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寫手

台灣林業的未來想像 ─Part 1:日本的林業生活與自伐型林業

日本的自伐型林業工作隨筆

(續前文)第一次走進日本的人工林,日本同事帶我參觀在他的工作區域樹徑最大檜木時,我真是驚訝萬分,這麼小的樹木,這在台灣隨便一個山走進去,就可以看到百年樹齡的樹木,進到了台灣的的原生林,看到千年以上的樹木,更是見怪不怪的事;與同事分享台灣的神木照片,幾乎都沒看過如台灣一般古老的樹木,而他們對我的疑問最多的就是:『這麼大的樹怎麼砍?』

當時我回應:是日本人把台灣的森林視為資產開始開發後,台灣才開始砍伐這些樹木,我們已經不砍這些樹了現在(註1)。

在台灣成長的我,所接觸的學習到的,都是要保護自然環境,原生林、神木、檜木林是供觀賞與引發思潮的繆思,除了山老鼠以外,很少有人會想進入原生林砍樹。但日本是林業(註2)發達的國家,所以同事看到神木的照片,可以毫不猶豫地立刻思考砍倒。

由於日本在戰後的統一砍伐,造成全國土幾乎都是小徑木,5060年生而已,原生林非常稀少(註3),難怪日本人一般大眾根本沒有看過原生林裡面的樹木,更遑論破千年的神木。

未經整備的山林,林內陰暗且樹木生長受到侷限
未經整備的山林,林內陰暗且樹木生長受到侷限

小規模林業

在四國的的私有林,幾乎都是自己的祖先留下來、鄰近自己村莊的森林,面積非常的小且破碎,目前居住的宿毛市,就決定導入適合個人林的林業方式:『自伐型林業』,也就是因為這個緣故,我才有機會從事日本自伐型林業。

自伐型林業,就是小農型態的林業方式,自己購買工具、小怪手、發財車、自己整理山林、依照自己的意願及經驗架設林道、根據市場需求砍伐合適的原木販賣。(註3)。

為維持環境保護及收益穩定,林內作業道的建設及砍伐的技術,是最基礎的要點在高知縣,只要開設1m長的2.5m寬的林內作業道,就可以申請1500-3000日幣不等的補助款,此開設作業道的收入是,自伐型林業起初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簡介作業道

效益:

  • 更有效率的進行疏伐及林內作業
  • 搬運募資及木材的便利
  • 可開乘4WD的2000cc發財車在森林移動   
  • 經考慮而開設的林道,可以保持40年或更長時間不致損壞
  • 寬幅維持2.5公尺的作業道供輕型怪手運作,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 可開設成為森林生態旅遊路徑
  • 不需要水泥或搬運岩石、橡膠板等材料,利用現地的材料就可架設
兩噸卡車載送原木
兩噸卡車載送原木

需求

  • 需熟練使用現地的材料鋪設道路,如原木或是土壤石塊等
  • 需要每隔20公尺開設引水道,將路面水流導引至山坡上
  • 邊坡的挖掘高度,嚴格要求在1.5公尺的基準(註4)
  • 山裡有水流經過的地方,需要特別架設水洗區域(註5)
  • 需有前輩或導師協助選取作業道路徑
駕車經過水洗處
駕車駛經水洗處

林內作業道開設方式

1.確認山林界線

必須孜孜不倦的再提一次,日本的私有林制及原木的販售價格低下,導致許多森林處於荒廢的狀態,其所有者年老或死亡以後,其子嗣搬遷至大都會,也不了解祖先遺留下的森林確切界線。倘若自己沒有森林,又想要跟某一位地主租借山林進行自伐形林業的話,必須將周遭的界線確認,才能在未來施業,避免挖到別人的土地上。幾個月前,我想了解自己擁有的森林狀況如何,查看了地政資料之後發現,總共兩公頃的土地面積,卻有七塊不同的地號不連續的分佈,並且連接六名不同的地主。

2.選定作業道路徑

選定一個森林區域後,就需要穿著林業作業釘鞋,穿上防護裝備,在長年沒經整理的山林內探查合適路徑,並在沿途作上標記。目前設定的路徑是邀請有四十年作業道開設經驗的自伐型林業職人——橋本光治先生協助。林業公司或森林組合的話,選定的作業道及道路寬幅、及架設方式,與自伐型些許不同,原因是不同機械使用、資金、人力等原因所產生的不同。但路徑選擇主要的宗旨還是一樣,增加疏伐效率、減少環境衝擊、預防天災、依照地形及地質和植被狀況。

Q:橋本老師,你怎麼知道哪邊可以架設道路,哪裡不行呢?

橋本:依照山的形勢、水流的情況、植被聲長狀況、表土狀況以及未來林業工作時,交通工具的能源耗損量等等,來考量作業道的位置。

Q:現在是旱季,我看都沒有水流,怎麼知道在強降雨的時候,這邊需要避免或強化呢?

橋本:要依據山的態勢,隨著自然的脈絡而開設,比如同樣一個坡面,有些地方的蕨類生長狀況不同,就可以得知此部分在降雨時,會因為水流而產生較大的沖刷區域,如果不能避開這些區域,就需要架設原木結構(註6),以強化這個區域。

作業道是需要在開設後,不會因為強降雨或颱風就沖毀,造成未來的維修支出,且要持續40年以上的耐用,所以在路徑選取時就有許多學問。

3.伐倒及開設道路

選定道路後就需要開始進入森林,依照著規劃的路線在沿途伐倒樹木,依照樹木的樹徑製作可販售的尺寸,並且留存直徑約12公分、長度2.5公尺的原木,埋設在路面上及邊坡,目前在開設作業道,會將表土與深層土壤翻轉,將內層土壤含有的石塊鋪設在表面,雖然崎嶇但可增加耐候性。邊坡過高的情況下,需要用原木交叉排列,壓實土壤跟石塊鋪設在側邊,為了保持路面的穩定,或需要在路面下五公尺為基準,建構原木及石籠結構。

一般作業道下方的原木支撐構造組
一般作業道下方的原木支撐構造組
溪谷區域的原木支撐結構
溪谷區域的原木支撐結構

4.開設路面排水道

水流依勢而生,隨著流經面積越長,水流就會越加強烈,所以在作業道上面,需要在每20公尺,開設引水道,使上游留下的水,不至於滯留在作業道表面,造成水流沖毀道路或山坡。引水道有不同的工法在日本實踐,利用橡膠板、石塊水泥或土壤起伏等等引導水流。起初架設後的模樣,經過幾次的大雨沖刷後,作業道會因為重力及水流跟土壤的交互作業,在自然的力學引導下,演變出最適合這座森林的模樣。

流水排出處
照片左下方的區域為路面排水處

橋本先生:這就是自然的力量,大自然會找到最合適的穩定狀態。

這就像熱力學裡面,所有的系統會自然的朝最低能量及最穩定狀態發展一樣,不同的尺度下卻對自然有同一解釋。


文章的結尾,分享一下跟同事山田先生聊到關於森林的態度。山田先生是生長於岐阜県的山間鄉下,在自然成長的他對森林有不同一般大眾的理解。

Q:森林對你來說是什麼概念

A:森與林在日本是不同的兩個概念

Q:是嗎!?森林在台灣的名詞通常都是連用,Forest 等於森林。

A:森代表的是『大自然』,純粹且原生絲毫沒有人類打擾,野生動物遨遊其中,人類非常困難在這荒野自然中生存。林指的是在村落鄰近的位置,人們可以取得需要的柴火、取得獵物、種植林下植物等,以往的人們與林共生。

A:你仔細觀察森跟林這兩個字,森上面的一個木被拿掉了,被我們人類拿掉了,由於人類的介入,使森成為人類可以與之共生的林。從事林自伐型林業的職責,就是創造人類跟自然可以接觸的地域跟機會。這是里山,是人類與自然對話的方式

在平城宮的奈良時期,日本推廣使用漢字,卻在不同的國家文化的影響下,對同樣的文字產生了不同的解釋

是奢望?希望回到自己的故土,抱持崇敬的心,從新的認識我們的島及森林,試著用學習到的經驗,在台灣展開與自然共存的林業。

[wzslider exclude=”14409″]

註1:台灣自1990年展開了禁伐令,保護了所有在台灣的原生林不受砍伐,台灣林業遂自當時開始快速衰退。

註2:日本有名的原生林為屋久島、白石山地以及北海道的一些區域,為了保護這些原生林,這些地區皆劃入國家保護區且申請了世界自然遺產。

註3:林業的主管單位是林野廳,制定林業規範、補助規範,林業包括在森林下所有經濟作物的生產,以及野生動物對人類侵擾的防範。林業在除了與樹木直接相關的工作外,森林養殖蜜蜂販賣蜂蜜、獵捕野生動物換取補助金、種植香菇等,也是民眾取得收入的來源。

註4:為了不可預料的強降雨造成森林土石流,需要在作業道架設時,恪守高度的限制,此高度是由森林作業道的導師,大阪府指導林家大橋慶三郎先生的建議,因為地形、地質關係,高於這個規範高度,建議架設原木或石塊結構,以減少災害發生的機率。

註5:水洗區域是日文直接翻譯,指的是汽車或交通工具行駛的道路,有水流穿過的地方。

註6:原木結構指的是利用適合尺寸的原木,因應力學的方式,交錯架設在作業道需要的位置,以達路面或坡面穩定。

 

參考資料:

自伐型林業推進協進會

林野廳業令和二年白書

作業道建設概要-大橋慶三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