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兄弟難得團體照(圖片提供/林科呈)

把鄉刊變潮、在廟裡策展,「五金兄弟」結盟創業分進合擊,創生心中的活力屏東

屏東有一群創業青年,擺脫以往單打獨鬥的困境,成立一個名為「五金兄弟」的組合,以「打群架」的結盟方式創業。他們以獨到設計力把獅子鄉、來義鄉、泰武鄉的鄉刊做出潮流文青感,還規劃「最芒季」平台,讓獅子鄉愛文芒果爆紅。也在伯公祠裡辦展覽,還為地方老麵店翻新形象,讓屏東越來越活力四射。

但是別誤會,「五金兄弟」並非五個人,而是四組年輕人創業共生,有人在家鄉經營獨立書店,有人往返於台北與屏東,各自有建築、文化與民俗調查、文化整合行銷、攝影等不同專長,他們各自保有創業主體,卻又隨時準備合體出擊。

「五金兄弟」名稱的由來,來自於成員之一徐孝晴家族本業原先經營五金行,他們以五金行作為「接地氣、保持跨域與好奇心」的精神自我標榜。藉由各種公私部門資源委託案參與地方行銷工作,他們在工作中填補離鄉多年的疏離感,以充滿企圖心的方式實現自己的地方創生。

五金兄弟難得大合照,由上而順時針是徐孝晴、張劭瀚、謝仲凱、林科呈。(圖片提供/林科呈)

盟友共生默契十足,保有主體性又能隨時合體

五金兄弟的核心人物是張劭瀚,2014年畢業後的機緣回到屏東參與運作「青年學院」及「青創聚落」與「職人町」,接著2017年發起位在松菸的《潮・屏・東》而結識其他五金兄弟夥伴。2019年,在多年公門內推動創新創業政策的經驗後,他投入創業成立「屏方根文化有限公司」。

因為有政府內部的工作經驗,張劭瀚具備對政策及資源的敏銳度與策略規劃能力。他致力推動在地文化與品牌發展,例如承接獅子鄉的鄉刊編印,創造出文青質感的刊物風格,還登上流行雜誌。或為默默無名的愛文芒果產地獅子鄉,規劃「最芒季」行銷平台,組織部落客踩線團,以小成本創意,打響偏鄉的農產品牌形象。

五金兄弟接手的鄉刊風格,獲得許多好評與關注。(提供/張劭瀚)

張劭瀚給「五金兄弟」的定義是,「我們不只是盟友,更多的是相互支持,類似共生狀態。」他強調,一般的工作網絡的合作關係,仍有一層溝通成本,但是對五金兄弟而言,因為有情感上的扶持和默契,「四個人的補位非常直接。」

「需要調查研究時,繫本屋(徐孝晴)會進場,需要影像時,林科呈的攝影功力就可以適時填補,在空間跟設計上則有謝仲凱的空間專業。」既獨立又聚合,五金的精神,是各自保有主體性,但是要合體的時候,做事又很強大。這個默契的關鍵,在於「開誠布公的共享成果。」

張劭瀚表示,五金兄弟在成就跟目標上共享,承接每一次計畫時,是以任務編組的方式工作,過程中彼此關係會持續內化,讓每一次的合作都盡可能得到有默契的回饋。他認為這正是五金兄弟最重要的資產。

屏東市勝利新村眷宅改建的繫本屋。(圖片提供/徐孝晴)

繫本屋:書店不只是書店,伯公祠策展接續在地文化

五金兄弟之一,獨立書店「繫本屋」的老闆徐孝晴,出生於屏東市區廣東路上的頭崙埔。頭崙埔雖是北部客家移民聚落,卻在都市化過程中逐漸模糊客家的文化與身分認同。某一日徐孝晴被林生祥的音樂召喚,也被美濃的文化運動啟蒙,而選擇用人類學與民俗研究尋找並重建自己的文化根源,報考高師大客家研究所。

畢業後,他先是北上到台北市客委會工作三年,在公部門專門寫計畫案丟出來給民間承接。經過這番歷練,他也躍躍欲試,希望能夠自己實際做點事情。回到屏東,他開設了這家複合式餐飲的獨立書店,也成立自己的文化工作室。

開書店、做餐飲,還要接案子,如何兼顧這三種身分?徐孝晴一副理所當然答道,「現在的年輕人創業都要超斜槓的啊!」他自我定位為文化工作者,「開書店而不只是一家書店,更是要為地方做些不一樣的事情。」辦活動、賣餐飲、接案子編刊物都是知識工作的一部分。

徐孝晴接手泰武鄉刊編輯,特別呈現部落的真實生活魅力。(圖片提供/徐孝晴)

徐孝晴從重建祭典儀式開始,跟長輩一起參與伯公祠管理工作,一步步接上傳統。有年輕人願意幫忙廟務,還嘗試在廟裡策劃小型展覽,叔伯輩的成員看到都非常激動。 他笑著說,為了籌備祭典每晚到廟裡開會,飲酒聯繫感情一個月下來幾乎要吃不消。透過文化實踐,這讓徐孝晴深深感受到認同與信仰的召喚力,讓回鄉的青年,身心靈真正的安頓在地方。

現在徐孝晴接下泰武鄉、來義鄉的鄉刊編採工作,得要跑採訪,書店還為此特別聘請一位全職員工,營運仍維持平衡,如何做到?他坦言,接案子收入較高,其次才是餐飲,最後才是書店。但是書店很重要的功能是「大家可以進來認識你」,成為屏東一處公共場所跟藝文活動空間,匯聚在地資訊與人際網絡。

由徐孝晴策展與謝仲凱空間設計的土地公廟展覽(攝影/謝仲凱)

拾五設計師夫婦:歸國後重新摸索屏東的空間語言

「屏東並不乏年輕人回來創業,每年都有新店開,但是每年也都會倒一批。」說話的謝仲凱是建築設計師。他觀察,屏東有日治、戰後現代建築,也有充滿草根生命力的鐵皮屋,他希望可以去縫補各種不連續的空間紋理。

在西班牙留學期間,謝仲凱與來自馬來西亞的太太胡文珊結縭,歸國後兩人一鼓作氣,回到屏東獨立開業。他坦言,剛回來時一度找不到自己定位,國中後赴外地求學,早已脫離家鄉生活。但他相信「設計的創見來自於文化差異」,受到好友徐孝晴在人類學、民俗研究影響,他也下定決心要探尋自己生活的文化土壤,「從中摸索自己的空間語言。」

他開始研究屏東習慣的建築樣式跟材質,他的合作廠商以及委託方,有許多正是在地中小企業的第二代,在溝通上讓他對空間傳遞的生活記憶特別有感。例如傳統日曬掛麵的長安製麵第三代老闆吳冠翬,是五金兄弟的共同好友,回屏東接手製麵廠的他,本著科技業重視製程設計的專長,重新擬定老製麵廠的轉型策略。在五金兄弟協力獻策下,由謝仲凱操刀,從顧客踏入麵店開始,能夠體驗到日曬掛麵的製作過程,不只是吃一碗麵,更一步一步感受到老製麵廠中的產業文化。

謝仲凱還希望,未來能有一座「五金咖啡館」,讓工班師傅到五金行拿材料時,可以坐下來喝杯咖啡,聊聊最新的建築材質與觀念,帶動工藝技術求新的風氣。

謝仲凱與胡文珊的設計作品,透過日常的材質,為傳統製麵業傳達全新吃麵文化。(攝影/林科呈)

二地居攝影師:用影像凝聚對屏東的認同跟願景

年輕攝影師林科呈是「五金兄弟」唯一不住屏東的成員,工作室設在台北,以現在地方創生的語言,是個典型往返於都市與故鄉的「二地居」型態。對「五金兄弟」而言,林科呈也是台北的資訊接收站,幫大家隨時更新文化脈動,搜尋合作機會。

由於老家就在眷村旁,林科呈從小體驗屏東多元族群文化,同學中有眷村子弟、也有來自部落原鄉。他每隔一段時間回屏東工作,故鄉的山海風土、多元文化,都是他培養觀察力的根源。「一般屏東年輕人,國、高中以後就出去了,留在屏東發展的使命感是五金兄弟情感上的凝聚力,了解彼此目標與價值是一樣的。」

林科呈認為,近年屏東透過燈會、展覽或如《斯卡羅》影集受到關注,都是很好的行銷契機,五金兄弟也透過泰武、來義及獅子鄉的鄉刊合作機會,介紹這些地方。對他而言,五金兄弟的作用在於扮演螺絲釘,讓屏東站上舞台的過程更順暢。

林科呈說屏東的大山是滋潤他攝影的養分。(攝影/林科呈)

承接公部門標案是否會影響自主性?五金兄弟:堅持獨立精神

五金兄弟不拘泥於形式,大膽走出斜槓人生,工作足跡也踏遍屏東山海,一步步爬梳這塊土地的輪廓。他們串連設計行銷能力,透過鄉刊的編輯、水果行銷平台、在地的展覽,為邊陲的鄉鎮打造出全新的屏東氣象。

至少兩位成員擁有公部門工作資歷的他們,有一大部分業務也來自於公部門的委託,是否會因此影響創業者的獨立思考與自主性?而面對公共領域發生環境或國土開發爭議,年輕的創業團隊能否對屏東的未來發展提出諍言?

對此張劭瀚認為,五金兄弟的業務短期內雖是以政府部門委託案為主,但是仍然非常重視商業模式的建構。「外顯的服務商品就是策展、商品設計及出版,但是更重視的是傳達方式跟策略規劃。書店的部分也不會只是賣書,更重要的是成為傳達的媒介。」

他也認為,公部門的訓練讓他更知道如何跟政府部門溝通,在委託關係裡爭取最有利的空間發揮。他也強調,五金兄弟彼此保持高度的獨立性與自主性,也會審慎的選擇合作方,「如果真的無法有交集的業主,也不會勉強合作。」因此並不會失去獨立思考的精神,也不會放棄在公共領域發聲的機會。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