裡當堆肥。」承辦人員補充,相較於平地高麗菜,高山高麗菜的種植時間較長,緩衝時間也比較多,若平地價格不好,山上菜農也能晚幾天再採收。

南投縣仁愛鄉農會推廣股許小姐表示,仁愛鄉高麗菜盛產通常是六月開始,雖然鄉內種植面積有限,但原先種植小葉菜轉作高麗菜的農民越來越多,也有不少年輕人回鄉接父母的班,「農民通常是看今年的菜價,決定下一年要種什麼,以前種小葉菜的,後來都跑來種高麗菜。」許小姐表示,高山高麗菜即便和平地高麗菜撞期,也較少遇到崩盤,收入穩定使農民意願高。

對於農糧署公布供苗亮紅燈,許小姐認為,高山高麗菜的產季僅在10月跟平地高麗菜重疊,但那時高山高麗菜產量少,銷售應不成問題。此外,仁愛鄉的高麗菜已有口碑,平時已有經營客群,鄉內菜農鮮少遇到銷售問題。

雲林縣柔性勸導農民,彰化農民認為不應護盤、應回歸市場機制

平地高麗菜兩大產區雲林縣及彰化縣,種植面積及產量並無明顯變化,但有下降趨勢。雲林縣農業處長魏勝德表示,高麗菜每一旬的安全苗數應在540萬株內,農業處接下來會將農糧署資訊廣傳農民,根據過去經驗,農民都會自主減量。但魏勝德也坦言,即便只是柔性勸導,農業處也很為難,「之前就發生過雲林的少種,其他縣市多種,反而造成縣內菜農虧損。」

彰化縣竹塘鄉蔬菜產銷班蔡班長則表示,高麗菜的產銷問題幾乎年年上演,「農民的想法很簡單:『有種就有機會。』現在大家都在觀望。」而近期天氣平穩,除非突然有颱風來襲,否則10月高麗菜產季一到,價格低、供過於求的機率相當高,「奉勸其他菜農保守一點的種,不要貪多,不然到時候大家都不好。」

蔡班長今年就沒種高麗菜,改種其他白菜,就是想減少高麗菜產銷失衡機率。他認為,過去中央政府每逢菜價低便進場護盤,此舉反而造成菜價普遍不高,菜農為增加收入,又提高種植量,使得菜價無法回到正常水平。「與其柔性勸導,不如回歸市場機制,農民也應該要有自覺:『既然要賭一把,就要願賭服輸。』而不是低價就要政府收購。」

種植登記制度今年停辦,未來與購肥實名制綁定

去年農糧署首次開辦高麗菜種植登記制度,農糧署作物生產組科長傅立忠表示,去年登記狀況不甚理想,以每公頃最高三萬元的有機肥料補助來鼓勵農民,但農民八月登記後,十月採收後速速復耕,不一定會施予有機肥,導致冬季的種植登記不甚理想,因此今年停辦種植登記。

傅立忠說明,高麗菜的產銷是每年重複上演的難題,目前的預警最有效的還是供苗量的推估。而今年因為疫情而開始有購肥實名制,未來也會將種植登記制度和購肥實名制綁在一起,「不只是高麗菜,所有作物都會綁定。」而目前雖然供苗數亮起紅燈,但還未到紫爆,接下來會將供苗數發布給各縣市及大型契作業者,請業者自主減量。

去年種植登記會有每公斤6元的保底收購價,今年停辦,若屆時菜價崩盤,政府是否不再收購?傅立忠回應,以去年為例,供苗量亮起紫燈,後來高麗菜市價並未下探到監控值,所以並未真的啟動保底收購,「種植登記有沒有辦,並不影響保價機制。」

爆量價跌,進行耕鋤的高麗菜田(上下游資料照)

高麗菜不耐保存,農民要種就要自負盈虧

南投縣仁愛鄉農會推廣股許小姐表示,去年農民的登記意願不高,原因是沒有誘因,而今年種植登記停辦,對農民來說影響也不大,「農民種什麼是自己的選擇,要種高麗菜就要自負盈虧。」

宜蘭縣農業處產銷科表示,高麗菜產銷失衡關鍵為高山與平地的種植重疊時間,也就是每年10月後,因此種植登記限定在8月至隔年2月,但高山高麗菜的大出時間是在每年2月至8月,沒有其他誘因的話,農民的登記意願自然不高,無法真正掌握高山高麗菜生產情形。而後續農糧署將種植登記改為與購肥實名制綁定,農業處也會配合。

雲林縣農業處長魏勝德則表示,高麗菜即使冰存,保存時間仍有限,若能建置完整冷鏈,輔導農民在入冬時改種其他保存時間較長的蔬菜,例如:殺菁後可冰半年的青花菜,亦可調節高麗菜的產銷壓力。

種或不種?高麗菜始終是每年難解習題(上下游資料照)

延伸閱讀:

【專題】拆解高麗菜賭局│老天作莊全民買單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三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上下游News&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