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豬肉就在你身邊,台灣豬標章難保證來源,支持本土豬熱潮能撐多久?

因應萊豬入關,今年起國內所有豬肉產品都必須標示產地。在「豬肉來源國」標示規定這面照妖鏡下,關東煮、燒臘便當、火腿培根熱狗都現出「進口豬」的原形,消費者這才發現,原來生活中早就充斥著進口豬肉。

另一方面,「台灣豬」標章卻也滿地開花,已經成為店家「有貼有保佑」的護身符。在稽查人員不足的前提下,恐有「貼的是台灣豬、賣的是進口豬」的魚目混珠疑慮。民眾看似掌握了知情權,可以選擇豬肉國別進行消費,但若執法不彰,產地標示將形同虛設。

台灣豬農雖強調本土豬肉的競爭力,也樂見民眾指名消費,但許多宣稱使用進口豬肉的店家,生意並沒有下滑。這波台灣豬熱潮的持續度,恐怕不容樂觀。

連鎖超商關東煮,有豬肉的產品均標示了產地,多項使用到進口肉。(攝影/楊語芸)

原來進口豬就在你我身邊

根據最新的豬肉原料原產地標示規定,不論是包裝或散裝食品,食品販賣業者需自 110  年  1  月  1  日起標示使用豬肉原料的原產地(國),且需以屠宰地(國)為原產地。為避免商家無所適從,衛福部部長陳時中還親臨全國各地宣傳、輔導商家標示方法。

於是餐飲店家紛紛公布使用豬肉產地資訊,大家這才發現,「不是台灣豬」的食品早就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比較容易聯想的培根、火腿、熱狗、漢堡肉外,連鎖牛肉麵店的小菜豬耳朵、連鎖超商的關東煮、冷凍水餃、微波食品麻婆豆腐燴飯、蔥燒豬肉泡麵等,都有進口豬的蹤跡。

此外,餐廳現煮的港式點心煲仔飯、南洋料理肉骨茶、澳門豬扒包、早餐店煎餃,醬燒珍珠米堡、越式炸春捲等,也都用到了進口豬肉。

這不僅大大打臉那些信誓旦旦說「進口豬不好吃、一入口就知道」的官員,也讓國人對自己的「嘴刁」有了懷疑。

連鎖咖啡廳使用進口豬肉,來客仍如常不受影響。(攝影/楊語芸)

「台灣豬」標章滿地開花,有貼有保佑?

另一方面,台灣豬標章也遍地開花,亂象叢生。食品標示的主管機關本為衛福部,但其他單位像是擔心沒能為台灣豬出力問心有愧一樣,紛紛推出各種台灣豬標章。有網友笑問,「全部收集後可以兌換獎品嗎?」中央包括農委會、衛福部及經濟部;地方則有各縣市政府和衛生局處;就連店家也有自行設計的款式。

逢甲觀光夜市管委會總幹事吳浚銘指出,政府的規定攤商都願意配合,「但能不能不要像多頭馬車呢?」攤商空間小,卻要貼一堆標示,營業登記證、衛生證明、非基改證明,現在又多了一張台灣豬證明,「為什麼不從源頭直接管控,一張證明解決一切?」

桃園某台菜餐廳則告訴記者:「我選貼這張粉紅色的(桃園市政府版),比較漂亮。抽屜其他還有四張,妳要看哪一張?」

更有魚販攤位出現台灣豬標章的荒謬情事,「本來就貼在牆壁上,我是週一跟週五來擺攤的,不會去動別人的貼紙。」標章沒能跟著攤商主人移動,出租攤位自帶豬肉標章,更讓標章的信用掃地。

農委會的台灣豬標章(攝影/蔡佳珊)

三問衛生單位,溯源證明真能保證豬肉來源?

傳統市場、餐飲小吃與夜市的店家則大都張貼了豬肉來源的標示,多數標明皆為台灣豬。士林的肉圓、四神湯小吃店老闆出示一張屠宰證明,證實店內的小腸、豬肚購自新北市肉品市場。然而單據上並未註明購買重量,店家多久可以消化掉一次購買量,也無從得知。倘使店家在兩張屠宰證明間,塞入進口肉品「魚目混珠」,稽查人員要如何得知?

批發了湖南臘肉在市場擺攤,李先生(化名)的攤位上掛了張批發商提供的「國產生鮮豬肉追溯標示牌」,他表示只要掃瞄 QR Code 即可得知「我賣的都是台灣豬肉。」試問批發商到底買了多少豬肉?賣了多少給下游攤商?當上游用一隻台灣豬的證明掩護其他進口豬,「以一擋百」的情況,稽查人員要如何得知?

士林夜市的複合式餐廳使用多種豬肉原料,一張絞肉購買證明保障了店家自製的紅燒獅子頭,也可能順帶讓進口豬肉製作的香腸加工品過關,「張冠李戴」的情況,稽查人員要如何得知?

新北市肉品市場開具的屠宰證明單上僅有日期,沒有商品重量。(攝影/楊語芸)

稽查員一天要跑 3.5 家,一年才能稽查完所有業者

以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為例,今年中央增補 10 個員額後,目前食安編制人員共 79 人,第一線稽查人員僅有 32 位,負責 2 萬 9,000 多家食品販售及餐飲業者。除了專案稽查(如此次針對豬肉原產地標示及抽查)外,還有例行性的環境衛生、食品標示稽查,如果以每家店一年稽查一次的低標來計算,每位稽查員一天要跑 3.5 家,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針對以上三個顯而易見的稽查漏洞,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科長陳怡婷坦承,散裝豬肉的去向確實較難掌握。她直指,邊境逐批查驗追蹤後續流向才是正確的作法,從下往上追溯反而不容易。「有問題的綠豆應該在袋子裡面就發現,而不是灑了一地再來檢查。」她一面呼籲業者誠實標示,同時也強調標示不實的罰鍰很重,業者不會心存僥倖。

目前沒有科學方法可檢驗豬肉產地,只能溯源追查。若貼了台灣豬、卻拿不出購買證明,將被判定為標示不實,根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得處新台幣 4 萬至 400 萬元之罰鍰。

進口豬腳謊報身世誰知道?

根據農業進口統計資料,台灣去 (2020) 年進口近兩萬噸冷凍豬腳。台灣人煮紅燒豬腳習慣上皆用溫體豬,進口業者也指出進口肉品多半進入食品加工業,因此進口豬腳多半成為加工熟食在市面販售。

傳統市場滷味批發「大魯桶」指出,九成產品使用台灣豬,一成為加拿大進口,且皆有清楚的產地標示;「家香屋」則表示僅使用台灣豬。知名品牌熊家豬腳指出,今年過年禮品及年菜訂單的豬腳原料,他們早在去年就已經下訂,「我們曾經試用過進口豬,同樣的製程,口味卻完全不同。」為了穩定品質,他們只用台灣豬。

實地走訪傳統市場,每家滷味攤都是「台灣豬」標章在微笑;各網路商場也都是掛著台灣名牌的豬腳。那兩萬噸的進口豬腳去了哪裡?有多少進口豬腳謊報身世,政府知道嗎?

滷豬腳攤商張貼的「台灣豬」標章。(攝影/楊語芸)

危機還是轉機?豬農喜憂參半

市面種種亂象,突顯政府對萊豬的掌握度受到嚴重的考驗。這樣的社會氛圍與政治動作,對台灣豬農而言是危機還是轉機?

圓園鄉是幾位青年豬農聯合創立的台灣豬肉品牌,成員之一孫先生(化名)表示,他樂見輿論對萊豬議題有許多爭論,「過去根本沒有人重視台灣豬,趁這波剛好幫我們品牌農宣傳。」

他提到,在台灣經營品牌非常辛苦,很難跟大財團競爭。但因為他們有遠見,早在萊牛開放進口時就知道萊豬一定擋不住,所以苦心孤詣地成立品牌,多年來只能勉強持平。「但這一波愛用台豬的熱潮不只詢問度增加,也拉高了我們的業績。」

台灣養豬青年聯盟理事長張佑誠也表示,台灣豬不怕競爭,只怕消費者不識貨,這次開放萊豬,國人從拒吃豬肉,到指定台灣豬,在在顯示大家對食安的重視。但他也擔心國人健忘,「像美牛好像也只拒吃兩、三年而已,因此政府一定要不斷推廣台灣豬肉的優點,內需市場才能穩定。」

雖有某些店家從進口肉改用台灣豬,但也有不少大型連鎖餐廳誠實宣稱使用了進口豬肉(加拿大、歐洲),像是 Louisa、Pizza Hut、八方雲集等,生意也未見受到影響。這是因為「只要不是美豬就好」嗎?還是在品牌忠誠度面前,大家不在乎豬肉的身世了?

青年豬農的擔憂會成真嗎?萊豬被遺忘的速度會不會比萊牛更快?健忘的國人能夠持續熱愛台灣豬多久呢?實教人不敢樂觀!

延伸閱讀:

年近12萬噸進口豬肉去哪裡?水餃肉包、豬排、腿庫飯、魯大腸都吃得到

市售美牛皆用瘦肉精,來台八年成長三倍!光靠揭露產地是否能抵擋美豬搶市?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